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不管是在構圖上,還是在技法上,都具有較高的研究意義。本文從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內涵著手,對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體現出來的中國畫構圖技巧以及排布方式展開研究,希望提升相關人員的繪畫技法。
關鍵詞:中國古代工筆 花鳥畫 中國畫構圖
花鳥畫是我國傳統繪畫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題材可以表現多種物象,比如古代農耕的畜獸,各異的花卉、樹木、蟲魚,等等。從畫面內容層面來分析的話,其高度體現了自然生物的原生態之美,同時也在畫境之外很好地傳達出創作者的創作理念以及思想情感,還間接反映出社會生活狀態以及對大自然的歌頌,整體也受中國古代傳統思想的影響,更多的是展現作者的意趣。中國畫題材主要有三種,其分別是花鳥、人物、山水,而在表現形式上則有寫意與工筆之分,因為題材以及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其在整體形式以及細部經營上也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工筆花鳥畫早在唐代就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宋代發展到巔峰,并且長時間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其用筆精細、設色雍容、典雅俊秀的風貌。而就其構圖情況來分析的話,則很好地遵守了虛實法則、賓主法則、疏密法則等,不同的構圖法則也很好地體現出了不同的意境。
一、中國古代花鳥畫及構圖內涵
(一)中國古代花鳥畫
中國古代早期繪畫創作常見構成元素是以花和鳥為主,也是中國畫布局較為常見的元素。唐代花鳥畫已經獨立成科,從唐人邊鸞開始的花鳥寫生,到五代逐漸興起的花鳥畫,再到兩宋時期的“徐黃異體”,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我國花鳥畫逐漸擺脫了自身陪襯的地位,具備了自身獨特的精神內涵以及繪畫形式。縱觀古代花鳥畫我們即可發現,在視覺上有寫實以及寫意之分,所以,我們可以將中國花鳥畫簡單歸納成為工筆花鳥畫以及寫意花鳥畫,而工筆花鳥畫可以說是一種精于制作的表現形式,其所表現出來的圖像也十分細節化、具象化,可謂是極具藝術感染力的一門繪畫藝術。
(二)構圖內涵
早在南朝時期,謝赫就在《古畫品錄》之中提到畫有六法,其分別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而在這其中“經營位置”屬于繪畫的總要,具體而言指的就是構圖。東晉顧愷之也提出“置陳布勢”的概念,“置陳”指描繪對象的現實位置,是客觀的,而“布勢”是畫家在畫紙上對畫面的掌控與把握,是主觀的。到現代《辭海》之中也對構圖進行界定,其認為藝術家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出作品主題思想以及美感效果,同時在一定空間內安排與處理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位置,并且將個別或者局部形象組合成為藝術的整體。
在中國畫創作過程中,構圖主要是指將畫面之中的人物、場景以及背景位置進行合理的經營,確保整個畫面處理的恰當性,同時還要確保其滿足人們的審美規律。一般情況下,一幅繪畫作品結構上的巧妙剪裁會直接體現出繪畫的意境變化,也可以說是繪畫者智慧、修養以及性格的體現,是其較為獨特的藝術特征。另外,繪畫構圖以及氣勢也會直接對整個畫面的感染力產生影響,是繪畫創作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構成部分。
二、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構圖發展歷程及特點
(一)發展歷程
我國古代工筆花鳥畫創作者通常是以經營位置而展開構圖的,而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其發展受眾多因素影響,具備較為強烈的時代色彩,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構圖風格,不同創作者有不同的構圖喜好。可以說,構圖本身就是創作者在不斷總結經驗與反復實踐中而展開的創新與實踐。縱觀我國古代工筆花鳥畫構圖發展歷程,我們能夠發現,其構圖形式主要是以全景式構圖、半景式構圖、全枝式構圖等為主,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在工筆花鳥畫初興階段,其構圖形式主要是以全景式構圖為主,而這一種構圖方式則主要是以滿幅作畫為主,需要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盡可能在畫面之中容納較多的要素,花卉以及鳥獸在創作的時候大多是以較為完整的形態出現的。可是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花鳥畫構圖形式也有了明顯的發展,全景式構圖單一的缺點被逐漸認識,出現了半枝、半柳、折枝、折柳等新的表現方法。
(二)特點
在工筆花鳥畫構圖過程中,其主要特征則體現在以下幾點,分別是虛實平衡、賓主合理、疏密有序。在創作一幅工筆花鳥畫的時候,其所表現出來的物象大多是具備一定主次關系的,也只有具備了客體的陪襯,整個畫面才不會讓人感覺冷清、單一,突出了主體。考慮到工筆畫自身所具備的寫實性,以及其細節描繪的精細性,工筆花鳥畫表現對象通常為單一主體,多主體畫面給人的感覺是不均衡且松散的,少有佳作。例如,宋代林椿所創作的《果熟來禽圖》就是工筆花鳥畫的代表作,其構圖主要特征則是以“一主二賓”為主,創作者在繪畫過程中以果樹的主枝作為整個畫面的主體,而果子、鳥、輔枝則是其中的客體,這種構圖方式能夠讓原本靜態的畫面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感,同時還能有效實現動靜結合、靈動飄逸。此外,中國工筆花鳥畫構圖特點還包含了虛實平衡,在構圖過程中借助明暗、遠近、虛實等多方面的對比來有效體現出整個畫面元素的關系,這樣也能有效調整整個畫面的布局。
三、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構圖法則
構圖法則是藝術家對于構圖規律長期的探索與總結,具體而言是一幅藝術作品呈現出的一種狀態和氣韻。在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創作過程中,中國畫構圖法則的體現是必不可少的。
(一)主次法則
主,指畫面的唯一主體,次,指畫面陪襯的客體。主次法則是要求在勾畫過程中強調有主有次,二者結合,相映成趣,也深受我國古代道家思想的影響,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結合,主次構圖就是最好的體現。在繪畫創作過程中,著重描繪的部分,必然有主的意味。在整個作品之中,有主有次,才是高明的創作技巧,而主少了次,畫面太過單調,突兀,不能構成一個完美渾圓的整體。反觀次少了主,畫面則過分散亂,絕對平衡,讓人在欣賞之時,不能一眼就看到創作者的意圖,也不是高明的創作技巧。
次在畫面中也十分重要,雖在著墨上,次必然少于主,但次對于一幅畫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次太過多,畫面結構紛亂,失了工筆畫原本的氣韻與格調;而次太過于少,承接不住主在畫面的壓力,顯得畫面過于壓抑,沒有調和。要保持畫面上各物各像的靈動,主次法則起著關鍵的作用。
(二)虛實法則
虛實是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構圖的又一個關鍵,虛實明暗的變化,直接展示了創作者的畫工畫技,是創作者水平高低的真實體現。構圖中的虛實,表現著創作者心境與意趣,筆墨的濃淡也表現著創作者的狀態與環境。清代大家鄧如石提出“計白當黑”就是虛實法則的重要體現。他提出創作者不僅要有運用線條展現畫面的高超技巧,也要有辯證的空間把握能力,從白紙作畫,轉換為白墨作畫,達到“虛實相生,知白守黑”的境界。中國古代傳統“矛盾”思想,在此處得以展現,在“矛盾”之間,辯證地體會虛實,工筆畫也應從書法之中汲取營養,所謂書畫同源,也就是如此了。將虛歸為白,為一空間,將實歸為黑,為一方圓。有筆墨有情,無筆墨無情。有筆墨無情,無筆墨有情。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感體驗,也是虛實層次的展現,有實才有虛,無實虛也無從談起。為此,在進行工筆花鳥畫構圖的時候,一定要盡可能地將虛與實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讓整個繪畫創作變得越發具有生機和趣味。
(三)疏密法則
中國工筆花鳥畫在進行構圖創作的時候,除了上述兩個法則之外,疏密法則也是構圖過程中需要遵守的一個法則。在疏密關系之中,本來就有“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理論,其中疏可跑馬,具體而言就是疏的地方不能完全是大片的空白,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小景色進行點綴;而密不透風則是指在構圖過程中即使是再細密的作品,也要有立錐之地。在進行繪畫構圖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構圖的虛實,還要考慮構圖的疏密。在創作過程中要合理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地保持疏密錯落有致,這樣整個花鳥畫才會變得靈活生動。除此之外,在構圖的時候還不能一一排序,不能完全沒有高低錯落之分,設計中的一些西方表現手法與設計語言,與中國畫所想體現的美感不同,少了一些中國畫的調和,過多的橫平豎直,就失去了傳統中國畫本真的趣味。也不能單純地將疏密列為一種定式,更多的是一種和諧的狀態,這樣才能在視覺上給人帶來藝術體驗,也給人以一種愜意之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縱觀我國古代花鳥畫整個發展歷程我們即可發現,工筆花鳥畫出現于花鳥畫早期,具有一定承前啟后的效果。可是從本質上來分析的話,工筆花鳥畫繪畫語言主要包含了三大造型要素,它們分別是線、形、色,同時也涉及寫實的傳統,而其所體現出來的中國畫構圖更是很好地體現出了美感,只有不斷練習,體會技巧,方能品得其中真意。
參考文獻:
[1]李勇.淺談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體現的中國畫構圖[J].明日風尚,2018(06):35.
[2]胡立華.淺談中國畫構圖審美法則在古代工筆花鳥畫中的應用[J].美術大觀,2015(010):44.
[3]徐艷萍.淺析中國工筆花鳥畫構圖形式[J].新一代:理論版,2019(004):33.
[4]張華靜.中國工筆花鳥畫構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5]華辛婕.淺談中國現代工筆花鳥畫的空間表現[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3(5):215.
(作者簡介:謝非,男,本科,澳門城市大學,研究方向:藝術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