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方法論視閾下鄉村振興的四大工程與四對關系

2021-11-20 11:16:49尉遲光斌,符俊
荊楚學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文明戰略發展

尉遲光斌,符俊

摘要: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從方法論上,要把握好鄉村振興的“四大工程”,即鄉村振興是國家強基固本工程、再造中華農耕文明根基工程、形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工程、躍向人類新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工程。同時,由于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面臨諸多復雜問題,還需處理好守住底線與改革創新、外部條件與內生動力、全面振興與重點突破、鄉村與城市等四對辯證關系。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 F32?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2-0768(2021)05-0011-06

一、問題的提出

自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先后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2018年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2019年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2020年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這些政策的出臺都與鄉村振興戰略密切相關,足見中央對于這一戰略的高度 重視。同時,全國各地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政策措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實施,理論界也隨之展開了深入的討論研究。

面對如此密集的政策文件和理論界各種聲音,各級領導干部、理論研究者以及普通百姓該如何從總體上把握鄉村振興戰略?有什么根本的界定可以作為鄉村振興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的思考原則?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工程,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生態振興等諸多方面,尤其是這一戰略涉及到我國“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沒有多少成功的經驗可資借鑒。既需要實踐上的突破,也需要理論上的創新;既不能置原有的實踐基礎和政策法規于不顧,又不能墨守成規。如何在具體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新路子,在知識生產中概括出新理論,顯得異常復雜又尤為重要。

從整體上看,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為了配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總目標而制定的一個重要戰略,是破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鄉村振興直接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破解的世紀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指出:“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 1 ]鄉村振興是各級領導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個時代戰略中,必須認真研究,從方法論( 1 )上掌握這一戰略。

在民族復興戰略目標指導下,要善于從方法論上認識和把握好鄉村振興四個大戰略工程。于國家而言,鄉村不是城市的補充,鄉村振興是國家強基固本工程;于中華文明傳承而言,鄉村不是愚昧落后之地,而是中華農耕文明的基因所在,必須振興;于社會制度而言,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解決,意味著共產主義所探討的人類三大差別之一——城鄉差別的解決,形塑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于人類文明而言,鄉村代表自然生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成功解決意味著中國批判性地超越發端于西方的工業文明形態,邁向更高級文明形態——生態文明,實踐了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所論述的“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 2 ]的思想,為人類提供了生態文明的實踐智慧和發展道路。除此之外,還需要在方法論上處理好四對辯證邏輯關系,即守住底線思維與改革創新的關系,外部條件與內生動力的關系,全面振興與重點突破的關系,城市思維與鄉村思維的關系。只有突破僵化思維,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才能在守正中實現創新。

二、把握好鄉村振興戰略的四大工程

鄉村振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它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整個中國現代化建設,事關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否定型完善,事關人類一種新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能否最終形成。把握好四大戰略工程,深刻領會鄉村振興重要戰略意義,是開展工作和認識研究鄉村問題的關鍵前提。

(一)鄉村振興是國家強基固本工程

自人類揖別原始社會以來,鄉村和城市就是人類共同體存在與發展的兩個典型空間。鄉村與城市的關系類似“陰”與“陽”,二者互補共存、共生發展,才能促進人類社會健康發展。鄉村是糧食的生產地,民以食為天,鄉村具有城市無法替代的功能,鄉村與城市是人類文明載體的兩極,絕不可厚此薄彼,顧此失彼,必須共同發展。根據我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國家的戰略目標,中國的現代化是鄉村與城市共存共生的現代化,離開了鄉村的現代化發展,全面建成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將無法真正實現。

從中國具體國情看,根據人口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發展格局分析,即使到本世紀中葉,中國鄉村依然要承載2.6億人的生存發展,中國是14多億人口的大國,“大國小農”是我國的特殊國情。因此,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不是為了振興鄉村以補充城市。從以“人民為中心”的視角來看,從全面建成現代化國家的視角來看,從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來看,鄉村必須振興。“鄉村興,則中國興。”

社會的長治久安取決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穩定可持續發展。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史經驗表明,正是鄉村增強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社會穩定的安全閥。一方面,依托于“三農”的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若年谷豐登,衣食給足,則國富而民安。”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糧食安全對我國經濟安全乃至總體國家安全都起著根本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根據溫鐵軍教授研究,改革開放后,無論是內生性的因經濟周期而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還是因負外部性而產生的財政和金融危機(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廣闊鄉村的存在使得億萬的農民工能夠安然回流,避免了因大量失業而產生的社會矛盾,平穩渡過危機。“三農”是我國在百年未有大變局的復雜國際局勢下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是必須守好的“基本盤”。因此,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強基固本工程。

(二)鄉村振興是創新中華傳統農耕文明工程

中華文明起源于和形成于農耕活動方式,與繁衍于地中海沿岸的歐洲貿易文明明顯不同,中華文化的根在鄉村,農民是中華農耕文明的創造者和實踐者。《漢書》中有“禮失而求諸野”的記載,即傳統的禮儀、道德、文化丟失了,需要到鄉村去尋求。如果我們模仿西方鄉村依附城市的老路,任由鄉村凋零,那么中華文明將會喪失自己的根脈,丟失自己古老的生存智慧。德國思想家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在上世紀初的《西方的沒落》中就指出西方只關注城市的發展邏輯將會導致城市文明的衰敗。他說:“這便是城市歷史的終端。由原始的以物換物為中心發展為文化城市,最終發展為世界城市,它首先是為了其壯麗的進化的需要,犧牲了它的創造者血液及心靈,緊接著為了文明的精神而犧牲了這種生長的最后隆盛時期——如此命中注定地走向最終的自我毀滅。”[ 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雖然作為個體的我們只能取“一瓢飲”而難窺其全貌,但是其綿延幾千年而不絕,自有長存的強大基因,通過鄉村振興將再造中華文明基因。

從文化傳承看,中華文化經典是對農耕生產活動方式的描述,蘊涵著中國人對自己生命活動認知和價值追求的主體智慧。“中華文明的獨特模式,決定了中國鄉村是世界上自主性和主體性最強的鄉村。”[ 4 ]離開了鄉村的農業活動、農業環境,經典將變得難以理解,現代中國人將失去走向經典的路徑。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鄉愁,才能保住中華民族主體精神歸依。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盡管人類實現了文明的極大進步,但是無論人類文明怎么發展怎么進步,人類永遠不可能不再需要農業,不可能完全超越農業文明。尤其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必須振興,鄉村必須振興。

(三)鄉村振興是形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工程

馬克思主義認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將消除三大差別,即體力與腦力、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的差別。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也批判了資本主義把整個世界都從屬于資本,把農村從屬于城市,從而造成鄉村凋零的資本文明缺陷。中國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無論從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還是從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邏輯來說,中國的鄉村不是城市的附庸,鄉村與城市必須協調發展。鄉村的繁榮發展是消除體力腦力、工業農業、城市鄉村差別的根本途徑。中國要為人類社會發展道路提供“中國方案”,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能夠貢獻成功解決城鄉差別和對立問題的“中國智慧”。

新中國成立以來很長一段時間,為了支援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工業發展,鄉村提供了大量的勞動積累,全國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農村,從事農業,形成了城鄉二元結構,鄉村發展相對滯后。改革開放后,1982-1986 年連續五年、2004-2019 年連續十六年,中央連續多年發布“中央一號文”聚焦“三農”問題,對農業農村改革和發展作出了具體的部署。從2005開始,十幾年來大約60%的國家財政投資于鄉村,解決“三農”問題。可見,鄉村問題如果不能成功解決,依然保持城鄉二元結構的分離對立,中國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難以最后成熟定型。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 5 ]

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對“生態”布局的重要推進,也是解決“社會”布局中“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的切入點,同時涉及國家政治統一,經濟穩定,國民認同。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要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是關鍵。沒有農村的發展、農民的增收,只局限于2億多有消費能力的城市市民范圍內,無法真正形成國內大循環主體,將直接影響到民族復興大業。從某種程度上說,鄉村是否能夠振興,農民能否收入倍增,直接關系到國內大循環最終能否形成,進而影響到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四)鄉村振興是實現從工業文明躍向生態文明的工程

人類文明經歷了從游牧文明到農業文明,再到工業文明的演變。文明演化意味著人類解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矛盾關系水平的提升。但與此同時,人類的問題并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嚴重。工業文明誕生于十八世紀后期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大機器工業代替了工場手工業,生產力巨大提高,人口快速集中,城市化突飛猛進,社會結構發生變革。這股浪潮就是后來被稱謂的“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就是現代化的“雙生子”。伴隨著西方的殖民、產業、金融擴張,“工業化、城市化”也在全球鋪開。當現代化被僅僅理解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時候,尤其是在全球“資本”權力所塑造的“意識形態”神話中,它創造了輝煌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周期性經濟危機和貧富嚴重分化的社會問題,引發世界性的動蕩不安,造成人類毀滅風險與日俱增。

如何揚棄工業文明是擺在人類面前的一道難題。如前所述,中華文明衍化于五千年農耕活動智慧。在經過巨大發展的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之后,我國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意在繼承中華傳統文明智慧,超越工業文明形態,通過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使工業和農業、城市與鄉村的矛盾得到科學解決,為人類文明探索出一條新的更高級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6 ]相比較于發端于西方的工業文明而言,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將吸取中國幾千年農耕文明智慧基礎上為人類文明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三、處理好鄉村振興戰略的四對辯證關系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鄉村振興是一個事關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國家戰略,關涉好幾億人乃至整個國家的福祉,要補的是中國鄉村幾十年的欠賬,更是在我國現代化在許多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后,要徹底實現國家全面現代化的世紀舉措,任務艱巨復雜,在具體工作中應該處理好以下四對辯證關系。

(一)處理好守住底線與改革創新的關系

鄉村振興工作千頭萬緒,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鄉村振興要處理好守住底線與改革創新的辯證關系。首先,要處理農業底線與百業創新的關系。鄉村是農業所在地。民以食為天,糧食物資是最重要戰略資源,農業必須振興,這是底線。但是,這是從國家層面的整體考慮,具體到每一個縣鄉村并不一定如此。鄉村振興戰略把“產業興旺”作為重點,這就要求辯證處理農業與百業的關系。要在全國層面根據糧食結構確定耕地紅線,在全國層面劃定主糧區,具體到省級層面規劃、市級縣級層面規劃,在確保糧食生產剛性需求的前提下,發展鄉村一二三產業,實現全國鄉村總體上農業充足和百業興旺,決不能突破國家層面的農業底線。所謂“百業”,各地應該因地制宜、依山傍水以及依據鄉村與城市的互融關系發展多種產業,家庭農場、文化旅游是當前比較風行的模式,但不能一窩蜂,要根據市場需求來發展。農業與百業的關系性質上是剛性的使用價值需求與軟性的市場交換價值需求之間的關系,需要在國家層面算總賬,在各地層面看市場,二者運行邏輯不同,對接現代科技的方式也不同。

其次,要處理好守住主糧作物底線與特色農產品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在鄉村振興中,產業興旺是關鍵,產業中農業振興是剛需,農業中主糧作物關系國計民生,這是農業振興的底線。當然,這是就全國而言的。主糧作物只是底線,吃得好吃得健康,還需要特色農產品,這就需要處理好主糧作物與特色農產品的辯證關系。這不僅需要國家層面的辯證規劃,還需要各地積極參與到國家的規劃之中,在實踐中辯證處理二者的關系,把它們化為具體的政策。具體到每一個鄉村,則需要根據國家、省、市、縣規劃,因地制宜按照市場需求發展各類農產品。

再次,要把握好政策底線與實踐創新的關系。國家整體規劃,制定統一國家政策,是國家戰略需要。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而對于“五級書記”來說,如何守住政策底線,同時又能在政策許可范圍內實踐創新,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比如,對于當前熱烈討論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問題,如何才能做到既不違背政策,而又能推動土地流轉,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問題非常復雜,卻又急需創新。農村最大的資源是土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如果不能推動資源要素的流動,不能實現城鄉的交流,那么鄉村一直處于自循環和被動循環之中,鄉村只是城市的“后花園”,城鄉融合格局將難以形成,最終會影響到內循環大格局的形成。如果說當年起源于沿海特區的實踐創新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局面,那么也許今天我們可以在“老少邊”某一個或幾個地區進行“特區實驗”,給予更多的政策釋放,加快城鄉融合,打開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二)處理好外部條件與內生動力的關系

鄉村問題既是鄉村自身的問題,又不僅僅是鄉村自身的問題。鄉村問題是人類工業化進程所帶來的,也是各國的社會制度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所造成的。鄉村問題不能單純依靠鄉村來解決。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戰略,需要各部門各地區戮力同心,要從認識和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高度,以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為動力,妥善處理好外部條件與內生動力的辯證關系,助推鄉村振興早日實現。

首先,我國的鄉村振興不是各地各村的單打獨斗,是黨中央有規劃有步驟的現代化工程,各地振興工程是在全國一盤棋下的小工程,中央和省市都有戰略資金和戰略項目,這為各地提供了良好外部條件。各地要善于統籌中央和省市下撥資金、建設物資、建設項目,根據自身資源和發展規劃,重點突出,形成特色,形成規模效應。就目前的實踐情況看,確實存在一些地方沒有統籌好中央和省市下撥資金,盲目投資,造成極大浪費,使本地發展錯失良機。

其次,要善于利用中央和省市的政策利好條件,結合本地特色,敢于創新,把政策用足用好。比如,產業不突出的偏僻鄉村,可以加大流轉政策力度,甚至可以采取有些城市開發區的政策做法,降低或者減免租賃費用,吸引市民下鄉,筑巢引鳳,以能人和鄉賢興農興村。目前,浙江某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2020年關于城鎮居民繼承農村宅基地的相關政策,正大力推進市民下鄉,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落地工程。各地都可以像當年招商引資一樣,充分挖掘本村本鎮歷史人脈資源,鼓勵市民回鄉發展各種項目,引導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匯聚鄉村,繁榮鄉村。

再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各地還應大力培育示范項目,幫助培育農民合作社,使資源規模化、勞動力組織化,把合作社需要的技術服務變成公共供給品,增強抗擊市場風險能力,確保農民持續增收。加大培育新型農民主體和各種新業態主體,使他們能夠起帶頭作用,增強鄉村自我造血功能,激發鄉村內生發展動力。建好順暢便利的鄉村基礎設施,解決好公共服務產品高質量供給,比如教育和醫療等,吸引大學生、外出打工者愿意返鄉創業,利用新生代農民工的現代視野和技術,促進鄉村發展。

(三)處理好全面振興與重點突破的關系

鄉村振興是全面的振興,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的工程,涉及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文化價值、基層組織等方面。按照哲學方法論,鄉村振興就是一個矛盾體,既要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把握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同時還要把握以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帶動矛盾問題的解決。要善于把握好全面振興與重點突破的辯證關系,長遠規劃,謀定后動,久久為功。

首先,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統一部署下,各地要整體性、系統性把握鄉村問題,做好各具特色的振興規劃。鄉村問題不是一個政策一個舉措就能夠解決了,產業如何興,人才在哪里,百姓如何增收,是否可持續,資源有什么,教育如何強,組織怎么建,鄉風文明如何興,各方面必須通盤考慮。這需要從省到市縣鄉鎮在中央規劃基礎上,調查研究各地整體情況,空間結構,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做好發展的整體規劃,穩步有序推進。

其次,鄉村振興本質上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戰略舉措,但是不能在初期就奢求全國農民收入齊頭并進,不能要求全國各地農村發展同頻進行,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以點帶面,因地制宜地打開各地發展的機遇和空間。要科學把握本地自然稟賦、資源結構、產業歷史積累、與城市關系特點,抓特色產業,促進整體工作打開局面。自然稟賦好的鄉村,做好鄉村旅游、休閑養老等;歷史文化濃厚的鄉村,做好鄉愁體驗、旅游開發;產業特色明顯的鄉村,做好體驗農業、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有些鄉村可以強化基層組織,以鄉風文明促鄉村振興。

再次,瞄準鄉村振興整體規劃和階段性目標,以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為重點。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的意見》具體制定了鄉村振興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分別規劃了截至2020、2035、2050年三個時間點的目標任務,提出了鄉村振興的總要求,強調指出產業振興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根本。說到底,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在產業,經濟是基礎,沒有產業,發展不出適合自己特色的產業,農民就無法增收,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鄉村治理都會受到極大影響,鄉村振興就會變成無本之末。所以,我們必須在整體規劃中謀劃好產業問題。但是同時必須警惕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要堅決杜絕只抓產業而忽視生態、治理、鄉風文明等問題,應時刻圍繞鄉村振興的總要求而開展工作。

(四)處理好鄉村與城市的辯證關系

鄉村振興的直接目的就是補齊短板,使中國的現代化不是一個跛腳的現代化,使城市和鄉村齊頭并進,造就一個全面的現代化中國。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之間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鄉村發展的不充分,鄉村振興就是為了解決新時代的主要矛盾,也是新時代黨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處理好鄉村與城市的關系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義。

首先,要摒棄單純以城市思維和工業化思維來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做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業發展和城市化進入快車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鄉村不同于城市,農業不同于工業,農民的訴求與市民也不盡相同,各級領導干部在開展工作推進項目時切忌以己度人,一定要做好調查研究,要從鄉村生活的本色、農業生產的特點出發,切實促進農民增收和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規定:“綜合考慮村莊演變規律、集聚特點和現狀分布,結合農民生產生活半徑,合理確定縣域村莊布局和規模,避免隨意撤并村莊搞大社區、違背農民意愿大撤大建。”[ 7 ]但是,近年來,還是有些地方仍然不顧村情民意,大拆大合,以工業化城市化思維推動鄉村建設發展,影響到鄉村戰略有效實施。

其次,要根據國情和國家戰略目標,做到鄉村與城市辯證統一,實現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鄉村振興戰略最終實現的目標是城鄉融合,城鄉一體,且各具特色。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城鎮化、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致力推動。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8]城鎮化是振興鄉村的重要舉措,但是不能采取把所有農村都變成城市的一刀切模式,要看到城市發展的問題,要從人類實踐活動的長歷史視野看到鄉村的生存價值。《規劃》明確要求“通盤考慮城鎮和鄉村發展, ……形成田園鄉村與現代城鎮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城鄉發展形態”[7]。城鄉融合發展是社會主義國家消滅城鄉差別的不二選擇,也是我國開拓新型生態文明的必然之路。

再次,要處理好規模經營與小農戶的辯證關系。按照西方農業現代化邏輯,農業應該采用大面積規模經營,這有利于使用現代農業工具,也有利于促進規模效益,這是大機械工廠的工業思維邏輯在農業上的應用。中國有些官員和學者也是按照這樣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鄉村農業。但是,人們往往忽視了能夠實行這一大農場模式的前提條件,即地廣人稀,耕地面積充足。根據后來研究,美國白人移民美洲初期,大量屠殺原美洲印第安人,致使現在印第安人只占總人口的約2%,這就是美國大農場的前提條件。美國農業勞動力耕地面積是中國的357倍,澳大利亞是中國的382倍,加拿大是中國的590倍。可見,中國不具備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大農場的條件。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鄉村振興戰略中強調要“適度”規模經營。從土地資源的使用看,西方大農場那種模式實際上是依靠大規模的粗放式的模式,中國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處理好適度規模經營與小農戶的辯證關系。具體而言,就是如何實現農業與現代科技的有機對接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主產糧區如何實現規模效益,如何利用現代農業高科技助推糧食增產增收,同時確保富余勞動力合理轉移到其他產業中;第二,沒有規模化經營條件的小農戶如何有機對接現代科技,農村百業如何現代化,發掘各地資源優勢,依靠技術和資源確保農民收入增加;第三,如何引導農民超越小農意識,適應市場規律,培養一技之長,用現代眼光改造農村生活。

注釋:

(1)通常講,哲學是理論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哲學的意義上,方法論強調的是根本的認識和實踐原則。本文所提“方法論”是指相對于具體方法或具體措施而言的總體認識和實踐原則,旨在強調圍繞民族振興大目標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時應該把握的四個原則框架和四組辯證關系,意在提醒人們要避免因陷入繁瑣的事物性措施和認識而出現本末倒置的亂象。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N]. 人民日報,2020-12-30(01).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中央編譯局,編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

[3]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M].張蘭平,譯.北京: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公司,2015:51.

[4]溫鐵軍. 鄉村振興十人談[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28.

[5]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55.

[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14):4-9.

[7]中共中央 國務院.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21-09-1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8]習近平.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EB/OL]. (2018-03-07)[2021-09-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3 /07/c_1122502719.htm.

[責任編輯:陳麗華]

猜你喜歡
文明戰略發展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漫說文明
戰略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戰略
對不文明說“不”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文明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国产网站在线看|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六月婷婷综合| 91热爆在线| 亚洲综合片|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欧美精品啪啪|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麻豆小视频| a亚洲视频| 在线欧美国产| 色偷偷一区| 婷婷丁香色|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视频二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99视频全部免费|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激情综合图区| 91久草视频|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人人艹人人爽|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色噜噜综合网|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 综合色在线|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青青操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国产91精品久久| 国产屁屁影院|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JIZZ亚洲国产|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五月综合色婷婷|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日本影院一区| 欧美区国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