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影響著生態系統平衡性、穩定性,在開展階段需各領域積極參與,在政府及林業管理部門的正確引導下,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宣傳力度,擴大其影響范圍,強化群眾環保意識與能力,積極配合林業部門各項工作開展,提升整體工作質量與效率。再加上各項政策的全面落實,成為森林資源保護與防火管理約束條件,在根源上解決森林防火問題,豐富森林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防火管理
引言:眾所周知,森林安全主要影響因素是“火”,而引發火災的因素較多,均會對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系統結構穩定性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并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對此情況,需林業部門充分意識到自身工作內容與職責,能在此項工作開展階段詳細探究,有目的性、依據性地開展保護與防火管理工作,降低火災發生率,促進生態系統穩定發展。
一、森林資源保護基礎條件
(一)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
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對每位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出較高要求,以林業管理部門為首,在資源管理工作開展階段能依據實況完善基礎設施,也會是開展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必要條件之一。基于此條件下,制定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病蟲害防治體系,依據市場經濟發展實況,可對傳統化工作模式創新,人員工作理念合理優化,政府部門為緩慢各地區林業部門的經濟壓力,會在基礎設施完善階段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豐富基礎設施類別、提升技術水平、發揮設施性能與作用等,促進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智能化、信息化發展。
例如:在林業苗木檢查階段,引進先進的監測技術與配套設施,全面落實檢查制度,多角度、全方面地探究國有林業管理站工作實力,以木材檢驗、勘察設計、設備更新等為核心內容,保證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順利開展。
(二)全面落實管理制度
第一,以林木采伐制度革新為基礎條件,依據分類經營標準,對生態公益林、經濟林采伐嚴格管理,保證材林資源合理化應用,依據各地區森林資源管理實況,制定相應的保護方案與措施,也是完善管理制度內容的核心要點,不但不會對林地用途進行改變,而且還能有相應的配套設施,不斷優化與改進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方式。第二,主體落實與優化補償,具有針對性地探究,有目的性地落實不同管理方式,如:專業承包方式、共同經營方式、委托經營方式等,突出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和機制主要性,便于對其權利、責任、利益等綜合化管理[1]。同時,在政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落實、應用更合理,由政府、受益者共同承擔,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制度,明確各領域法律職責。第三。嚴格實施監督制約機制,以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為核心,能在此方面加大對工作人員的監管,杜絕違法、違規等行為發生,強化人員保護意識與綜合能力,調整人員薪資待遇,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與氛圍,防止人員流動,為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全面性開展奠定聯合基礎。
二、森林資源防火管理措施
(一)創新森林防護宣傳渠道,強化群眾防火意識
基于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條件下,為森林防護工作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各地區的林業部門依據自身工作職責與任務,加大森林防火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目的是擴大此項工作影響范圍,使群眾們對此有所關注,在日常生活、生產環節中主動參與到森林資源保護、防火工作中,結合實況與工作實施效果,增強群眾們的防火意識與安全意識,降低森林資源保護、防火工作難度[2]。
例如:把森林防火工作相關知識滲透到教育領域中,能在各階段對學生們的思想意識帶來積極影響,從小增強學生們的環保意識與能力;借助網絡的力量,消防部門創設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專業知識與相關內容,或者是選擇與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相關的熱點話題,更能引起群眾關注、參與,擴大森林資源保護與防火隊伍規模,從而有效保護我國森林資源,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與平衡性。
(二)加大預防力度,具備多樣化防御手段
單一化、傳統化的防御手段,無法滿足現代化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要求,需林業部門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注重防御手段創新,詳細探究與掌握森林火災的危害性,依據引發火災的原因進行相應的防控與處理。如:可燃物、氧氣、火源等。
首先,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借助科技手段與配套設施設施掌控森林實況,便于第一時間發現與掌握火災具體位置;然后,消防部門趕赴具體位置,立即滅火,控制現場火災的影響范圍與程度,保證危害性最小化;最后,分析火災發生的具體原因,有目的性地預防,準確預測森林火險情況,采用科學措施合理化解決,從而保證森林資源完整性與良好性[3]。
(三)組建專業化管理隊伍,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
無論是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還是開展森林防火管理工作,均對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有較高要求,為組建專業化管理隊伍,需在各項工作環節中依據工作人員實況,有明確的用人要求與標準。再加上林業部門日常對人員的培訓,保證各項制度與體系全面性落實,依據人員優勢與能力分配相應的工作崗位,再細化職責與任務,既保證各項工作環節中具備專業化工作隊伍,又能提升管理隊伍綜合實力,始終以保證生態環節、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為基礎核心,從而保證森林資源豐富性。
結語:
為促進我國現代化社會和諧發展,需在森林資源保護與防火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各項工作開展有重要依據。創新森林防護宣傳渠道,強化群眾防火意識,加大預防力度,具備多樣化防御手段,組建專業化管理隊伍,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森林資源保護、森林防火管理工作,從而為群眾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海龍.簡析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策略[J].新農業,2020,6(22):42-42.
[2]郭惠.林業資源保護及森林防火管理方法研究[J].農家參謀,2020,32(03):97-97.
[3]李德武.對森林資源保護與防火管理策略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38(18):185-185.
作者簡介:
廖迎春1972年11月,女,漢族,湖南省炎陵人,大專,現職稱:林業工程師 專業方向:林業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