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 潘秋陽 王君 何鵬舉
宮崎駿作為日本漫畫界影響力最大的畫師,其畫作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及多個日本本土重量級獎項,為世界漫畫界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宮崎駿的動畫作品既具有較高的色彩美學欣賞價值,又具有深刻的人文情懷,通過感人的故事、溫暖的畫風告知人們人生哲理,具有較強的治愈作用。同時,宮崎駿也是日本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其動畫作品深刻而有內涵,深受國內外不同年齡層次的觀影者喜歡。
動畫電影作為重要的文化娛樂形式,在豐富人們日常生活、提升精神境界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宮崎駿作為日本動畫電影界的“泰山北斗”,其作品不僅具備唯美的畫面、飽滿的劇情,還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價值觀的探討,能夠與觀影者產生情感共鳴并引發其深思,吸引著不同年齡層次觀影者的關注。人文情懷在宮崎駿動畫電影中貫穿始終,這是其動畫電影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重要原因。本文從電影劇情和場景設定、人物形象設定、動畫主題內涵這三個方面出發,結合具體的動畫電影實例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人文情懷,深刻理解宮崎駿動畫電影的人文主義精神,以期能夠為更好地理解宮崎駿動畫作品提供參考。
一、在電影劇情和場景設定方面
(一)奇特的場景設定
宮崎駿電影中的場景設計充滿想象力,但這種想象力并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而來的。宮崎駿利用象征藝術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進行夸大,在場景設定中融入對人性和現實社會的思考和追問,反映著真實的現實社會。
例如,在動畫電影《風之谷》中,腐海便是現實生活中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問題的象征。人們破壞環境導致腐海的出現,衍生出奇怪的動植物,這些動植物掌控著腐海世界,對人類的生存健康造成了威脅。人們為了消滅這些動植物采取了一些行動,被惹怒的蟲王便加大了對人類的攻擊力度,如此惡性循環,無限戰爭。
利用反諷的場景設計影射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海洋和地球的破壞,將保護環境意識通過動畫電影傳遞給每一個觀影者,這一場景設定體現了宮崎駿的自然人文情懷,旨在喚起人們內心對自然和環境的敬畏,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可見,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場景設定是根植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在影片中隨處可見宮崎駿對現實社會的思考和人文關懷,這是宮崎駿電影最吸引人之處,也是其動畫電影存在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二)想象力極為豐富的劇情設定
除了場景設定外,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劇情設定也充滿著人文情懷。宮崎駿憑借極強的想象力豐富劇情內容,使觀影者在理解劇情的同時思考人性問題。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劇情設定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光怪陸離的劇情映射現實環境,間接傳遞影片的主旨和內涵,促使觀影者對人性和現實進行深刻的思考。
例如,在影片《千與千尋》中,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而變成豬就是令人十分震撼的劇情之一。千尋的父母的貪吃映射著人類的貪欲,貪食也是西方認定的七宗罪之一,主要表達人類因為欲望和貪欲而受到懲罰。
這一劇情的設定與人類的現實活動緊密相關,包含著宮崎駿對人性的理解和思考。可見,宮崎駿動畫電影中蘊含著濃厚的人文情懷,利用電影敘事手法將哲理喻于劇情當中,引發觀影者對人類現實活動進行反思。想象力極強的劇情設定是宮崎駿動畫電源高品質的重要體現,也是觀影者喜愛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重要因素。
二、在人物形象設定方面
(一)女性角色的成功塑造
電影的中心元素為主人公,劇情和場景設定是為了烘托主人公情感而建立的。宮崎駿動畫電影的人文情懷不僅體現在劇情和場景設定,還體現在人物形象設定方面。少女角色是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經常塑造的人物形象。宮崎駿塑造的少女形象是善良、美麗、單純、大方的,強調女性與男性的平等,區別于其他日本電影對女性的貶低和丑化,彰顯著女性主義的光輝和人文關懷。從宮崎駿動畫電影塑造的少女形象中可以看出,她們是獨立的、勇敢的、向上的,而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當困難到來時,她們剛強勇敢、能夠迎難而上。
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女性主義意識較為明顯,主要受到其自身成長經歷和日本現實社會環境影響,主觀和客觀因素的雙重影響導致其塑造的少女形象和女性形象較為勇敢和從容。宮崎駿很小的時候母親便離世了,他渴望母愛和渴求被關愛。所以,他塑造的女性角色往往性格剛強、內心柔軟和善良。例如,《天空之城》中的海盜婆婆、《千與千尋》里的錢婆婆等,這些女性角色都表達了宮崎駿對母愛的眷戀。加上在日本社會中女性的地位較為低下,促使宮崎駿在影片中表達女性意識、宣傳女權思想,引發社會對女性地位和權利的重視。值得關注的是,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男性角色雖然外表強悍、剛勇,但性格上會存在懦弱、感情用事等不足,男性不再是拯救女性的英雄,女性自身才是救贖自己的英雄。
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女性角色,不論是普通女孩、巫女或者魚女,都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她們獨立隱忍、堅強自信,即使遇到困難,流淚后也仍然會拼搏。宮崎駿在作品中毫不掩飾對女性的贊美和欣賞,彰顯了其對女性意識的關注和重視。他還將女性意識和劇情、場景相結合,集中表現女性主義,引起觀影者的心理認同和共鳴。
(二)孩童純真心靈的真摯表達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劇情優秀,其展現的情感表達也較為細膩和溫暖。宮崎駿動畫電影的主人公多為十幾歲的孩童,他們天真善良、淳樸浪漫,展現更多的是孩童間的友誼和小動物之間的感情。孩童純真心靈的表達會引發觀影者對自身人際關系的思考,喚醒其內心深處的純真和善良,從而引發觀影者的情感共鳴,展露細膩的人文關懷。
例如,《千與千尋》里的千尋和白龍、千尋和無臉男及《哈爾的移動城堡》里的蘇菲和哈爾等主人公之間的友誼,他們愿意為友誼付出一切,互幫互助、共同成長。孩童真摯而熱烈的友誼是宮崎駿動畫電影中人文情懷的重要體現,能夠將觀影者帶回孩童時期,重溫兒時的純真和美好,從而治愈觀影者,幫助其從繁忙的生活中抽離出來,感受最真摯的情感。
除了孩童與孩童之間的情誼,還有孩童與靈獸之間的情誼。宮崎駿動畫電影中蟲王、山神獸、龍貓等神獸是自然的象征,表現了宮崎駿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電影中,孩子們和神獸是好朋友,共同守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對成年人來說,他們畏懼神獸、不愿意與神獸交往,而純真的孩子們愿意接受神獸,對它們沒有防備,在對比中,孩童和神獸的友誼更加動人、純粹,彰顯著淳樸至真的人文情懷。觀影者在感受孩童和神獸間的友誼時會自覺審視人類對待自然的情感,從而改變原有的態度和想法,更好地處理自身與自然的關系。宮崎駿動畫電影對孩童純真心靈的表達體現了濃厚的人文色彩,為人們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自然提供了窗口和機會,具有較為明顯的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
三、在動畫主題內涵展現方面
主題內涵是動畫電影所要展現的中心思想,是影片最為關鍵和核心的部分。宮崎駿動畫主題鮮明、構思巧妙,是自然的守護者、和平的追求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成長的伴隨者。
(一)和諧與共生
宮崎駿動畫電影所要展現的中心思想多為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動畫電影的主要中心思想,主要受到宮崎駿環保意識和主張的影響,其將保護自然理念帶入影片中,喚起人們對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視。以溫情電影《龍貓》為例,龍貓是宮崎駿幻想的承載者,承擔著森林保護神的作用。主人公小月與奶奶在美麗的鄉村生活,小月在夢里與龍貓、妹妹共同期盼果樹的發芽,和諧美好的畫面映入眼簾。人與自然主題的展現主要是呼吁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才會保護人類美麗的家園。影片《風之谷》《幽靈公主》等表現著同一主題,反諷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體現著宮崎駿對自然的人文關懷和敬畏。
(二)愛與成長
親情、友情、愛情,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演繹著各種不同方式的愛。在《魔女宅急便》中,少女琪琪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修行。她引發交通事故時,看似冒失的蜻蜓幫她溜走;她無處可居時,好心的面包店老板娘為她提供住處。同樣,烤箱失靈時,琪琪幫夫人重新烤制南瓜派;飛行船出意外時,琪琪救了被繩索吊走的蜻蜓。這些愛與被愛都是具體的、來自現實生活的。
成長是一種蛻變,歷經層層磨難,克服自身的缺點。成長是一種升華,挖掘自身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身著黑衣,手拿持把,戴著黑帽,這套裝扮對于13歲的小女孩來說似乎并不是十分完美,然而修行的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對外表過分在意,心靈才是最重要的”。影片最后,琪琪有了強大的內心,重拾了自信,成了一個合格的魔女,她決定在這個新的城市里用自己的力量去開創自己的生活道路。可見,在愛與被愛中找到自我,對個人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總是能夠應用唯美、溫馨的劇情和畫面,表達深刻的、引人思考的中心內涵,讓觀影者感受到強烈的心靈洗禮。影片中的人文情懷是宮崎駿創作動畫電影的初衷,雖然是動畫,但是只有成人年才看得懂其中深奧的內涵和人生哲理。
四、結語
正是由于宮崎駿的電影充滿著濃厚的人文情懷,才能實現與觀影者心靈和思想層面的溝通。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劇情和場景的設定、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心主題的表達,這些都與人、自然有關,能夠引導觀影者反思自我并且找到自我,具有深厚的哲學意義。宮崎駿的自然思想、女性主義思想、孩童純真思想等內容給觀眾帶來的不僅是感動,還有心靈深處的內省和凈化,具有陶冶情操、啟迪心靈的作用。觀影者若想真正讀懂、理解宮崎駿的動作電影,應深入剖析其劇情、場景、人物和中心思想設定,從人文主義情懷出發,才能更好地理解電影內涵。
(1.東北農業大學文理學院;2.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2018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少女形象塑造視閾下宮崎駿動畫電影的借鑒意義研究”(18YSC247)。
作者簡介:于鵬(1984-),男,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日本影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