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昭宇
美國密歇根州最大城市底特律,曾為美國制造業象征和驕傲的“汽車之城”,經歷了繁榮、鼎盛、衰敗的過程,2013年負債180億美元,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城市。隨后,底特律精準借力互聯網技術,走上自救之路,利用短短幾年時間實現了傳統汽車產業升級,激發了整個區域的產業活力。底特律的成功經驗為當前我國深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影響的哈爾濱、長春、沈陽、德陽等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
一、老工業城市百年興衰
(一)繁榮制造業成就“汽車之城”
底特律于1815年正式建市,依靠其豐富的鐵礦砂資源和自有的煉鋼產業迅速興起,形成發達的汽車工業,吸引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世界汽車公司總部落戶,成為全球的汽車工業中心。20世紀30年代,底特律汽車產量占美國的80%、世界的70%,并帶動了輪胎、發動機等零部件生產加工業繁榮發展,從事汽車制造及其相關產業的就業人員將近20萬人,超過全市就業人口的25%。
(二)負債破產淪為“鬼城”
20世紀60年代,底特律輝煌開始消褪,70年代的石油危機和80年代的經濟危機逐漸削弱了其全球汽車工業中心地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底特律的衰敗進程、直至破產。1978—1982年,福特公司汽車銷量年均下降47%;2009年,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巨頭銷售額占全球比例由峰值90%降至42%。2010年,全市人口較鼎盛時期下降65%;全市失業率高達20%,是全美平均水平的2倍;犯罪率為全美平均水平的5倍。到2013年,底特律負債超過180億美元,正式申請破產保護,世界知名的“汽車之城”變成了“鬼城”。
(三)產業升級變身“復興之都”
2014年11月,美國聯邦破產法院批準了底特律的債務調整計劃,12月正式宣布脫離破產地位,底特律政府被免去70億美元債務。自此,底特律借力互聯網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傳統產業基礎優勢,把握先進制造業潛在機遇,專注城市重建振興,開啟了復興之路。到2018年,底特律失業率降至破產以來最低水平7.2%,家庭平均收入從2013年的2.5萬美元增長至3.1萬美元,商業區、住宅區出租率接近100%,中心城區年輕人口開始增長,城市內大樓開始興建或籌建。2019年,根據全球城市實驗室發布的《全球城市500強》報告,底特律位列第93位,變身美國“復興之都”。
二、復興之路
縱觀從輝煌走向衰敗再實現振興復興的歷程,底特律在充分挖掘傳統汽車制造業潛力,盤活存量資源的同時,緊抓制造業“數字+”趨勢,主動擁抱互聯網企業,精準選擇與自身契合度最高的產業升級方向——自動駕駛,開放理念為初創團隊打造優質生態體系,精準孵化為中小公司提供強有力支持,創建平臺為駐地企業搶占測試前沿市場,不但實現了老工業城市的崛起,更激活了整個區域的產業活力。
(一)變對手為伙伴,擁抱互聯網企業
“制造業+互聯網”是傳統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硅谷是該領域的最強競爭對手,底特律主動吸引硅谷的眾多互聯網企業合作造車,變對手為伙伴,促進了底特律技術資源的集聚和相關技術產業就業基地的建成,使其逐漸掌握市場競爭主動權。2015年,通用汽車先以55億美元的估值向硅谷互聯網企業Lyft投資5億美元,后者作為Uber在美國主要的競爭對手,已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領域取得顯著成就。隨后,通用又牽頭與無人駕駛汽車軟件平臺開發商Cruise達成合作,三家公司攜手,利用Lyft的打車服務、Cruise的無人駕駛技術和通用汽車的車輛,推出按需式無人駕駛汽車打車服務,與谷歌、Uber、Zoox等競爭對手展開較量。2016年4月,“安全街道自動駕駛聯盟”正式成立,將谷歌、Uber、Lyft、福特和沃爾沃等科技公司和傳統車企聯系在一起,技術革命讓競爭對手變成了合作伙伴。
(二)挖潛力,增活力,盤活既有資源
底特律聚集了全美交通運輸前沿技術、研究人員和創業者,具備強大的產業鏈集聚優勢。其所在的密歇根州是全美工程師集中度最高的地區,擁有37所知名大學,密歇根大學機械工程學科世界排名14,早在1965年就在交通解決方案、傳統車企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領域具備豐富技術經驗。全球頂級整車制造商均在當地落戶,共有18家原始設備制造商、96家北美百強汽車供應商、2200多家與汽車制造相關廠商、20家全球五百強企業。還擁有375個研發中心,占全美總量72%,獲全美汽車產業76%的研發資金投入。依托既有資源,底特律在自動駕駛技術探索領域展開了新“創業征程”并取得了不俗成就:破產后的五年,其移動創新相關專利數量反而達到全美前列;產學研結合碩果累累,密歇根大學與福特合作研發測試自動駕駛版Fusion混動車,并興建一條自動駕駛車輛的試車道用于車輛研究。同時,不同于大多互聯網企業深度學習直接實現LV5的路線,底特律另辟蹊徑選擇依靠ADAS經驗從LV3到LV5不斷進化的自動駕駛技術,使其在自動駕駛領域技術達到世界前沿水平。
(三)大開放,建生態,“數字+”為制造業騰飛插上翅膀
底特律吸取過往產業單一導致衰敗的教訓,不能淪為僅制造汽車外殼的供應商,必須掌握生產研發的核心技術。在拓展自動駕駛領域時,傳統汽車制造商面臨在自動駕駛算法、車載娛樂系統、流媒體服務和車隊管理方面專業技能積累較少等挑戰。而在自動駕駛行業內已形成了成熟的“數據價值鏈”生態系統,專門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的軟件、傳感器、數據處理和導航系統等,并對所有初創企業和研發者開放。底特律在此生態系統中尋求所需技術環節的互聯網企業和研發者,積極展開合作,能夠在充分發揮傳統制造商供應鏈整合能力的同時,有效提升技術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2015年3月,福特成立Smart Mobility子公司,負責開發智能駕駛相關的軟件、科技服務和商業模式,利用軟件來補充硬件業務。通用公司則整合了Ushr的車輛導航、lyft的車隊管理,Strobe的激光雷達,以及最核心的算法和傳感器提供商Cruise,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自動駕駛研發生態,具備足夠實力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全球公認的自動駕駛軟件領域的翹楚waymo公司抗衡。
(四)精準孵化,聚風投,虛擬網絡招“鳳凰”
底特律精準判斷市場前景,緊抓自動駕駛帶來的巨大商機。為保持在自動駕駛持續不斷的技術突破能力,底特律主動為移動出行領域的小型公司搭建創新生態系統,充分發揮資本的力量,幫扶行業新興企業:包括密歇根州汽車行業協會參與運行的Planet M Landing Zone孵化器、第一個投資未來出行產業的風投Fontinalis Partners,北美第一家投資種子階段出行創業公司的創業孵化器Techstars Mobility等。底特律的新興企業群業則形成了較好的集群優勢,小公司組成的龐大虛擬網絡為區域內的自動駕駛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已吸引了乘車共享、月度車輛訂購、人工智能、傳感器雷達公司和數字地圖等領域的公司入駐,也開始與博世、密歇根運輸部等開展合作。底特律的新興企業群業形成了技術和行業的良性循環,期間移動創新相關專利數量全美第一,成為美國增速位列第三的科學技術研發中心。
(五)建平臺,搶測試,制度創新促騰飛
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開始結合的早期,技術尚不成熟,需要不斷測試以確保產品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因此,底特律傾盡全力搭建自動駕駛的合作平臺,整合企業和人才資源,從立法和政策上積極配合,吸引行業先進企業,搶占自動駕駛測試領域市場,領先全美設立了多個測試場地。從2012年開始,3000輛裝備了車聯網無線傳輸設備的汽車在密歇根上路測試;2015年密歇根州正式推出Planet M計劃,要做“移動出行的全球領導者”,旨在將密歇根作為全美最全面的網聯和自動駕駛車輛的試驗場。密歇根大學在安娜堡建立全球首家無人駕駛測試場Mcity,并計劃在2021年之前將整個安娜堡地區變成自動駕駛城市。短短幾年內,創造了多項全美乃至全球的第一——全球第一個網聯自動駕駛測試設施M City、全球最大的網聯汽車測試環境“安阿伯網聯汽車測試環境”。2016年密歇根州通過法案,允許傳統車企和科技公司在州內任何路段開展車輛共享等商業運營服務,硅谷的谷歌、優步等公司已在底特律都市圈設立了測試設施。
三、對我國老工業城市的啟示
近年來,我國東北等地區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許多工業企業經營困難、人口外流情況日益加劇,老工業城市衰退是引發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傳統產業轉型突圍迫在眉睫。底特律破產復興是老工業城市衰敗后轉型成功的典型縮影,其成功經驗為我國東北等地區老工業城市振興帶來諸多啟示。
一是聚焦自身產業基礎,激活既有人力、智力資源。我國哈爾濱、沈陽等老工業城市制造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資源雄厚。各城市應抓準各自有供給優勢的領域重點發力,針對技術研發、制度模式等方面的短板精準施策,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充分激活既有人力、智力、企業等優勢資源,選擇與自身契合度最高的產業發展方向,重塑老工業城市產業競爭力。
二是主動擁抱互聯網產業,促進制造業實現“數字+”。當今,數字經濟正通過提高創新能力、提高和穩定產業鏈質量、優化供應鏈網絡、提升制造業服務化水平等方面促進制造業發展。制造業服務化將成為制造業升級的未來方向,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進制造業向網絡化、數字化轉變。當前,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等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為傳統產業賦予新的動能,為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老工業城市應抓住互聯網低移動成本和高制造業需求的特征,主動吸引互聯網企業合作,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實現轉型升級。
三是搭建制造業生態系統,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受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掣肘,老工業城市制造業普遍存在“大(傳統產業)而不強”和“新(創新型企業)而不大”問題。老工業城市應著力圍繞產業鏈搭建制造業生態系統,一方面強化財政資金引導,開放引進各類先進技術、研發機構;另一方面集中科研力量和行業領軍企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自主研發攻關。政府積極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科技轉化平臺、創新孵化平臺等,明確新興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結合的靶點,精準發力,創新制造業發展新模式。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國土交通規劃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