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磊,李華兵,朱華炳,畢海軍,柏宇軒
(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安徽合肥 230009)
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據統計,我國在2016 和2017 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分別達到50 和70 萬輛[1]。有研究表明,2016~2020 年生產的動力鋰電池陸續進入退役期。2018 和2019 年的報廢量分別為3.95 和15.27 萬噸,合計近20 萬噸,預計2023 年報廢量將達116 萬噸。
廢動力電池中含有鈷、鎳、鋰、銅、鋁和石墨等金屬,其中電池內芯中銅和鋁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含量很高,回收價值可觀,因此本文將重點研究銅鋁的回收工藝。目前廢動力電池的回收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火法回收[2]、濕法回收[3]和聯合回收[4],這些方法都存在能耗過大且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5]。采用機械物理法不會造成污染再生,同時可以有效分離破碎產物中的銅和鋁[6]。楊等[7]研究了塑料分選時的分選特性。何等[8]設計了立式風選機,建立了銅鋁顆粒的風選數學模型,根據不同懸浮速度來進行分離,但其要求風速較大,耗能較多。劉[9]設計出臥式風選機,分析了風選過程中影響生活垃圾分選的幾個參數。顏[10]基于TLMS 型輕物料空氣分選機研究了影響分選效率的幾種因素。風箱結構對內部氣流影響很大,設計不合理會大大降低風選準確率。目前基于破碎產物的風選研究過于單一、片面。本文研究了破碎產物的風選機理,綜合考慮幾種影響因素,基于Fluent 數值模擬設計合適的風箱結構,對于茶葉、谷物、塑料和金屬等物料的回收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動力鋰電池主要由鋁殼、電池內芯和電解液組成,其中電池內芯包括正極、隔膜和負極。正極是磷酸鐵鋰粉末通過粘結劑(PVDF)粘結在鋁片表面,負極是碳粉粉末粘結在銅片表面。極片通過300 ℃低溫熱處理120 min 再進行混合破碎60 s 的方法獲得破碎產物,其中包括銅鋁顆粒、碳粉、磷酸鐵鋰粉末。電解液充分揮發處理,同時粉末從正負極片表面完全解離,此時銅鋁顆粒粒徑主要集中在1~3 mm。本文在此基礎上進行銅鋁混合物的分離研究。銅鋁顆粒的回收過程如圖1 所示。

圖1 廢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回收過程
本文主要研究破碎產物在臥式分選機中的運動過程,風箱結構如圖2 所示。研究顆粒在風場中的運動規律,確定顆粒的運動軌跡,從而確定風箱具體尺寸。

圖2 風箱結構簡圖
假設顆粒的初速度為0,由于風箱入風口與入料口在豎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距離,假設顆粒從入料口到進入有風區做自由落體運動,設顆粒在進入有風區時的初速度為v0。

式中:m為顆粒的質量,kg;h為物料下落到有風區的豎直距離,m。
顆粒在風箱內受到重力和風力的共同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定律,顆粒在有風區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方程為:

式中:u為氣流速度,m/s;v1x為顆粒在有風區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分量,m/s;F1為有風區的阻力,N;β 為氣流傾斜角,rad;t1為顆粒在有風區的運動時間,s。
則顆粒在有風區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方程為:

顆粒在進入有風區時具有豎直方向上的初速度v1y。顆粒在有風區豎直方向上的運動方程為:

則顆粒在有風區豎直方向上的運動方程為:

顆粒在無風區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方程為:

式中:v2x為顆粒在無風區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分量,m/s;F2為無風區的阻力,N;t2為顆粒在無風區的運動時間,s。
則顆粒在無風區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方程為:

其中,由式(2)可解得顆粒在有風區的水平方向速度方程為:

顆粒在無風區豎直方向上的運動方程為:

那么,顆粒在無風區豎直方向上的運動方程為:

顆粒在水平方向上的總運動距離為:

顆粒在豎直方向上的總運動距離為:

式中阻力可用該方程來計算:

CD為空氣阻力系數,表達式為:

式中:Re為流場中相對雷諾數,其表達式為其中,d為顆粒等體積球體粒徑,ρ 為空氣密度,μ 為氣體的動力粘度。
初步設計風箱的高度為1.2 m,風箱內有風區Y1和無風區Y2的總高度為1 m,選取銅鋁顆粒在風箱中的水平位移差ΔS作為風選標準,ΔS越大,表明分離效果越好。研究有風區高度、氣流初始速度與水平位移差ΔS的關系;基于Fluent 仿真研究風箱出風口大小、氣流初始角度對風箱內氣流的影響。
3.1.1 數據選取
分析有風區高度和氣流初始速度對顆粒水平位移差ΔS的影響,初步計算有風區高度變化范圍為0.28~0.4 m,氣流初始速度變化范圍為8~13 m/s 時,顆粒水平位移差隨有風區高度和氣流初始速度變化曲線,如圖3 所示。

圖3 水平位移差隨有風區高度變化圖
很顯然有風區高度與氣流初始速度之間沒有相關關系,選取有風區高度在0.28~0.40 m,氣流初始速度在8~13 m/s時關于水平位移差的13 組數據。
3.1.2 相關性分析
以有風區高度、氣流初始速度作為自變量,水平位移差ΔS作為因變量進行二元回歸分析,最后得出置信水平為95%時,水平位移差隨有風區高度、氣流初始速度變化的回歸模型為ΔS=5.794-19.84h-0.621 4v+17.74h2+1.018hv+4.268v2,相關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ΔS 與有風區高度、氣流初始速度的相關性分析
3.1.3 結果分析
由回歸模型可知,相比氣流初始速度,有風區高度對水平位移差的影響更顯著。同時氣流初始速度越大,表明耗費的能源越多,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大有風區高度更容易提高風選箱的分離效率。
出風口大小直接影響風箱內氣流流動情況,可能導致無風區出現渦流等情況,對已分離的顆粒軌跡造成干擾,從而影響物料分選的準確率,因此必須加以考慮。
根據前面計算結果設計風箱結構,如圖4 所示,尺寸如表2 所示。

表2 風箱尺寸參數 mm

圖4 風箱尺寸圖
設計幾種不同大小風箱出風口方案,如圖5 所示。

圖5 不同大小風箱出風口方案圖
通過Fluent 仿真模擬,得出不同出風口大小時風箱內的壓力云圖和速度云圖,如圖6 所示。

圖6 不同出風口大小時風箱內氣流情況
由圖6 可知,方案b 風箱內渦流情況相對較少,氣流情況相對簡單,對顆粒運動情況影響較小,其它方案均在輕重物料分離區上方形成渦流,且渦流的面積較大,可能將已經分離的鋁顆粒卷入銅顆粒收集區,影響分離效率,因此風箱出風口選擇方案b。
基于前文已確定風選箱出風口,研究氣流初始角度對風箱氣流影響情況,氣流初始角度分別取0°、5°、10°、15°和20°,如圖7 所示。無風區氣流的存在,可能改變顆粒的運動軌跡,其中氣流的水平速度分量對顆粒軌跡影響更大,因此重點研究無風區氣流的水平速度,其等高線圖如圖8 所示。

圖7 氣流初始角度方案圖

圖8 不同氣流初始角度時風箱內氣流情況
由圖8 可知,五種方案風箱內產生向左水平氣流的位置基本相同。方案b~d 中氣流向左水平速度整體較小,而方案a 中,無風區左上方和右下方氣流水平速度都比較大,其中左上方氣流水平速度大小接近氣流初始速度,肯定會對顆粒軌跡造成很大的影響;方案e 中,右下方接近輕物料收集區位置,氣流向左的水平速度過大,可能會把已分離的輕物料帶入重物料收集區,從而導致風箱分離率降低。因此,方案b~d 三種方案明顯占優,同時方案b 中氣流水平速度整體略小于方案c~d,對顆粒運動軌跡影響更小,因此選擇方案b。
DPM 模型忽略粒子間的碰撞,要求粒子體積分數不能太大,一般低于10%,本研究中銅鋁顆粒粒徑在3 mm 以下,滿足條件。基于前面理論計算及仿真結果,建立三維模型。
基于DPM 模型和水平位移差的回歸模型,選定三組風選參數進行驗證實驗,如表3 所示。

表3 不同有風區高度、氣流初始速度的三維仿真分析
基于水平位移差的回歸方程選定幾組參數進行仿真實驗時,分離的準確率基本接近96%,驗證了回歸方程的準確性。產生誤差的原因主要有:回歸方程存在一定的誤差,可能對風力效率有一定的影響;理論計算時假設風箱無風區范圍內無氣流存在,顆粒下落過程中只受空氣阻力,但是仿真分析顯示,輕物料上方的無風區存在水平向左的氣流,對顆粒軌跡造成一定的影響;顆粒的運動過程中存在碰撞,也會降低分離準確率。
取適量已預處理的銅鋁顆粒混合均勻后進行實驗,經過風選得到輕重物料,如圖9 所示。結果表明:(1)銅鋁顆粒放入的速度會影響分離的準確率,放入速率過快時,增加了顆粒間相互干擾的概率,從而影響分離準確率;(2)分離后的總質量存在微量損失,這是因為銅鋁顆粒中還有極少量的碳粉和磷酸鐵鋰粉末,在進行風選時被氣流吹走;(3)適量均勻放入銅鋁顆粒時,銅和鋁的分離率在93%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風選數學模型的準確性。

圖9 篩分結果圖
建立了臥式風選機中廢動力電池破碎產物的運動方程,構建了顆粒水平位移差的回歸方程,同時基于Fluent 仿真分析研究了眾多因素對風選效果的影響,采用DPM 模型驗證了回歸方程的準確性,為風箱尺寸結構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研究表明:(1)增大有風區高度和氣流初始速度都可以增大銅鋁顆粒的水平位移差,從而提高分離的準確率;(2)增大有風區高度比增大氣流初始速度更容易增大水平位移差,因此在水平位移差已初步設定時,適當增大有風區高度可減小氣流初始速度,以減小能源消耗;(3)出風口大小對風箱內氣流情況有非常顯著的影響,設計不同風箱時應加以考慮;(4)選定合適的風速,粒徑在1~3 mm 的破碎產物分離率在93%以上。同時,本文給其他物料的風選設計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