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 要: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階段的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還處于萌芽階段,因此該階段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應該重視這個問題。為了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有效且更具科學性,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開始逐步融入一些家庭教育中。文章主要以基于伙伴組視角的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為出發(fā)點,討論和分析了現(xiàn)階段的基本情況,并剖析其存在的關鍵問題。最后,根據(jù)不同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有效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伙伴組視角;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措施
中圖分類號:G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7-0010-02
目前,大多數(shù)家長并不熟悉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因此該模式并沒有徹底融入小學家庭教育中。因為對該模式不理解,所以家長并不知道其重要性。如果能夠將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有效地實踐在每一個家庭中,那么對孩子的知識建設以及思想道德的發(fā)展方向,都有著切實的指導作用。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其成長過程一定少不了父母的悉心教導和學校的積極引導教育。一般,在孩子的心智還未成熟時就要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和教育。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教師應該對家長和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得到舒適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因此,基于伙伴組視角的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實踐是一個勢在必行的過程。
一、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現(xiàn)狀
(一)家長關系問題導致教育異常
由于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快,生活所帶來的各方面壓力,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必須面臨的。而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它不僅會影響人的心理情緒,還會破壞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影響家庭氛圍。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由于家長關系的問題,導致孩子的教育沒有得到正確的實施。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初始教育階段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它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也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基于伙伴組的小學家庭教育,現(xiàn)階段的指導模式還不夠完善和清晰,不能解決全部的家庭教育問題[1]。如果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隔閡或者代溝越來越大,最后也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因為家長關系問題而導致孩子的思想觀念出現(xiàn)扭曲,就可能會造成難以挽救的局面。
(二)部分教育制度可行性低
現(xiàn)在部分教育制度及其實施對一些學生并沒有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破壞了學生的生理健康發(fā)展,甚至打破了學生生活的正常規(guī)律。有的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過于苛刻,沒有正確把握學情,對學生提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要求。現(xiàn)在的小學生普遍處于這種狀態(tài):在學校里滿滿的一天學習生活,放學后還要完成家長布置的課外作業(yè)。這樣的高強度學習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對學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提升和教導,如果只是用成績去評判一個學生的優(yōu)異,那么就太膚淺了。同時,這樣也有悖于教育的初始目的[2]。
(三)學生身心發(fā)育不健全
現(xiàn)在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而對孩子的管理十分嚴格。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分數(shù)的高低決定了自己在外人面前面子的多少。這樣的家長只是把孩子當作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工具,并沒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考慮。對于孩子來說,這并不是學習,而是自我毀滅。比如,最近的新聞中楊某因為不聽從家庭的管教,與自己的母親徐某發(fā)生了激烈爭吵,然后轉變?yōu)閲乐氐闹w沖突。在這個家庭中,孩子從小被母親嚴厲管教,從而使孩子產生厭倦和叛逆心理,最終造成嚴重的后果。同樣性質的事還有很多,很多青少年出現(xiàn)了心理健康問題。家庭教育指導教師應該重視這種情況,并針對不同的對象制訂不同的解決方案。家庭教育指導教師要盡可能地找到導致這些悲劇發(fā)生的真實原因,對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實踐不斷地進行改善和修復。
二、實踐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多樣培訓,建立家庭教育堡壘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和家庭的結合?!爆F(xiàn)今每所學校都開展家長學校,有效利用這一平臺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面對孩子成長的一系列教育問題時,家長能否科學地面對,能否掌握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都需要專業(yè)的教育人士對其進行專業(yè)的培訓。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以校為本,在新學期初開展“家長持證上崗”項目的開班儀式,專家為家長做了“讀懂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的家庭教育指導講座,通過分享一系列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案例,深度剖析了孩子行為背后的真實動機,運用正反例子的對比,使家長的思想觀念受到了強烈沖擊,最后,專家為家長傳授了“轉變”的智慧密碼。在之后的培訓中,學校組織家長參與主題沙龍、情景再現(xiàn)、“智慧爸媽來支招”等項目,豐富了家長學校的培訓內容,從理論、方法到實戰(zhàn)演練,為家長帶來了家庭教育饕餮大餐,為進一步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導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二)開展社區(qū)活動,構建和諧家庭關系
根據(jù)美國斯坦福大學開創(chuàng)的體驗式學習方法,通過游戲、練習和分享,讓家庭成員之間學習如何互相接納和關心,并領悟有效的溝通方法。另外,如果能夠有效地開展社區(qū)娛樂活動,孩子的智力和社交活動能力都能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父母也可以借此放松一下心情,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例如,筆者所在地某社區(qū)組織開展了“在沙盤中慢慢成長”親子沙盤主題活動。每個家庭為一組,圍坐在簡易的沙盤前,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和家長說出自己對物品擺放的想法,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合作、溝通、和諧的親子關系。最后,心理教師運用專業(yè)知識,通過分析作品給家長和孩子互動提供建議,并理性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藝術表現(xiàn),用兒童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并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從而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建立 良好的親子關系。
類似的社區(qū)活動可以拉近全家關系、凝聚互相關懷和愛的力量,營造融洽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同時對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也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這樣可以使小學家庭教育模式更好地進行實踐并獲得理想的效果,同時對小學家庭教育模式的構建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主題教育,提升家校合作專業(yè)性
一些家長因為工作原因可能會長期無法陪伴在自己孩子的身邊,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就會有所缺失。而且學生在學校待的時間比家長陪伴的時間要久。針對那些缺乏家庭教育的學生,學校教師應該積極去了解其家庭情況及其心理情況,要多進行溝通交流。因此在學校,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家庭情況運用適當?shù)募彝ソ逃笇J剑笇W生的思想觀念,使其擁有正確的思考模式和方式。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出現(xiàn)一些極端的想法或做出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椤?/p>
教師在學校里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指導,同時還應該對缺乏家庭教育指導的學生,積極地進行心理上的輔導,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基于伙伴組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背景下,通過學校開展相關的家庭教育主題專項活動,對孩子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彌補[3]。
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組織開展了“愛在家訪路上蔓延和傳遞”主題家訪活動,組織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家訪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根據(jù)班級情況,對班級中比較內向或者家庭情況特殊的孩子率先進行走訪,真正走入這個家庭,實地了解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給家長提供一些指導性意見。一次用心的家訪活動其實比幾十次的QQ聊天或電話更有意義。教師走心,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教師真正成為家長的“伙伴”。專業(yè)的教師對家長進行有效指導,通過這些主題性活動讓家庭教育更有力量。
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教師應該對孩子的家庭情況有所了解,并應針對家長的不當行為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這樣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實踐才能在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中變成伙伴組視角下的家庭教育指導模式[4]。
三、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能否有效地實踐,不僅與學生的表現(xiàn)有關,同時在很大程度上與家長的配合有極大的關系。孩子一出生,第一個模仿對象就是父母,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的墊腳石。因為家庭教育奠定了一個人的人格基礎和價值取向,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對此給予高度重視。
第一,家長應該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于嚴厲,這樣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會產生極大的干擾。第二,家長要以身作則。家庭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家長在處理周圍的人與事時,孩子很容易對家長的態(tài)度引起共鳴:家長高興時,孩子會歡樂參與;家長煩躁時,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家長處變不驚、沉穩(wěn)堅定,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近期的行為和心理變化,如果孩子有問題,要及時教育、及時糾正。這既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彌補集體教育的不足。
結語
實踐小學家庭教育是現(xiàn)在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教育需要許多人的積極配合和相互指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教育板塊。這兩者不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同時,其也在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成長氛圍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學校、教師和家長需要承擔起各自的教育責任,共同合作努力,為孩子未來的健康發(fā)展做好鋪墊。這樣才能讓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深入家庭教育中,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素質,塑造孩子的性格。
[參考文獻]
[1]劉 兵.基于伙伴組視角下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文理導航,2019(11):93,95.
[2]陳美萍,邵根根.小學家庭教育“分層提高”指導模式實踐的思考[J].中國家庭教育,2004(3):70-73.
[3]王愛菊,申傳勝.開發(fā)與利用家長課程資源的方式[J].教育科學論壇,2010(2):11-13.
[4]吳 嵐.培智生家長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策略——以黃山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教育文匯,2019(1):7-9.
作者簡介:張 宇(1990— ),女,江蘇蘇州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