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媚 陳方美
(1.平頂山學院 河南·平頂山 467000;2.海南省儋州市開心哈樂幼兒園 海南·儋州 571700)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隨著國務院《有關當前學前教育發展若干意見》的全面貫徹實施,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關注。再者,“二胎”政策的出現,適齡入學幼兒人數不斷增加,而公辦園的資源相對有限,導致公辦幼兒園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這種情勢下,國家出臺各種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民辦幼兒園應運而生。民辦園數量跟上了,其辦園質量更多與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相關。我們現在所屬的環境是知識快速發展的時代,民辦幼兒教師要想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僅僅依靠在校所學的知識是不夠的;因此,廣大民辦幼兒園教師應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庫”,緊隨社會的發展,向著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道路邁進。通過不同的途徑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不僅僅是民辦幼兒園教師得以長期從事幼教事業的保障,同時,它有利于促進幼兒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通過此研究,了解目前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的現狀,深入思考如何提升整體專業素養,使得民辦幼兒教師在學前教育領域得到長期發展,并為相關管理部門提供參考意見。
對于民辦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問卷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見下表1。

表1:民辦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總體情況
由表1可知,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總體專業能力得分為3.29(略大于中間值3),說明平頂山市民辦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其中在一日生活組織與保育能力這個維度上得分最高,自我發展能力得分最低,僅為2.89分。
2.2.1 教學能力
根據表1可知,教學能力整體水平低于中值3。在各分項上,調查統計顯示,幼兒教師具備一定的基本專業技能,符合的有60.1%,平均分值為3.5;教學的設計、教學的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能力還不錯,平均分值在3左右;但教學的實施能力則存在一定的不足,平均分值大概在2.5左右。
2.2.2 環境的創設與利用能力
幼兒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的影響,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幼兒良好行為的養成,幼兒教師應創設適宜幼兒發展的環境。“我能根據主題活動布置環境”中,有70%左右的民辦幼兒教師選擇“比較符合”,說明他們是具備環境創設能力的,以及她們大多數都能夠給幼兒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
2.2.3 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能力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需要將游戲活動貫穿教學始終,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調查顯示民辦幼兒教師大多數能夠給予幼兒在游戲上的支持的,且能鼓勵幼兒在游戲中主動探索,但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低于平均水平,為2.9。
2.2.4 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能力
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是具有教育意義的,通過合理組織一日生活活動并科學實施保育,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有98%的教師在遇到意外事故發生時,能夠優先救助幼兒,以及開展活動是具備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能力。
2.2.5 交往與合作能力
幼兒教師交往與合作的對象主要有幼兒、幼兒家長、同事。為了很好的對幼兒實施教育,以及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交往與合作能力。僅有14.9%的民辦幼兒教師明確表示會花較多時間了解幼兒自身的想法,同時幼兒理解教師的話的比例也較低,為17.6%;有74.4%的幼兒教師表示很難做到與幼兒家長很好的交流。
2.2.6 自我發展能力
教師自我發展能力主要包括反思能力、學習能力及對職業未來的規劃能力、科研能力。調查中有73.6%的民辦幼兒教師不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反思,學習能力及對職業未來的能力的得分居中,科研能力的得分最低。總體而言,民辦幼兒教師的自我發展能力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民辦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幼兒教師積極自主的發展對其職業有積極的意義。首先認同自己的職業,形成較強的職業認同感,這樣才會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熱情,在工作中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保持長久的職業熱愛。其次,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同以及社會應提高人們對幼兒教師這份職業的地位;幼兒園的管理者也應采取不同的途徑鼓勵本園幼兒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最后,幼兒教師應積極主動的關注其職業領域的知識;學習更多與幼兒家長交流的技巧,促使“家園共育”更近一步以及幼兒健康成長;同時,要學會與同事共同研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發展。
民辦幼兒園對于幼兒教師的培訓應考慮到幼兒教師培訓的實際需求,不能盲目的開展培訓活動,要根據不同教齡、不同需求的幼兒教師進行差異化的培訓,促使幼兒教師在培訓中學習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針對工作1-3年的新手幼兒教師,幼兒園的管理者應該給她們時間去適應自己角色的轉變,在培訓中更應該注重于與家長交流與合作方面。針對工作時間有5-10年的教師,她們有一定的教學經驗,與家長的交流與合作方面沒有太大問題,著重培訓她們的教學能力、游戲活動的引導能力以及自我發展的能力,促使她們能夠長久從事這份職業。針對10年以上的幼兒教師,她們的教學實踐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極其豐富,幼兒園的管理者可以通過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新手教師的形式,促進她們的共同發展,形成學習共同體。
高校對于幼兒教師的培養,基本上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而幼兒教師如果想要得到真正長久的發展,那就得學會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實踐在教學中。因此,高校應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在校實踐能力,建構符合社會需求和教師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如通過合理的增加實踐類課程,以學生說課的方式來了解學生說課存在的問題,教師針對問題指導學生如何改正。提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多在校實習機會,讓學生親自體驗、實踐,為以后真正入職積累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