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琳
摘要:辣椒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是提高辣椒產量,保證辣椒質量的關鍵。在辣椒的不同生長時期需要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技術。本文對福建閩北地區辣椒栽培管理技術進行了簡單論述,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福建;辣椒;栽培技術
近年來,隨著農業的發展,福建地區辣椒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種植方式采取大棚和拱棚和露天種植。辣椒最適生長溫度是20~30℃,長期處于5℃以下環境中會凍死,35℃以上的溫度會制約辣椒生長,開花時節溫度低于10℃,會導致授粉難,從而引起落花落果,并易發生病害。在辣椒栽培過程中,應重視其育苗、整地、定植、坐果期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栽培管理重要環節。
育苗時間通常在1月上旬至2月中旬開始,播種前需要晾曬種子1~2天,然后使用55℃溫水對種子進行消毒,緊接著浸種12小時,令其充分吸收水分,待種子表面水分瀝干后播種,覆土厚度為1厘米,隨后覆蓋地膜防止水分散失,觀察出苗情況,待出苗率在70%左右時,去掉地膜,在辣椒幼苗長至4葉1心時移栽,此時苗齡大概為30天。
在上一年度種植結束后,可以開始清理栽培土地,清除地膜、殘留植株等。3月初時開始為定植做準備,施加足量的底肥、整地覆膜、做畦等?;释ǔT诙ㄖ睬暗?0天左右施加,量要足,通常每畝栽培土地施加腐熟有機肥8000公斤、硫酸鉀2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畦面上覆蓋地膜。
辣椒定植與緩苗對辣椒的質量和產量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選擇陽光明媚的晴天定植,定植當日需要結合殺菌劑如甲霜靈、惡霉靈和定根水對辣椒根部灌根,同時需要重視大棚內的溫度管理。
坐果期管理包括初花期以及盛果期。在定植后30天左右辣椒進入初花期,此時需要合理控水、控肥,并進行整枝。在定植后50天左右辣椒進入盛果期,盛果期的管理要點主要包括水肥管理、通風管理、采收以及整枝。以下對以上管理要點進行簡單論述。
4.1 水肥管理
盛果期良好的水肥管理有助于果實的膨大以及植株的健壯。首先,要適當提供鉀肥,通常每畝土地施加15公斤氮磷鉀復合肥,施加周期為15天,能夠有效提高果實的產量以及質量。其次,可以適當增加肥料使用量,每畝土地增加25公斤較為合適,同時適量追施鉀肥。最后,在氣候條件良好,天氣晴朗時可以適度使用根羅腐植酸液體肥1升/畝地澆灌,每天使用小水灌溉1次,切忌水分過多。
4.2 通風管理
辣椒定植月份通常在4月,此時氣溫回升較快,需要合理通風以控制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科學的通風管理能夠促進辣椒植株的健康生長,降低蟲蟲害發生。如果夜間溫度達到15℃以上,需要保證大棚內通風口開啟,防止濕度過高引起的病害。
4.3 適時采收
適時采收能夠保證后續果實的膨大,進而提高辣椒產量,先采長勢較弱的植株,后采長勢旺的植株。避免雨天采收,以防病害傳播擴散。
4.4 整枝
對辣椒整枝的過程中,應將再生側枝打掉。辣椒生長前期可以只處理下部的側枝,在辣椒植株生長旺盛期時,適當整理整株再生側枝,通常選留3~4個主干即可。
在辣椒的整個生長周期中,病蟲害是對產量影響最大的因素,因此,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颐共≈饕l生在每年的3~4月,可以使用撲海因、腐霉利用于防治,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兩種藥物需交替使用,以免出現抗藥性。對于白粉虱的防治,可以選擇的藥物包括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阿克泰等藥劑,在防治的過程中要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以防白粉虱出現耐藥性,影響防控效果。因為白粉虱的發生受環境和氣候的影響比較多,因此,在辣椒的整個生長期內都應該使用藥物防治。在辣椒植株定植后的1個月左右,是螨蟲的高發期,要加強對螨蟲的防治,建議用聯苯菊酯、乙螨唑、阿維菌素輪換使用。
辣椒是一種農業生產中的主要經濟作物,重視辣椒栽培技術能夠有效地提高辣椒產量以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