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冉冉
摘要:當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育環境發生了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滿足當下的發展需求,立足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結合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相關理論,將思政教育具有的價值體現出來。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就出現的問題展開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以希望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具有幫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而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理論,符合當下高校教育的需求。傳統以往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下高校的教育發展,高校應當不斷革新、主動探究新的發展模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應用,對當下高校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研究
社會在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在不斷變化,現階段,人們的行為更加功利化,誠實守信的現象越來越少。以上問題只能通過深入分析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并發揮其指導作用才能得到解決。另外,該理論的應用還能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一)注重社會價值,忽略個人價值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現很多學校將教育的重點放在社會層面上,針對學生的個人價值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是對學生個人價值的一種否定。對個人價值的忽視有很多歷史的現實因素:
1.受傳統文化的負面影響
在我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思想雖注重“人”,但其重點在人性的統一層面,并沒針對人的發展進行強調,這就造成了教育對象在關系中的一種定位,在對價值取向的衡量方面將整體作為最高的價值,而個人價值往往只是整體秩序實現的一種手段。
2.由于價值觀念影響
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社會本位的片面教育一直對教育實踐形成制約,在其觀點中認為:只要社會在不斷發展,那么,個人也會得到全面的發展,這就形成了整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現象,對個人的發展和價值產生忽視。
(二)注重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練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由于受教學方式的影響,多采用傳統的課堂方式進行,內容呈現主要以理論體系方式為主。單一的傳遞理論知識幾乎成為政治教育課堂中的全部內容,而課外的實踐練習并不作為課堂知識學習的重點內容。這就造成課堂中的思想內容成為空洞,使學生無法真正領會教師的教學內容,久而久之,隨著時間的增加,學生很難實現自身的價值,學習的自信心也會逐漸下降。
二、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注重個人價值,促進教學有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是研究對象也是工作對象,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發揮出來,在高校的教育中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發展理念,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目標。
在對學生的教育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使學生能成為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人才,更應將學生的根本利益作為考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來實現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目的,使學生能實現自身價值。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課程前,應當充分了解高校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解不同專業學生的發展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而將教育的時效性真正的發揮出來。
(二)注重實踐教學,提升教學有效性
在馬克思的觀點中,其認為社會實踐活動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其是人提升自我技能的一種有效途徑,要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以學生行為作為評價標準更具說服力。
1.教學準備階段要提升學生的實踐性,將教材中抽象化的內容形象化,在對該部分內容的講解中,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專業、不同背景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時關注當下社會發展中的熱點話題。在教師的課堂中要將材料看作是動態化教學內容,把材料還原至生活中,始終保持實踐性思維。
2.提高教育的實踐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基本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1)最佳首選是小班制的課程教學。在教學數量方面不具備科學的師生比,呈現出教師人數少,而學生人數多的的現象,這造成了教育效果不理想,使教育的效果大大折扣。
(2)為教學創建合適的情境。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保證教育的實踐性,就需要為學生創建合適的情境,教師在講解內容時,應當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多媒體等)實施教學,通過圖片、視頻的形式使學生深入其中,這能極大促進學生吸引力的提高,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應用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二者間存在緊密聯系。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在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未來的發展道路將會是坎坷且漫長的過程。因而,這需要學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手段,注重對學生實踐思維的培養,以實踐思維應用來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促進高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學生的政治素養提升,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和進步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馬霖.關于馬克思主義人學視角下的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建構[J].福建茶葉,2020,42(1):139.
[2]李晉麗.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認同[J].時代教育,2018(7):110.
[3]王小平.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2.
[4]顏軍.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3):55-56.
[5]林潔.馬克思主義人學視野下的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教論壇,2014(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