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
善德是一種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善德提倡的是向善崇德、德行天下的精神,其終極目標就是要促使人們形成一種高尚的人格,社會形成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將善德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價值觀有機融合,并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
一、思考與認知
(一)領悟核心思想——向善崇德
我們認真學習了善德文化的起源與內涵,發現其核心思想是向善崇德,遵循的是明理習德、以誠培德、積德行善的美好品質。這是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重要內容。教育就是要通過文化價值與靈魂價值的攝取,培養學生的人格和靈魂。結合學校實際,我們將善德教育概括成“愛國愛家、勤勉自律、忠孝誠信、向善互助”等主要內容。
(二)把握育人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總書記曾指出,價值觀是人類在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過程中產生與發揮作用的。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也是一種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提出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要求,從學校教育培養方向來說,就是讓學生將來成為品格高尚、全面發展、人格健康、生活幸福的社會公民。
(三)突出本土特色——凝聚學校價值觀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個體習性、人格品質、社會責任感與擔當精神,以培養具有崇高人格的人為教育的根本目的。那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我們要結合學校的發展歷史,建構一種本土化、個性化的學校價值觀來實現教育價值。
云環小學是新華社記者——邵云環烈士的母校。學校始建于1947年,已有74年的發展史,校風優良、底蘊豐厚。1999年5月8日,邵云環同志在北約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暴行中壯烈犧牲。為紀念邵云環烈士,1999年6月3日,佳木斯市政府將學校命名為云環小學。邵云環在學校就讀時曾擔任過大隊長一職,她品學兼優、學習勤奮。成為記者后,她以筆為器、勤奮工作,后來又勇赴戰場、揭露暴行。她身上凝聚著熱愛和平、恪盡職守、英勇無畏、無私奉獻的精神品格,這是全校師生的精神力量,更體現了“愛國、勤奮、自強、擔當”的核心價值。
二、架構與解讀
基于以上認知,我們努力尋求善德教育和現代學校核心價值觀的深度融合點,并以此來架構學校的價值體系。
(一)建構體系
在當代教育研究領域,各國學者對學校價值體系進行了深刻思考與梳理。加拿大著名教育家克里夫·貝克認為,價值教育的核心內容是一系列基礎價值,包括生存、健康、幸福、友誼、助人、自尊等,這些基礎價值和道德價值、社會價值、政治價值等共同構成了價值系統。我國教育學者石中英認為,中小學價值品質包括三個層面:一是人類基本價值,二是民族優秀傳統價值,三是社會主流價值。這些理論支撐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善德教育、學校價值觀在主要內涵上能夠實現有效整合。現代學校價值體系應該呈現出一個“同心圓”式結構模式,主要包括終極理想層、生活精神層、公共生活層、個人生活層等四個方面,核心為終極理想層。
我們構建了“同心圓”式價值體系模式圖,對應了善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學校價值觀,終級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各方面積極發展的云環學子。如圖所示:
(二)具體解讀
1.愛國崇德,社會核心層。
愛國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學生要從小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國情歷史,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熱愛黨、擁護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愛家是一種大愛大善,培養家國情懷是善德教育最核心的教育價值。
2.擔當立德,社會精神層。
邵云環勇赴戰場、無懼生死,體現的就是一種擔當精神。我們通過善德教育來培養學生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孝親敬長、團結互助的精神品質,積極傳播社會中的正能量。
3.自強育德,個人精神層。
偉大詩人屈原在《楚辭·九章·懷沙》中,提出了“連改忿兮,抑心而自強”的自強思想,這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精華。古代的《易經》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認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應當如大自然日月一樣運行不息,自我努力,奮發圖強。自強體現的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動力。我校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學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家長多為下崗職工,生活在這種家庭環境中的學生更需自立自強。
4.勤奮習德,個人生活層。
邵云環能在艱苦的環境中刻苦學習,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記者,她所具備的就是勤奮的精神。勤奮是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必備品質,是學生善于學習、自主學習、樂于學習的基礎。
三、探索與實踐
從某種角度說,我校的價值體系正是將善德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融合,以尋求三者之間最佳契合點,為此,我們進行了校本化的實踐與探索。
(一)愛國崇德——紅色教育
作為英雄的母校,我們以“賡續紅色血脈,培養家國情懷”作為紅色教育的主旋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筑牢民族“魂”,種下愛國“根”,抓住善德“源”。
我們通過“一二三六十”系列活動突出愛黨愛國主題。即,每周進行好“一式兩會”:主題升旗儀式和班會、隊會;會唱“三歌”:國歌、隊歌、校歌;過好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六個傳統節日,了解傳統節日所蘊藏的傳統美德;抓住學雷鋒紀念日、劉英俊犧牲紀念日、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等十個重要紀念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如:在國慶70周年,學校開展了“我和我的祖國”大合唱、主題升旗儀式、手語操展示、微視頻比賽、“我和國旗合個影”等活動;為慶祝建黨百年,全校師生進行了“云環師生心向黨”“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活動,使愛黨愛國教育豐滿而有意義。
(二)擔當立德——英雄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作為英雄的母校,弘揚云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就是要幫助學生系好“紅扣子”。
佳木斯市被稱為“東北小延安”,這片紅色的土地孕育了劉英俊、邵云環等革命烈士。劉英俊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館、侵華日軍罪證紀念館等就位于我校附近,為我們提供了獨有的紅色資源。我們開展了“學英雄、立宏志、報國行”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講家鄉英雄、講抗疫英雄、講新時代英雄等,讓他們學英雄、知英雄、敬英雄、愛英雄,讓偉大的英雄精神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
邵云環烈士是我校的優秀學子,我們認真學習邵云環的英雄事跡,總結提煉出邵云環的六種精神:
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與赤誠;
對科學、對知識的探索與追求;
對人生、對未來的珍惜與執著;
對師長、對同學的尊重與關愛;
對勞動、對價值的認識與理解;
對法制、對道德的自遵與自律。
5月8日是邵云環烈士犧牲紀念日,學校把每年5月份作為“學云環活動月”,通過祭掃邵云環烈士墓,參觀云環展室,召開主題班隊會,開展演講、征文、手抄報等比賽,設立“云環班”,評選“云環少年”等系列活動,形成了云環教育特色。學校還匯編了《永遠的懷念》《永恒的傳承》等校本教材,讓英雄事跡浸潤學生的心靈。圍繞“善德教育”主題,我們編寫了校本教材《“善德”潤品,育強擔當》,精選經典篇章,讓學生在經典誦讀中加深理解與感悟。
2021年是邵云環烈士犧牲22周年,22年的紀念、堅守與傳承,展現的就是善德教育和學校價值的精神力量:
弘毅之士為和平,揚善懲惡真英雄。
云映蒼穹七彩耀,環繞青山正義濃。
烈風蒼勁頌忠骨,士氣浩蕩貫長虹。
精載日月垂青史,神鑄校園代代承!
(三)向善明德——責任教育
培養學生的向善意識和擔當責任意義重大。我們讓學生知道,邵云環不懼生死、勇赴戰場就是一名新聞記者的責任與擔當,作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小公民在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一定要有責任、有擔當。
學校把責任教育建在課堂上、落在實踐活動中、融入家庭里,開辟了種植園,劃分了認養植物責任區,讓學生們參與鋤地、播種、澆水、采摘等過程,班級勞動、綠植管理、冬季清雪等都讓學生參與其中,從勞動中體會責任與擔當。我們還利用學生居家時間,開展“勞動小達人”評比活動,讓學生至少學會一項家務技能,體會為父母、為家庭盡責的快樂。我們還開展了環保教育、“今天我光盤”等活動,從小培養學生勤儉持家的生活態度。
學校還積極拓展教育資源,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交警大隊、消防隊、檢察院、社區等單位與部門,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體會不同勞動者的責任與擔當。
(四)向善信德——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落實“善德教育”的靈魂,我們利用美德節(學雷鋒、學英俊)、感恩節(三八節、重陽節)、傳統節(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等紀念日與節日,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讓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助人為樂、忠孝仁愛的美德潤澤心田。我們還通過生命教育、給父母過生日、誠信教育等讓學生感受世界一切事物的美好,以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仁德之心,為學生健康成長鋪好基石。
(五)文化潤德——環境教育
校園文化處處浸潤著愛國向善的主旋律。主樓四個樓層分別詮釋著“愛國、勤奮、自強、擔當”的學校價值觀;“梅、蘭、竹、菊”詩畫詮釋了“德韻、書韻、畫韻、音韻”的“四韻”內涵;主題雕刻《云環賦》呈現了學校發展史;“旗幟引領我們前進”,對黨旗、國旗、軍旗、團旗、隊旗的內涵解讀,讓學生感受旗幟的教育意義;“我和我的祖國”彰顯了新中國的偉大成就;大型油畫《黃河》《長城》,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少年強中國強”大型主題壁畫等,讓學生深植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紅種子”。
我們要將善德教育內涵拓展到學校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中,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完美融合,為培養愛黨愛國、勤奮進取、自強擔當、忠信友善的新時代云環少年而積極探索、努力奮斗!
■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