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喜明
摘? ? 要:學程設計是相對于傳統教學設計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概念。其具體實施在于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設計,通過換位思考構想教學過程。針對高考真題的具體指向,研析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將有利于探索知識建構的具體方法,實現學教融合的美好愿景。
關鍵詞:學程設計;學教融合; 換位思考;知識建構
學程設計是相對于傳統教學設計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概念。它區別于常規教學設計的核心價值取向,在于以學為中心進行教學構思、教學設計。學程設計需要教師從學情出發,搜集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并優化目標明確的學習路徑和方法,即在規定的時間內,為了實現特定的學習目標,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步驟、有方法的適切的學習過程。
●資源轉化 學教融合
學程設計就是教師依據課標,借助自己的教學經驗,對現有學情進行分析評價,將課堂教學情況預設出來。學程設計的核心任務是整合優化教學資源,使教育教學效果得到充分的體現,利于教學目標的充分達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符合自身的思維規律。此時,教師要有類似“格式轉換器”的身份定位,藝術性地對教學資源進行轉化,將目標指向為學生的真實需求和體驗。著名特級教師李庾南認為:學生的發展是通過自身的學習過程獲得的。因此要確立“學教融合”的思維模式,就要使教師的教服從并服務于學生的學,教法與學法應融合統一,確立“教”為“學”服務的教學理念。
現以2021年高考語文全國乙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為例,闡述如何進行教學資源的有效轉化,如何探索學教融合的教學路徑。此題選取了談歌先生的作品《秦瓊賣馬》。文末的考題是:“在買賣瓷盤的過程中,楊成岳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結合作品簡要說明。”
人物心理深不可測,似乎難以琢磨,然而,如果把分析心理轉化為分析人物的描寫方法,似乎就簡單得多了。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的確,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考察他處事的動機,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那么,這個人的內心怎能掩蓋得了呢?行為舉止、表情神態是人物心理的外在投射,察其言,觀其色,視其行,以觀其心。由此看來,分析人物心理,就轉化為分析人物的語言、神態等描寫手法。
楊成岳湊近細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點頭微笑。王超杰笑道:“這是我多年前從一個落魄商家手里收購而來。地道上品,還請楊老板說個價錢。”楊成岳問:“此乃王先生心愛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長嘆一聲:“生計所迫,還望楊老板成全。”楊成岳點頭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實在不好言價了。還請王先生體諒。”
在本段中,當王超杰打開柳條箱,取出一摞盤子的時候,“楊成岳湊近細看,看了半刻”,其中“湊近”“細看”說明他對這摞盤子很感興趣,對于一位古玩行家來說,“看了半刻”“點頭微笑”定然已經識出物品的品相。而當王超杰希望他說個價的時候,楊成岳卻只是點頭笑笑,這個笑已經有了婉拒的意味,是一種客套的禮貌性的微笑。直到他說出了“本店小本生意,實在不好言價了。還請王先生體諒”時,這拒絕的意思已經十分明顯。因此,楊成岳最初的心理是“無意購買”。
●換位思考 以學定教
學程強調的是學習過程,其主體是學生。因此,學程設計的關鍵在于充分尊重學習者的個性化體驗。在預想教學過程時,教師可嘗試“換位思考”的思維模式,把自己想象成學生,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設想學習過程,并思考怎樣使學生學得更好。與此同時,文本故事的設計者是作者,故事情節的發展之路是由作者鋪設的,因此,在解讀文本時師生要體驗沉浸式閱讀,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將自己置身于作者創設的情境中,與作者同行,感其所感,悟其所悟。
在該文中,王超杰是當年紅極一時的藝術家,而楊成岳是他的鐵桿粉絲。如今,偶像就在面前,欲賣掉心愛之物求生存,而“我”是那個有能力幫他渡過難關的人,此刻,怎么能夠視而不見、袖手旁觀呢?當我們化身為楊成岳,看到王超杰臉上滑過一絲失望時,心中也必然有所不忍。于是當楊成岳說道:“買賣不成仁義在,先不說價錢,容我再想想。”不難體會,其中這“容我再想想”,就有了回旋的余地。如果最初“不好言價”是作為一個古董行家的判斷,而后說出的“再想想”則是一位戲迷票友的情誼。
而當王超杰起身告辭,楊成岳卻一定留他吃飯。“吃過飯,又給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棧,店錢飯錢都由藝園齋開支。”這一系列的行為,足見楊成岳對王超杰的尊重。一位當年紅極一時的明星,如今落魄至此,楊成岳卻依舊以上賓之禮待之,可見他對藝術的尊重。同時也透露出他心理上的轉變,實是“有意相幫”。
教師和學生換位思考,讀者和作者換位思考,這應該是學程設計的美好愿景。
●檢測內化 知識建構
知識建構,是學生知識內化的重要環節。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時,要充分研析文本,把握學情,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和路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來完成對知識的感受、理解與建構。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秦瓊這一歷史人物應該不陌生,教學中,教師可以著力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把“秦瓊賣馬”和“王超杰賣瓷器”進行有效對接。
《秦瓊賣馬》講的是,隋朝末年,赫赫有名的山東豪杰秦瓊秦叔寶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下,打算賣掉他心愛的黃驃馬。買家是當地的豪杰單雄信,幾經輾轉,二人互通姓名,結下莫逆之交。單雄信讓叔寶在二賢莊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黃驃馬配上了金鐙銀鞍,并以潞綢、重金相贈。此處可見單雄信的義薄云天,以及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
而本文中,若想體會楊成岳的心理變化過程,就要著意傾聽文中的弦外之音。
胡琴響起,王超杰就唱起來:“店主東拉過了黃驃馬,不由得秦叔寶珠淚灑下……”一曲唱罷,楊成岳擊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圓,只是悲涼了些,壯氣不足。秦瓊秦叔寶蓋世英雄,一時落魄,壯志不減才對。”王超杰笑道:“秦叔寶到了那時,壯志不減也得減了。畢竟不知道單雄信能夠出來啊。”三人都笑了。
說笑了幾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來保定不是賣馬,而是賣瓷器。只是楊老板不肯成交啊。”楊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賣,就請說一句落底的話吧。”王超杰笑道:“這幾只雍正官窯粉彩過枝碧桃大盤,我當年得來也的確不易。一只盤子五百塊大洋總是值的吧。”楊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們當面錢貨兩訖。”
曲罷,談到唱腔的悲涼,王超杰笑道:“秦叔寶到了那時,壯志不減也得減了。畢竟不知道單雄信能夠出來啊。”王超杰的“笑”是一種無奈的笑,悲涼的唱段是在演繹英雄的落魄,也是在傾吐人世的滄桑。當年的單雄信幫助秦叔寶渡過了難關,如今的楊成岳能否慷慨解囊,奏響心靈的弦音呢?只見楊成岳“稍作沉吟”,此刻,他必定感受到了末路英雄的無奈,終于在“想了想”之后,釋然一“笑”,決意相助。這其中飽含著他對藝術的尊重、戲劇的熱愛、對世道人生的深切感悟。
此處,將古今兩個故事,兩段相似的情節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體會楊成岳精神的升華。這一設計可以檢測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內化程度,力求學以致用,指導實踐。
總之, 學程設計體現了教師設計觀念的轉變,體現了教和學的融合與統一。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在教學預設中就得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從整體上對教學內容和學情進行綜合考量,進而通過換位思考,預想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求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最終實現由教程設計到學程設計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徐強.學材再建構,從教程走向學程——以“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課時)”學程設計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7(5). [2]黃三榮. 關注學程:語文教學的過程指導——以《湖心亭看雪》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8).
[3]趙瑩. 建構主義知識觀視野下的語文教學[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5(1).
■ 編輯/李? ?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