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李 成 陳文科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中國的制造業要真正振興,中國制造2025要與世界接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設一支擁有現代科學知識、精湛技藝技能和較強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已是當務之急。從2018年兩會“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被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到同年8月我國高職院校首個“世界一流”建設方案獲批通過,再到今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明確提出,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國職業教育迎來了“黃金時期”。職業教育的特征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適應區域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的需求,而此時,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則是高職院校與產業經濟融合的紐帶和基礎。因此,大批的高職院校培育人才對于推動我國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和價值。
做好大學生“穩就業、保就業”工作一直是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同比增長40萬,再創歷史新高,加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讓就業形勢雪上加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工作報告和相關會議中多次強調就業問題,并提出,近兩年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但擴招并非簡單的從應屆生生源考慮,而是從穩就業出發,從實體經濟發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出發,將職業教育的“技能+學歷+就業”的套讀模式為低技能勞動力“充電”,以對接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現實需求,以應對一邊是就業難,一邊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結構性失業”問題。
以往高職院校傳統的生源主要是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通過單招招生考試或全國統一招生考試進行錄取的高中畢業生,他們主要以“文化測試+技能測試”進行招考,而本次高職擴招涵蓋的人群包括往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他們的學歷層次和社會經歷各不相同,如果采用傳統的招考模式考生很難通過考試。
高職院校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針對在校全日制學生,教學上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群互選課、專業任選課等,對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理論課與實訓課都有規范的要求,而高職擴招的學員有應屆生與非應屆生、在崗員工與未就業人員等生源多樣化的特點,他們提升學歷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如在崗員工工作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他們主要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獲得更好的提升機會。而未就業人員主要是學習技能,提升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獲得就業的機會。面對學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給高校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挑戰,使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不適合高職擴招的學員。
2019年以來,國家提出高職擴招百萬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緩解就業壓力,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但如何能夠確保擴招任務按質按量的完成,是擺在所有高職院校面前一項重大課題。筆者認為,雖然本次擴招存在著時間緊、任務重、師資設備不足等困難,但也要看到本次擴招涵蓋的生源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并充分利用優勢,培養服務地方產業升級所需的緊缺型技術技能人才,方能破解人才培養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供需結構性矛盾的問題。根據國家針對高職院校需要精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與重點企業或地區行業開展合作,鼓勵符合條件的員工積極報考,改變傳統的以文化知識分數為參考依據的錄取方式,為多樣化的生源接受高職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長沙民政職院機電一體化專業作為擴招專業,主動與本地區行業企業對接,與藍思科技公司等企業合作開設“藍思社招班”等,校企之間通過政策宣傳,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員工積極報考,企業和學校根據招考辦法選拔符合條件的員工入學就讀,員工不需要脫產就讀,而是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如圖1),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動企業和員工參與的積極性。

圖1: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模式總體框架圖
立足擴招學員已有工作能力和特長,加強和企業、行業之間的協同,針對學生的特長搭建教學、學習平臺。轉變教學內容,從知識傳授轉向能力培養。轉變教學模式,從傳統第一課堂向企業課堂、網絡課堂延伸,構建應用型人才的高效教學模式。民政學院機電專業根據課程性質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公共基礎課,如思想政治等課程堅持送教上門,教學重心下移,利用周末等時間,由任課老師進入企業進行線下教學,確保教學質量。公共任選課程則采用分散式網上教學,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教學資源,讓網絡、視頻、慕課等豐富的信息化學習資源走進課堂,學員通過空余時間在線上進行網絡學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并通過考試即可獲得學分。而最重要的必修課程則采用網絡直播集中授課或者聘請企業專家為學員進行線下集中授課,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既解決了師資不足的問題,又為企業培養了能夠用得上的員工。
搭建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考核模式,針對不同的課程性質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線上網絡課程,則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線上學習并通過測試則可以獲得學分;針對專業課程,可以根據學員在崗位上已獲得的相關技能證書或相關榮譽進行認證予以免修或者互換,使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充分調動學員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的積極性,這樣既可獲得相應學分,也可以獲得更多晉升機會。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與大多數人才培養模式一樣,僅為一種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但它雖有其共性,也有其個性,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要么是針對在校學生學歷提升,要么是針對企業員工的技能提升的,雖然做過一些探索,但很難將其兼顧。但本次高職擴招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正將這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既能夠對接地方經濟發展,為企業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培養高技能型綜合人才,也受到了企業員工的歡迎,員工既不需要脫產讀書,還能夠獲得文憑,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