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建忠
一、漢武帝簡介
漢武帝姓劉名徹,于公元前156年出生,于公元前87年逝世,景帝之子。漢武帝公元前140年登基,在位50多年。他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巧妙施展手段,不斷鞏固統一,樹立的文治武功前無古人。他既重視法治又加強德治,在位期間社會經濟繁榮,政治清明,對外交往頻繁,邊疆穩固,歷史影響巨大。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充分肯定了漢武帝的功績。漢武帝從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等方面采用一系列手段,完成了大一統。
二、改革政治制度
1、頒布“推恩令”
西漢初年封國眾多,諸侯王土地、人口,經濟實力雄厚,有的不服從中央管理,甚至提兵作亂;地方豪強也大肆兼并,橫征暴斂,霸占鄉野。嚴重威脅到中央統治,主父堰獻“推恩令”,漢武帝采納之。漢武帝詔令:諸侯王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余子弟可推“私恩”,把王國土地、人口再次分封。這樣諸侯王的實力不斷削弱,諸侯尾大不掉之疾逐步得以解決。漢武帝又通過“酬金奪爵”措施,進一步減少列候數量。漢武帝還通過任用酷吏打擊豪強,如張湯誅殺豪強兼并之家;周陽郡守期間所在郡必誅豪強。經過這些措施,漢武帝鞏固了中央集權。
2、設“中朝”,限相權
漢初丞相多又功臣、列候擔任,他們權柄重,勢力大,對皇權形成了嚴重威脅。漢武帝任用中下層官員,作為自己施政的助手,由常侍、侍中組成“中朝”,成為了實際的決策機關。丞相為首的外朝完全倫為了政務機關。這些中朝成員位卑權重,鉗制了丞相權力。
3、設部刺史和司隸校尉
全國設十三州刺史,刺史每年8月巡查所轄區域。刺史作為欽差大臣全面監察郡國及當地官員,考核他們的政績,澄清吏治。后又設司隸校尉,糾察京城百官和三河、三輔及弘農七郡,這些官員職權極大。通過這些手段漢武帝強化了皇帝專制,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三、改革財政制度
1、實行鹽鐵專賣
漢初鹽鐵經營權大部分被當地豪強地主把持,他們驕橫,掌控了國家經濟,不服從中央管理,常做一些違法亂紀之事,嚴重威脅中樞。漢武帝在公元前119年下令設立大農丞,管理全國鹽鐵事宜,在全國設立35處鹽官,48處鐵官,從此鹽鐵收歸國有,逐步由國家壟斷鹽鐵之利。
2、推行算緡令
算緡令就是政府收取工商業主財產稅的一種手段。漢武帝規定財產2000錢納稅120錢;工業品4000錢納稅120錢;車1輛納稅120錢,商人加倍;船長5丈納稅120錢。隱匿財物者被告發重罰。這樣打擊了大富豪。
3、改革貨幣
漢武帝鑒于西漢初期幣制混亂,下令統一貨幣大小、輕重。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鑄五銖錢,全國采用新幣,廢除舊幣,“三官錢”質量好,私人鑄造無利,從而減少了私鑄,統一穩定了貨幣。
四、一統思想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推崇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各種學說并起,時有批評朝政之言,這些與漢武帝對朝廷控制的需要相悖。儒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三策》,漢武帝欣然受之,他下令把儒家學說定為正統思想,宣揚“忠君守禮”,重用儒生幾百人,引天下學士“應者云集”。從此儒家思想地位尊崇,影響后世千百年。
2、興辦太學
漢武帝在長安設立太學,選擇地主階級的優秀子弟充當博士弟子,后各郡縣選派青年弟子到長安入學。這些太學生考核合格者補掌文書部門的缺,成績優秀者可做官。這些措施促進了地主階級人才的培養。
五、開疆拓土,鞏固邊防
漢初國力疲弱,被迫向匈奴人“和親”,并獻上大量糧食和布匹。經過連續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起來了。漢武帝建騎兵,不斷壯大,不斷訓練,開始了對匈奴用兵。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三次大戰匈奴,逐步取得了主動權,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率兵在漠北大戰匈奴,一舉擊潰匈奴主力,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從此匈奴無力對抗西漢,解決了邊患。漢武帝還積極對外交往,開辟了“絲綢之路”,中華文化遠播海外,大漢威震天下。
漢武帝雄才大略,經過這些措施,使西漢帝國的文治武功達到了巔峰,他完成了帝國一統,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