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燕
摘要:在幼兒階段教學中,玩具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工具,對于幼兒的學習和智力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實施中,往往會因為玩具分配方式不當,或因玩具投入不足等,造成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發生爭搶玩具的現象,不利于游戲教學的有效開展。基于此,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關于幼兒爭搶玩具現象及其教育策略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關鍵詞:幼兒園;爭搶玩具現象;教育策略
前言: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基本活動,但是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爭搶玩具的不良現象卻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有效開展。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有個別孩子不善于溝通合作,從而導致為了玩具而爭吵得面紅耳赤,加之孩子們并不懂得換位思考,從而發脾氣哭鬧,不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交流,這樣對他們的性格發育和社會性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消極后果。如何在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有待于我們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一、幼兒園孩子們爭搶玩具的現象
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中,幼兒都是通過玩耍來進行學習,因此游戲活動便是他們一天活動的主要內容。游戲進行過程中的主要道具便是玩具,這樣幼兒接觸到玩具的概率就會增加,從而發生爭搶玩具的可能性也會增加,所以在幼兒園的這一整天,任何時間階段都有可能發生爭搶玩具的現象,這種常見的不良行為,是幼兒在其自身利益受損的情況下表達自身內心感情的特殊行為方式。
大部分幼兒都不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無視其他孩子想要玩玩具的想法。在老師的干預下,這些孩子只會消極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同意分享多占的玩具,但是會表現出委屈的情緒,同時對于手中剩余的玩具表現出強烈的占有欲和保護意識。這樣的現象會影響孩子后續的發展,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和健全的人格。
二、幼兒爭搶玩具的教育策略
(一)家庭方面
愛孩子并不是指一味地溺愛,只有嚴愛結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有些孩子家里比較溺愛,長此以往,幼兒就會產生一種唯我獨尊的優越感,從而表現出自私,霸道,不知感恩的行為。再者,當幼兒的區別意識很模糊就知道把玩具強行占為己有并宣稱主權時,家長一定不能認為這是孩子有主見行為,認為孩子在往后的人際交往過程中不會吃虧,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由于幼兒認知水平低,成年人的道理不太容易懂,所以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幼兒傳授禮貌用語,讓幼兒們能夠和諧相處。例如家長可以把玩具分享的禮貌用語潛移默化地運用到故事中,這樣“替代性強化”的作用可以給幼兒施加暗示心理,記住基本的禮貌用語。家長要多多鼓勵幼兒去與他人溝通,積極去交朋友,當你想玩他人玩具的時候,可以與他人溝通交流,征得對方同意后一起分享玩具,這樣既玩到了玩具也交到了朋友,不是兩全其美嗎?這樣一來,讓幼兒了解到分享的好處,從而意識到搶玩具的行為是不對的。雖然幼兒爭搶玩具的行為的確不好,但是一定程度上給幼兒們創造了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家長們可以把握這樣的機會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例如:“我可以和你一起玩玩具嗎?我有奧特曼,我們一起玩吧。”家長教給幼兒禮貌用語,讓幼兒懂得分享的快樂,進而學會分享。
(二)幼兒園方面
化解幼兒搶奪玩具這一問題的核心措施就是提供足夠多的玩具。在幼兒自主活動時,經常出現幼兒為了搶奪玩具而互相攻擊。這是非常嚴重的,畢竟保障幼兒的安全是幼兒園的第一重任。所以,老師應為幼兒提供充足的玩具,同一種玩具的數量較多一些,盡量不要出現一種玩具只有一套的情況,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相互模仿的需求,既要保證玩具種類多樣,也要保證同種類玩具的數量,即可避免因玩具不足引發的幼兒之間玩具爭搶的現象。
同時幼兒園方面要重視家校合作,讓家長和老師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探討更加正確的教育觀念。家庭疏忽的地方,幼兒園來進行補足,老師欠缺的地方,家長來帶給孩子。就這樣揚長避短,教育合力,從而達到一個理想的教育效果。家園共育共同引導幼兒,有效解決幼兒園中爭搶玩具的現象,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
(三)社會方面
幼兒在家時,很多家長比較忙,陪伴幼兒的往往是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一些電子產品。這時候就需要媒體的力量來引導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動畫片是幼兒們喜歡的一種媒體文化,可以借助動畫文化刻畫出的人物給幼兒樹立一個正義的榜樣,教給幼兒一些禮貌的用語或者是一些關于分享合作的小故事,讓幼兒去模仿,每一個幼兒都學會這樣的禮貌用語去和他人交流,就可以減少爭搶玩具的現象發生。
總結:
總之,對于幼兒爭搶玩具的現象,需要家庭,幼兒園方面和社會各界共同進行引導,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作為幼兒教師,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去進行引導,鼓勵幼兒進行分享、合作和交流,努力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倩. 幼兒爭搶玩具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 文淵(小學版),2020(1):1049.
[2]鄧雯雯. 幼兒在園爭搶玩具現象及對策[J]. 教育導刊(下半月),2018(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