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韻琳
(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學,福建福州 350000)
“教學評一致性”評價模式從教學整體出發,關注師生教與學的互動與交流,既關注結果,也關注過程,是最具科學性、合理性的教學評價體系[1]。對教學評價實踐進行研究,不僅有助于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找準自己的定位,在課堂上做好對學生的組織和引導。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時,應將“教”放在課堂指導的位置上。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設計指導學案,并與板書、課件較好地進行整合。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的內容時,首先,教師以《淮南萬畢術》中“曾青得鐵,則化為銅”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回憶鐵置換出銅的化學反應:Fe+CuSO4=FeSO4+Cu,之后提問學生Na+CuSO4溶液會發生什么反應。其次,教師設置了三個環節:(1)探究鈉的性質;(2)感悟鈉的用途;(3)理解鈉的保存。再次,教師安排了六個實驗:(1)(演示)Na+CuSO4溶液;(2)(學生分組)Na+H2O;(3)(演示)氫氣檢驗;(4)(學生分組)觀察鈉的新切開斷面;(5)(學生演示)Na+O2(加熱);(6)(演示)Na2O2+H2O。最后,教師設計了九個問題:(1)Na+CuSO4溶液,你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什么?(2)為什么會產生如上現象呢?(3)怎樣設計實驗來證明你的猜想?(4)Na+H2O,你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什么?(5)以上實驗體現了鈉的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6)在什么條件下Na 和CuSO4會反應生成Na2SO4和Cu?(7)鈉參加的反應,都屬于什么反應類型?顯示出鈉有很強的什么性質?怎么解釋?(8)鈉著火后,哪種物質可以用來滅火?(9)根據鈉的性質,思考鈉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工業上怎么制取鈉?在學生完成實驗和思考后,教師在思維導圖中列出各個主題,將各個層級都列舉出來,構建出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鏈接,以加深學生記憶(見圖1)。思維導圖可以將一些知識點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適應現代互聯網的碎片化信息傳播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圖1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教師在授課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出能夠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提高探究能力,培養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學“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成小組來開展探究金屬鈉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實驗。學生先拿出用于實驗的金屬鈉塊,然后用濾紙將鈉周圍的煤油吸干。這時,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鈉要保存在煤油中?”學生也很好奇,于是,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實驗。學生使用小刀將鈉塊切開,發現切面有顏色的變化,這時就會想到鈉塊保存在煤油中可能與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有關。之后,學生進行實驗,將金屬鈉放在玻璃燃燒匙上進行加熱,并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實驗,學生發現,在常溫下新切開斷面看到的金屬鈉的變化和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不一樣。這樣,學生自然得出結論:金屬鈉在常溫條件下和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化學反應不一樣,常溫條件下鈉和氧氣發生的反應,可以用方程式4Na+O2=2Na2O 來表示,化學反應的產物是一種白色物質,這也是鈉要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加熱條件下,鈉和氧氣發生反應,可以用方程式2Na+O2△= 2Na2O2來表示,化學反應的產物是一種淺黃色物質。學生通過自己操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掌握了金屬鈉的性質,提高了學習效率。
教學評價是“教學評一致性”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化學學習情況,讓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情況,從而促進學生逐漸提高學習質量,促進教師優化教學模式。所以,高中化學教師應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教育的目的一個是教書,一個是育人,而教書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內容,更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過程。所以,高中化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發現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及時指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化學知識體系,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課堂評價主要分為語言評價和行為評價兩部分。語言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的思維發展進行評價,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行為評價是一種想法的傳遞,旨在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做到多樣化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理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講述”,進而幫助學生梳理和掌握化學知識。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的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結合問題進行學習和探究,之后讓學生講述“以上實驗體現了鈉的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經過實驗探究,學生已經能夠說出鈉的物理性質,這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如果學生在講述鈉的化學性質時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糾正;對鈉的用途進行講解時,要將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學生由于生長環境、學習能力不同,在理解知識時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在教學時,應正確看待學生的差異性,并且要進行差異性評價,做到因材施教。高中化學知識本身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公平、全方位且多元化的評價,發揮“教學評一致性”理念的作用。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差異性評價時,對有進步的學生應予以表揚,鼓勵其再接再厲;對學習興趣缺乏的學生應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為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文章從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及多元化教學評價入手,對“教學評一致性”進行了分析,從中可以發現,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評價可以有效保障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實效。在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和以評促發展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對以評促創新進行深入研究,是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對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