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淳騁 林新矛
有一天,我在做數學題時,看見這樣一道題:小強和小明一起吃完了一盤水果,小強吃了總數的十一分之六,小明吃了十一分之六千克,兩人相比較是( )①小強吃的多②一樣多③無法確定。
我一開始選擇②一樣多。當時我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題目,看到兩個十一分之六,就草率地做出了選擇。當我回過頭來檢查時,我發現題目原來是“總數的十一分之六”和“十一分之六千克”,立刻想到了之前老師出過的一道類似的題:淘氣和笑笑各有一盤水果,且重量相等,淘氣吃了這盤水果的四分之一,笑笑吃了四分之一千克,想一想,誰吃得多?這一題的答案是“無法確定”。于是,我又信心滿滿地改了答案。可當老師公布結果時,我竟然做錯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選第一個選項呢?
正當我坐在座位上看著題目抓耳撓腮時,數學老師走了過來,她發現我這道題做錯了,俯下身子溫和地對我說:“這道題你不理解嗎?”我和老師說了我的疑惑,并將上次那道類似的題也分析給老師聽。老師聽了以后,慢慢地坐在了我的座位旁,耐心地幫我解釋起來:“首先,老師要夸獎你舉一反三的能力不錯,我們在做題的時候確實要這樣,要對之前做過的題目有很清晰的認知,然后把它的解題思路應用到新的解題中來。但是老師這次要批評你的粗心,我們在應用的時候,要仔細對比兩道題,發現題目與題目之間是否存在不同點。”我聽了老師的話點了點頭,再次仔細地看起了題目。老師接著說到:“這兩道題中,看上去問的問題是一樣的。一個是用分數表示所占有的成分,一個是用分數表示具體的重量,如果像之前那道題,那確實無法比較。因為用分數表示所占的成分四分之一,少了一個總質量這個已知條件。但是你再仔細讀今天這道題……”我恍然大悟,“老師,我知道了!”還沒等老師說完,我迫不及待地叫了起來。“老師,這道題中還說,他們兩個人吃完了所有的水果,小強吃了十一分之六,那么小明就是十一分之五,所以小強吃得更多。”老師欣慰地說到:“就是這樣,每一道題目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有時可能就差幾個字,解題思路就千差萬別,下次要認真審題啊,老師相信你會做得更好。”我對老師笑了笑,答應了老師。接著,我趕緊拿出錯題集,立馬把這兩道題記錄下來,并做了分析。
通過這次的教訓,我也明白了,做數學題一定要嚴謹認真地思考分析,也要舉一反三,這樣,我才能把數學學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