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素杰
摘要: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是打造學科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也是重要保障。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論是專業知識、技能還是專業精神,對教師都是一種新的挑戰。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對于我們廣大教師來說,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始終值得我們研究和探索。語文作為義務教育中最基礎、最工具性的學科教育,承擔著所有學科的基石功能,其教育質量直接影響著其他學科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 語文教學;高效課堂
教學質量一直被視為學校的生命線,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科教育質量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彰顯。學科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學校的整體教育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學科教育質量的提高要依賴于學科建設,而學科建設的追求之一就是要厚積薄發、教學相長。
一、理解高效課堂內涵
教育教學意義上的“高效”,包含兩個方面的高效,一是教的高效,二是學的高效,是“教”的高效和“學”的高效的有機統一。但從根本上來說,是指“學”的高效,亦即在單位教學時間內,受教育者在“三維”教學目標上,所達到的最好教學效果。
二、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一)教學目標的把握要準確
首先,教學目標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籃,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
(二)師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學
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者的適當引導可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進行,但教者的過多引導有時也會阻礙學生擴散性思維的發展。教師的知識水平及占有的信息量遠遠超過學生,他們對文本的解讀當然也比學生來得透徹。這就決定了老師應該而且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教者決不可以以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來代替學生的解讀,決不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強加給學生。
(三)教師素養的提高要加快
今天,人類已進入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知識更新的步伐更加緊湊,對老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不斷學習,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1.立足教育教學崗位,用厚實的學科專業知識,為高效課堂提供充足的養分
(1)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增加對教材以及課程標準解讀的深度
課程改革走到了今天,很多教師接受完通識培訓及普及的學科培訓后,以為就只需改變課堂模式,注意教學方法,殊不知這其實是在穿新鞋走舊路,對課程改革的精髓根本就未能完全領會。教師通過學習與實踐提升學科專業知識水平,專業知識越豐富越扎實,對教材及課程標準的理解就會越透徹、越全面。
(2)在教學實踐中更新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使之適用于自己的工作實際
教育學和心理學這兩個知識體系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指導依據。不管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均應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只有掌握了學生實時的身心發展狀況,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但許多教師實際上并不重視這兩方面的知識運用,工作多年還停留在師范院校時所學習的一些理論知識水平,這阻礙了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一定要善于找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找準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方向。
2.實踐課改新理念,用生活來打造課堂上的教學智慧,為高效課堂錦上添花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但其人文性也不容忽視,語文教學脫離了生活,就會走進死胡同。因此,用生活來打造精彩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吸取生活中源源不絕的知識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出路。
3.善于以寫作來提煉師道
杜甫詩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語文教師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優秀的文字工作者。因此,經常寫作、樂于寫作、善于寫作是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指標。一個喜歡寫作的教師才能帶出一群喜愛寫作的學生。
三、課堂需要活躍的課堂狀態
教師要善于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學生創造潛能的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們還應該端正一種認識——培優補差不是課后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
教育是一項延續性很強的事業,同時教學工作又具有明顯的時代性,要使教育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教師首先要與時俱進,不斷內強素養,外拓技能,這樣才能形成別樹一幟的教學風格,打造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明日之學校》(杜威著,趙祥麟、王承緒編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2]《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3]《新教育之夢》(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