石黑一雄是當代著名的日裔英籍作家,曾于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入選《泰晤士報》“1945年以來最偉大的50位英國作家”,與奈保爾、魯西迪并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長日留痕》是其代表作,獲得1989年布克獎,被認為是英國文學最優秀的作品之一。石黑一雄的作品大多以創傷為主題,在《長日留痕》中,作者敘述了一個悲劇性人物史蒂文斯受到的家庭創傷和戰爭創傷,以及史蒂文斯在受到創傷后如何在回憶中通過敘述修復創傷。本文嘗試從創傷理論視角解讀《長日留痕》中主人公史蒂文斯的創傷,以深挖文本中獨特的創傷書寫。
一、創傷理論概述
“創傷”一詞源于希臘語,意為外力導致的可見的傷口。弗洛伊德在《超越快樂原則》一書中提到:“把普通的創傷性神經癥看作是抵御刺激的屏障遭到廣泛破壞的結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建立后,創傷理論于19世紀末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廣為流傳的文學批評模式。美國學者凱西·卡魯斯在《沉默的經歷》一書中提出:創傷描述了一種突如其來的、災難性的、無法回避的經歷,受害者對這一事件的反應常常是延宕的、無法控制的,并通過幻覺或其他方式重復出現。受創者在受創后會出現應激障礙,這種反應會在創傷性事件發生后的數天、數月甚至數年后發生。創傷事件會反復出現在受創者的睡夢中,讓受創者逐漸與他人疏離。
二、史蒂文斯的家庭創傷
朱迪斯·赫爾曼認為,與照顧者的聯系所產生的安全感是個體人格發展的基礎。當關系破碎,受害者會喪失基本的自我感。在缺少關愛的家庭中,孩子通常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是冷漠的。孩子在焦慮、孤獨與恐懼中成長,逐漸失去自我和安全感。在《長日留痕》中,史蒂文斯承受著母愛的缺席、父親的專制、兄長的離世這些家庭關愛缺失帶來的創傷。
在史蒂文斯的回憶中,他從未談及母親。母親在他成長上的缺席,給他帶來了難以言喻的痛苦,成為他內心的一種情感創傷。父親的冷漠與專制更是加重了他內心受到的創傷。史蒂文斯與父親一直缺乏情感交流,他們的對話內容只有工作,“甚至工作上必須交換信息的簡單對話也令雙方陷入尷尬的境地”,兩人關系異常冷漠,沒有絲毫親密。史蒂文斯的父親退休后在達林頓莊園工作,雖然父親已年邁且患有關節炎和其他疾病,但史蒂文斯對此視而不見。父親摔傷后,史蒂文斯并不關心父親,而是從管家的身份出發,思考父親接下來的工作是否會影響莊園的正常工作。得知父親病危時,他也沒有停下工作,陪在父親身邊。當父親對他說“我想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時,史蒂文斯并沒有安慰父親,只對父親說:“抱歉,現在特忙……”史蒂文斯與父親之間的情感相當疏離。
史蒂文斯的兄長在南非戰爭中失去生命。面對兄長的離世,史蒂文斯努力壓制自己心里的痛苦。這樣極端的創傷性事件也給史蒂文斯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父母角色的缺失、親子關系的冷漠、兄長的早亡帶給史蒂文斯可怕的家庭創傷。史蒂文斯的精神受到了創傷,這影響了他的一生,扭曲了他的人生。
三、史蒂文斯的事業創傷
朱迪斯·赫爾曼說:“心理創傷是一種自己感覺毫無力量的苦痛。在創傷中,受害人受到強大力量的沖擊,處于無助狀態。”心理創傷的重要特征便是無力感。史蒂文斯的畢生追求是成為一位杰出的男管家,為實現目標,他盲目迎合主人、壓抑自己情感,讓自己逐漸陷入無助的狀態,深受事業創傷帶來的心理困擾。
史蒂文斯認為衡量優秀男管家的標準是“職業性尊嚴”,是能否“投入所擔任的職業角色”。他堅信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已經完全符合優秀男管家的標準,是一位優秀的管家。他堅信達林頓勛爵是能夠“維護世界的正義”的人,他唯達林頓勛爵馬首是瞻,不計個人得失,將工作凌駕于親情和愛情之上。達林頓勛爵去世后,莊園被賣給了美國人法拉戴先生,史蒂文斯就像“包裹的一部分”被“移交”給法拉戴先生。
法拉戴先生與達林頓勛爵的處事方式完全不同,法拉戴喜歡輕松幽默的談話。面對法拉戴先生的調侃,史蒂文斯“盡量擠出不失體面的笑容來”“恰如其分地保持微笑”。一向追求完美的史蒂文斯在工作中也開始頻繁出錯。他很想彌補,但卻無能為力。這使得史蒂文斯失去希望,不知自己是否能履行好管家的職責、讓雇主滿意。他的內心受到巨大沖擊,感到痛苦、失落。
四、史蒂文斯創傷的修復
庫爾克認為,創傷記憶是毀滅性的經歷中無法被同化的碎片,需要整合歸入現有心理機制并轉化為敘述語言。著名創傷理論學家朱迪斯·赫爾曼認為,創傷只有“在關系中”才有修復的可能。在英格蘭西部的旅行讓史蒂文斯逐漸走出禁錮自己的空間,接觸到外部世界,并反思過去的創傷經歷。在旅行過程中,史蒂文斯以第一人稱視角回顧并敘述過去幾十年經歷的創傷。這讓他有機會重新思考創傷的成因,并實現自我和解、逐漸修復自我的創傷。
在旅途中,史蒂文斯見到很久未見的肯頓小姐。肯頓小姐向他傾訴了以前對他的愛慕之情,史蒂文斯也向肯頓小姐敞開心扉,不再壓抑自己的情感。他回憶起自己因父親摔倒而被取消承擔的府邸事務資格,回憶起和肯頓小姐有關的快樂生活畫面。
在旅途中,一些英國當地居民熱情地接待史蒂文斯,他們主動給他提供幫助。當泰勒夫婦得知史蒂文斯沒有找到住處時,他們主動為他提供免費的住宿,并邀請他和其他居民一起進餐。史蒂文斯打開內心的枷鎖,和這些當地居民暢所欲言。坐在海邊的長凳上,他與陌生人交談,揭開自己的痛苦記憶,講述自己的創傷過往。對史蒂文斯的創傷敘述,傾聽者勸他“別總是沒完沒了地回顧過去,否則你注定要意志消沉的……我們都完全不再處于精力旺盛的青年時期,可你必須持續朝前看……而且要享受人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史蒂文斯治療了他的創傷。通過敘述與交談,史蒂文斯認識了真正的自我,并下定決心“必須自我解脫”,走出創傷陰影,好好享受人生。
敘述能撫慰受創者的心靈,讓受創者重新評價過去、重塑自我。受創者只有重新感受過去的創傷痛苦,才能走出創傷的陰霾。史蒂文斯在回憶中將自己置身于過去的創傷情境,感知過去的創傷,宣泄創傷帶來的恐懼、憤怒、悲痛等負面情緒。放空情緒后,史蒂文斯逐漸從壓抑中解脫出來,逐漸修復了自己的創傷。
五、結語
石黑一雄在《長日留痕》中生動地刻畫了一位英國男管家史蒂文斯,他因母愛的缺失、父親的專制、兄長的離世而深受家庭創傷,因盲目迎合雇主、壓抑內心情感而深受事業創傷,這些都加重了他的心理創傷。通過敘述,史蒂文斯逐漸實現對自我創傷的修復。石黑一雄以其獨特的創作手法和批判視角,展現了創傷人群的痛苦,以及他們修復創傷的勇氣。
(江西科技學院)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度項目“唐·德里羅小說的后現代美學與政治性批判”(WGW18108);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度項目“生態翻譯學視角下江西紅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譯研究”(YY20215)。
作者簡介:劉芳(1988-),女,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