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鄉村學前教育骨干教師培育站在教師環境創設專項能力提升實踐中,從教師終身發展需要出發,對“成人”“成事”視角下推動教師全面發展的短期研訓舉措等進行了探索與實踐,梳理了推動教師短期研訓效能提升的方法,實現了鄉村骨干教師教育理念與實踐水平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教師研訓;專業發展;幼兒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74-0062-03
【作者簡介】朱偉偉,江蘇省淮安市淮河幼兒園(江蘇淮安,223001)園長,一級教師,淮安市幼教學科帶頭人,淮安市清江浦區鄉村學前教育骨干教師培育站導師。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需求更加迫切,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養的提升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特別是鄉村薄弱地區幼兒教師的職后培養,更是引發了諸多的思考與探索。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鄉村學前教育骨干教師培育站作為第五期江蘇省鄉村骨干教師縣(區)級培育站,積極響應各級政策精神,創新研訓模式,在分析本地區鄉村幼兒教師成長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區域師資培訓資源基礎,在幼兒學習環境創設專項能力提升的實踐中,架構起支持教師“成人”“成事”全面發展的行動,學員在政治思想和師德修養、教育教學理念更新和專業實踐水平發展方面顯著提升。此外,借項目推動之力,形成了區域幼兒教師研學共同體,使學員與周邊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推動了鄉村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提高了鄉村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促進了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一、在“實”與“專”的二字真言中,激勵學員“成人”
學員專業發展的持續性影響力建設是本站實踐的重點,本站結合鄉村幼兒教師發展現實與需要,深入推進“實”與“?!眱蓚€字的落實,在開展各類研修活動的同時,引領全體學員夯實專業能力。
(一)在“實”的追求中,引領專業發展態度養成
“實”是成為一名大寫的教育人的基本追求,我們在系列行動中引領學員“聚斂積實”,爭做自我引領、腳踏實地的行動者。
1.從務實處出發。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學員的專業發展與終身成長必須要有“務實”精神,要注重實踐,崇尚實干精神。
一是擬定符合客觀情況的行動目標與計劃。培育初期,我們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活動,梳理學員在專業發展中的實際需要與困惑,基于區內鄉鎮園的課改實際基礎,擬定全站研修重點話題;指導每位學員從自身實際出發,開展條目式自我剖析與規劃,深入學員所在的幼兒園、班級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每一位學員關于研修重點話題落實與達成的實際情況、困難,擬定可操作、可實現、可測量的研修計劃。此外,我們還結合階段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交流與審議,引導學員對規劃目標與路徑進行完善。
二是落實實在的或具體的工作。培育站強調學員應當像“人”字一樣,永遠向上且腳踏實地。研修一年來,我們在每一個方案的出臺、每一場活動的舉辦、每一篇文章的指導中,都詮釋好“踏實肯干、不畏艱難”的理念,以給予學員最積極的精神引領。如在論文指導中,我們邀請評委評審全站學員撰寫的文章,再由導師組對文章進行一一指導修改,幾經修改完善后,帶領學員對每一篇文章的格式、標點進行校對。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讓全站學員逐漸對專業成長建立起高要求。
2.在實境中修煉。
在以往一些研修活動中,存在研修話題脫離教育現實需要、外在的問題研討無法深入解決實際困難等阻礙教師專業成長的現象。我們從建站起就確定了“實境研修”的方式,支持全體學員在真實情境、具體案例、實際現象中進行研修,在真實實踐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
一是關注在實境中修煉職業素養。本著培育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業務精良、充滿活力的鄉村學前教育骨干教師隊伍的愿景,本站十分關注學員良好精神追求的培育。如在與兄弟站聯動的活動中,特別安排瞻仰漣水戰役烈士紀念碑、參觀漣水縣博物館,讓學員切身體驗紅色土地的歷史文化,感受中華兒女保衛家園、創造新生活的堅定信念,深刻感悟時代精神,提高個人責任感與使命感。
二是重視在實境中修煉專業能力。一年里,我們帶領學員除了走進市內課程游戲化改革先進園所,還特別前往與學員所在園所發展基礎相似的省內課改典型園所,通過觀摩幼兒活動、聽取園長匯報、參觀園所環境,探尋兒童本位的環境創設與利用的先進經驗,使學員開闊眼界,更新理念。
此外,我們為了更好地推進實境研修的效能,還利用“鷹架分層”將學員分成啟航型骨干、揚帆型骨干兩個層次,外加男教師研修專項小組,通過“師徒結對”“興趣導向”等途徑,推動學員在實境中感悟,在研修中反思,促進全體學員階梯式成長。
(二)在“專”的弘揚中,推動專業發展精神養成
在研訓過程中,我們積極弘揚一種“?!钡淖非?,用專項推進的方式、用專業培養的舉措引領全體學員專注過程,全面提升學員專業素養的同時,推動其專業發展精神的養成。這里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著“鉆”的精神。
一是開展專題內容網絡深度建構,提升學員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采用大專題統領小專題同步推進的方式,幫助學員實現專業成長。在本站“兒童本位的環境創設與利用能力提升”的研修主題下,4所鄉鎮園分別設立4個子專題,每位學員根據所在園所的子專題,擬定一年的研修微專題。培育站在上下融通構建整個專題實施網絡的同時,積極引領學員習得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學會如何把握現狀、開展調查、深入問題、解決問題。
二是引導學員專注于過程,推動過程效益觀與成長性思維模式的形成。鑒于許多短期培訓中過分注重結果的功利性現象,我們特別注重讓學員在過程中成長,以此幫助全體學員形成影響終身成長的良好追求。我們深切關注每一個人在每一次活動中的變化,3位導師用敏銳細膩的眼光去捕捉學員的點滴變化,幫助學員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生長拔節。通過研修推進,學員專注專業成長,他們不斷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
二、從“形”到“行”的立體視角下,助力學員“成事”
“成人”“成事”互相借力,我們用立體的發展視角,為全體學員搭建平臺、創造機會,在學員全面達成培育站研修任務的同時,也形成多元“成事”的思維。
(一)形式立體——多維搭建專業發展立交
自建站起,我們就確立了多維搭建學員專業發展立交的培育思路,用三個雙線互通形式構建起融通、開放、多維的學員發展立交橋。一是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推進學員的自主學習。我們在線下研修中邀請師范院校教授、雜志社主編、園長等一批省內知名的幼教名家,與學員面對面開展“兒童本位的環境創設與利用能力提升”的相關專題交流,還通過QQ群、微信公眾號開展讀書沙龍、個人專業發展規劃交流、話題研討等一系列活動,推動學員的學習與成長。二是立足實境,園內扎根與園外借鑒同步助推。為在一年的短期研訓中給予學員更深更廣的成長空間,我們采用了立足自我實踐實際與借鑒他人經驗拓展兩條線同步推進的方法,推動學員在學習中打開視野,在借鑒中引發思考,在思考中推進實踐,以提升研學實效。在一年的時間里,我們帶著學員走進9所省內知名幼兒園開展實地考察研學,還邀請了4所區內課程游戲化建設先進園所與4所鄉鎮幼兒園結對共建,給予各小組持續的、深入的實踐指導。三是高效研修,報告學習與工作坊活動相結合。我們特別關注當下年輕教師的研修效率的提升,在每一次的研修活動中,我們會安排專題工作坊活動來推動學員開展沉浸式學習,讓集中研修既有專家的高位引領,又有學員的深度參與。
(二)內容立體——系統推進專業素養提升
我們關注學員在職業生涯中的良好精神追求與教育能力的提升,關注研修內容的聯系性、系統性、完整性。一是思想認識與業務能力雙提升。我們立足學員基本情況和專業狀況,選取了富有共性又具有針對性的研修專題,由點及面地來提升學員的專業能力。此外,我們關注學員的精神追求,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偉大時刻,借力全區讀書節活動,為學員發放了紅色經典閱讀書籍,并通過QQ群帶領學員一起學黨史,感受與傳承革命精神。二是環創專題與基本師能齊推進。學員通過研讀兒童發展、環境創設、課程建設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著作,深度推進“環境創設與利用”的研究,突出幼兒主體地位,遵循其學習規律,促進全面發展。我們在推進環創專題的同時,還同步推進當下幼兒教師專業素養中的一些重要技能習得,如觀察與正確解讀兒童、規劃的制訂與實施、教育研究文章的撰寫、課題研究的規范與方法等,既實現了專題推進的需要,也夯實了學員后續的專業發展基礎。
(三)空間立體——給予發展的自主空間
在立體架構研訓形式、內容的同時,我們在研修實施空間上關注層次性、個體性、動態性,充分尊重每一位學員的實際情況,給予他們自主成長的時間與空間。一是對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學員給予不同的發展定位與支持。我們根據學員的工作崗位、學歷層次、入職年限、當下的專業基礎進行分組,定制個人發展計劃。二是使每一位學員都有自己的生長空間。自活動初期起,我們就關注每一位學員在研修中的主觀能動性的激發與自主發展空間的建立。我們尊重學員自身的發展需要與成長規律,不做“一刀切”的事,允許學員在活動中根據自身情況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關注他們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想法與需求,不斷地提升他們的職業歸屬感、獲得感。
一年的研訓探索,創新了教師“成人”“成事”的研訓方式,豐富了幼兒教師職后綜合素養提升策略,收獲了階段性發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