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文晶
科學家笛卡爾認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加強學法指導,從歷史教學的現實著力,對學生終身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本單元的作業布置讓學生在復習中掌握“點石成金”“舉一反三”之術,在探究中切實體會歷史學習的快樂,享受汲取知識的樂趣,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單元內容上承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下啟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關系發展的宋元時期,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的隋、唐兩個朝代。從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交往、文學藝術等方面,構建了當時社會經濟文化繁榮、政治開明的局面,國內各民族友好交往以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歷史。
學史使人明智開慧,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目標,我在作業設計上結合學生特點,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層次、認知水平、能力大小等合理地設計了有效的分層次歷史作業。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在知識儲備和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自我意識迅速增長,有強烈的求知欲,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漸增強,但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實踐經驗,思維的方式及角度不夠全面,因此在本節課中設計分層次作業,多角度引導探究,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達到知識、思想與能力合一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隋朝的統一、科舉制的創建和大運河的開通以及隋滅亡的原因;
2.了解唐太宗和“貞觀之治”、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了解唐朝興盛的原因;
3.通過經濟繁榮、開放的社會風氣和唐詩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會氣象;
4.以文成公主入藏、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民族和睦與中外交流的發展;
5.了解“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及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
過程與方法:
1.逐步學會繪制及運用歷史時間軸,概括歷史知識及其內在聯系;
2.初步掌握構建歷史框架的方法,歸納整理,從整體把握歷史知識結構,從而形成歷史知識體系;
3.將思考觸角伸向知識內在聯系,發展歷史思維,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分析比較、聯想記憶、因果記憶、列表歸納、思維導圖等科學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隋唐時期制度創新、經濟繁榮、民族和睦、社會開放、文化燦爛,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以此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感悟政治清明與王朝興盛的關系,思考朝代滅亡的歷史教訓及其啟示。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大運河開通與科舉制的影響;
2.隋唐民族關系及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史實。
難點:
1.復習方法的指導;
2.唐朝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
五、作業布置
A:【本固枝榮】相信你能夠輕松完成,享受成功的喜悅!(基礎題:100分,每空2分)
政治方面:
(一)朝代更迭
1.隋朝:
年,? ? ? ?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 ? ? ?年,統一全國。618年,? ? ? ? ?被殺,隋朝滅亡。
2.唐朝:
(1)618年,? ? ?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626年,? ? ? 即位,他就是唐太宗,他開創了“
”的治世局面。
(3)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 ? 。
(4)在? ? ? ? ?統治時期,唐朝進入鼎盛,被稱“開元盛世”。755年,? ? ? ? ? ? 爆發,唐朝國力遭受極大打擊,從此? ? ? ? ? ?。
(5)唐末? ? ? ?起義,給唐王朝以致命打擊。? ? ? 年,朱溫建立后梁,唐朝滅亡。
3.五代十國:
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 ? ? ? ? ? ? ? ? ? ? ? ”。
(二)制度創新
【科舉制小專題】
1.創立(隋朝):隋? ? ? ? 帝時,創立? ? ? ? ? ? ?,標志著科舉制度的正式確立。
2.發展(唐朝):唐太宗增加? ? ? ? ?;武則天時期創立? ? ? ? ?制度。
【三省六部制小專題】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創立,? ? ? ? ? 進一步完善。
經濟方面:
1.農業的發展: 唐朝時,發明并推廣重要的生產工具,如? ? ? ? ? ? ? ? ? ? ? 和? ? ? ? ? ? ? ? ? ? ? ? 。
2.手工業發達:①紡織業品種繁多,? ? ? ? ? ? 冠于全國;②陶瓷業:? ? ? ? ?、白瓷、? ? ? ? 聞名中外。
3.商業的繁榮:出現了一些繁華的大都市,其中,都城? ? ? ? ? ?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
4.著名工程:隋煬帝時,開通? ? ? ? ?,加強了? ? ? ? ?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民族關系:
1.唐朝民族政策:唐太宗實行? ? ? ? ? ? ? ,被北方各少數民族奉為“? ? ? ? ? ? ?”。
2.唐與各少數民族政權的交往:
(1)唐與靺鞨(滿族的祖先):封渤海國首領為? ? ? ? ? ? ;
(2)唐與回紇(維吾爾族的祖先):封回紇首領為? ? ? ? ?;
(3)唐與南詔:封南詔首領為? ? ? ? ? ? ? ;
(4)唐與突厥/邊疆管理:唐朝先后設置
和? ? ? ? ? ? ? ? ? ? ? ? ? ? ? 。
(5)唐與吐蕃:和親:? ? ? ? ? ?將? ? ? ? ? ? 嫁給松贊干布。
對外關系:
1.中日交往:
(1)唐朝時,日本多次派? ? ? ? ?訪華,他們把中國先進的制度和文化帶回日本。
(2)高僧? ? ? ? ?東渡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傳播中國文化。
2.中印交往:
到天竺求取佛經,由其口述成書的《? ? ? ? ? ? ? ? 》,為? ? ? ? ? ? ? ? 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社會生活:
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 ? ? ? ? ?,兼容并包。
文化藝術成就:
1.文學——唐詩
唐朝時,最盛行的文學體裁是唐詩,詩人中? ? ? ? ? ? ? ? ? ? ? ? ?被譽為“詩仙”;? ? ? ? ? ? ? ? 被譽為“詩圣”,他的詩歌被稱為“? ? ? ? ? ? ? ?”;“? ? ? ? ? ? ? ?”的詩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藝術
A.書法:唐朝書法最著名的是? ? ? ? ? ? ? ? ? ? ? ? ? ? ? ? ? ? ? ? 、
等。
B.繪畫:唐朝繪畫最著名的是? ? ? ? ? ? ? ? ? ? ? ? ? ? ? ? ? ? ? ? 、
等。
時代特征:
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 ? ? ? ? ? ? ? ? ? ? ? ? ? 。
B:【聚沙成塔】相信你能輕松完成,享受成功的喜悅!(訓練題:36分,每空3分)
抗疫路上,中國用實際行動展現大國責任, 與世界人民守望相助。這是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的生動詮釋, 是逐步實現人類和諧共存美好愿望的偉大實踐。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又是怎樣踐行責任、共創和諧的?
(一)政治制度的和諧:請舉出這一時期開創的一個有利于選拔人才的制度。
(二)社會經濟的和諧:請舉出唐朝時期,出現的兩個盛世局面。
(三)君臣的和諧:請舉出這段時期,出現的兩對相處融洽的君臣。
(四)民族關系的和諧:請舉出唐朝推動與周邊民族和諧相處的兩個典型事例。
(五)對外交往的和諧:請舉出唐朝與周邊國家友好交往的兩個典型事例。
(六)人與自然的和諧:請舉出這一時期開通的一個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水利工程。
(七)你認為如何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C:【乘風破浪】相信你能乘風破浪,享受一往無前的激情!(能力題:50分)
制作本單元思維導圖。(從政治、經濟、制度、民族、外交、文化、風氣等多個方面概括了本單元的知識點。)
六、作業布置意圖
巧分層次,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教育家加德納認為每個學生的智能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教育工作者要善待學生的“多元智能”,盡可能開發學生的各種智能,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在作業設置上嘗試了把過去同樣內容、同樣標準、同樣模式、同樣分量的作業改成三種難度作業。設計A類作業時,嚴格依據課標,側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鞏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重建學生的自信心,變“要我做”為“我要做”;B類作業中有基礎知識的訓練,更側重能力提升的訓練,作業內容向時政擴展、向生活延伸、激發學生繼續向前學習的動力;C類作業是在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拓展知識面,讓學生挑戰自我,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同時培養和鍛煉能力。
豐富形式,培養學生歷史架構能力。新課標尤其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作業形式也改變以往單一的形式,本次設計作業包含了基礎性填空題、訓練型試題、還有依據本單元知識框架引導學生自編自制單元思維導圖的能力型試題,豐富的作業形式,培養學生構建歷史架構的能力。
七、結果使用
創新方法,實現學生減負增效。通過對本次作業的評閱,全班學生均能及時完成,且效果優良。學生作業準確率高,能夠掌握本課基礎知識。中上層次學生不僅能夠完成填空題和訓練題,對思維導圖的思考與繪制也較為全面,還有很多學生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繪制了圖畫,配置了圖片,達到了布置作業的初衷,培養了學生的構建歷史框架的能力。本次作業控制了作業的總量,實現了作業布置的彈性化,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量力而行,達到了減負的目的。
評價多樣,促使學生不斷超越。根據新課程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在本次作業評價中,設置了幽默風趣的評語,配上了有趣的網絡表情。對平時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鼓勵;對作業有問題的學生,用善意的提醒代替苛責;對堅持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用贊美讓他的心靈堅定前進的方向。通過激勵性評價,使學生獲得尊重的成功感,建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促使他們不斷超越自己。
躬身自省,反思整改砥礪前行。我在作業批改中發現了一些教學中的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忽視答題順序、答題語言不規范、用詞表述不準確等。這些都成為今后教學的坐標,繼續重視研究新課標和新教材,避免走彎路;創建知識網絡,給學生整體化的歷史;規范教學用語,讓學生養成規范的答題習慣。
作業創設上有不足。由于是單元復習課,學生完成的思維導圖用時過長。接下來將嚴格控制作業總量,減掉過重、不合理的負擔。另外,題型缺少整合,今后將嘗試在每個層次的作業設置多種題型,從多角度啟發學生思考,進而從多方位幫助學生對知識加深理解和鞏固。
如果說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那么作業就是分戰場,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不斷嘗試目標明確化、形式多樣化、內容層次化、評價多元化的作業設計,不斷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學習歷史技能、體會歷史之美、形成基本的歷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