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瑞
摘要:科技時代讓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得更有可能,大數據時代則讓一切可能變得更加確定。現代化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農業技術的推廣受眾更廣,層次更深。本文主要介紹了現代化農業信息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應用。
關鍵詞:現代農業信息;農業技術;農技推廣;信息應用
現代化農業信息,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概念。在現代科技背景下,農業研究人員通過科學技術對農作物進行生長習性、生長期、生長周期等進行研究并得出結論現代化農業信息又如何在農業技術中應用,以及通過互聯網模式對農產品進行營銷,而如何將農業技術推廣與現代農業信息相結合,以下將展開論述。
1.1 農業信息化能有效優化農業結構,轉化農業發展方向
實現農業信息化有利于促進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當前雖是現代化技術國家,但仍有許多鄉鎮地區在科學農業技術推廣中未落到實處,許多地區農業信息仍然落后。而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農業上的廣泛應用,有利于農業產業化過程變得技術化。能夠有效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降低勞動密集型比重,將現代農業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化。使農業生產結構更加合理。
1.2 農業信息化有利于經營者提高現代農業經營管理水平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造的智能工具裝備農業各部門,使各農業部門技術水平提高,從而提高農業部門生產能力。通過互聯網,經營者能夠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各大信息平臺收集到更加完備、合理的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不斷更新改造,使之成為適合自身經營的模式,而提高經營水平,實現農業技術現代化。
2.1 加大力度建設數字農業農村
集中廣大農民,干部之力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部署,將數字鄉村建設作為重點任務,強化工作舉措,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加強農村信息網絡體系構建。利用互聯網,利用大數據,實現農村人口之間互聯互通。村民之間信息交流通道更加完善,信息來源渠道更加寬闊。結合“互聯網+”加快農產品走出去步伐。出臺試點工作研究,將研究與地方工作結合,加快工程實施速度。建立農產品生產銷售數據收集平臺,實現產品銷售網絡化。近幾年,將農產品銷售與互聯網結合模式飛速發展,許多水果產地,通過網絡,采取線上線下模式,進行產品銷售。最具代表的就是水果線上銷售,比如廣西百香果,作為中北部地區人民,在未去過廣西等南部地區,生活地區經濟水平極其一般的人民,對百香果可能知之甚少,或者從未見過,但自從有了線上銷售渠道,無論是北方水果,還是南方水果,都能夠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售賣。真正做到了無差別、無地域對待。
2.2 深入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
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積極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相結合,構建智慧型農產品安全網絡。開展智慧監管試點示范。推進種植業信息化。推進種植業信息資源整合,發展農業,離不開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監管,構建一個能夠隨時收集農作物生長情況。明確農作物適合何種土質、是否是喜光性植物、是否耐高溫、是否耐旱、是否抗病毒等。在收集到的大數據中,對農產品進行合理栽種,以達到高產量。
將農業看作一個大方面,畜牧業、漁業,同樣也作為農業的一部分存在。在畜牧業方面,應當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推進畜牧業方面信息資源交換共享,促進數據有效傳播。在南方,畜牧業主要是密集型的養殖,比如養豬場、養雞場。由于他們集中化、密閉化的特點,使得密集型養殖業道路并不平坦,一旦發生天災人禍,養殖戶便會血本無歸。去年的“豬瘟”鬧得沸沸揚揚,有的養殖戶一夜暴富,有的養殖戶負債累累。因此,通過科學的手段對動物進行觀測,通過記錄動物的進食情況、體溫、聲音等情況隨時了解動物的健康狀況。給記錄儀設定相關動物的健康數據,一旦動物數據異常,記錄儀中的警報設置,隨時提醒養殖戶進行查看。
漁業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一帶,亦或是家庭小型養殖。漁業養殖,對水質、土壤、魚塘規模具有相當大的要求。以草魚養殖為例,草魚是一種對養殖技術要求不高的魚類,但要養出高品質的草魚,也絕不能隨意。首先,水溫十分重要,草魚在水溫27~30℃間代謝能力最高,生長速度最快,如果低于20℃,則生長速度極其緩慢。如果水溫過高,草魚代謝能力則強,因此隨時對水溫進行檢測,通過水溫進行喂食。其次便是水質、養殖密度、水中重金屬含量。這些都是影響水產養殖的條件,通過技術檢測,隨時記錄魚苗情況,實現數字化養殖。
3.1 微信以及微信公眾號
微信在網絡時代是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合理利用微信可以使農業技術得到更好的推廣。經營者可以通過微信建立微信群,在微信群中交流農業技術,通過討論、商量,將農業信息最大化利用。微信群具有及時性,當有困難發生,經營者可以在群眾與大家討論,即使解決問題。同時也能夠在微信群中分享個人對于農業技術推廣的好的經營方法。
近兩年,微信公眾號興起,并以一股不可阻擋的勢頭發展起來。雖然公眾號質量參差不齊,但認真經營者也不在少數。農業技術推廣者能夠關注當地官方微信公眾號,也可以搜尋經營得當的高質量公眾號,從中學習知識,借鑒經驗。如果有時間、相當經驗,更可以注冊一個屬于自己的公眾號,在公眾號中發布自己在農業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如何有效解決困難,如何更好經營自己的相關事業。并歡迎其他經營者共同留言參與討論,大家共同進步。
3.2 通過報刊進行推廣
作為網絡化時代,一些書面材料似乎已經跟不上時代節奏,無論人們走到哪里,都會發現手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人拿著紙質材料于手,那一定能引起更多的回頭率。但紙質物品真的被淘汰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電子網絡代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的便捷化,但紙質物品也同樣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因此才能在時代中保存。如果說電子產品屬于年輕一代,那紙質產品的受眾也同樣存在。在專業報刊上登載農業信息,讓農業技術推廣滲透各個年紀階段人民。實現農業技術推廣受眾全面化。
3.3 召開現場農業技術推廣會
作為人口大國,要如何讓全國人民實現糧食富裕化,是政府工作人員必須密切關注的問題。此時,一個具有國家特色的公益化農業技術推廣模式應運而生。將農業技術推廣項目作為載體,深入基層,密切聯系群眾,深層次、多元化推廣農業技術。各級分級負責,召開農業技術現場交流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為農民提供針對性建議,免費為農民培訓。將先進的農業技術落實到千家萬戶。據悉,四川省一年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培訓達兩千萬,通過新技術示范,新一代農產品展示,使全省糧食產量大大增加,不僅實現全省糧食富裕,還帶動全省經濟發展。
3.4 組織農業展覽展示會
除了召開現場農業技術推廣會,農業展覽會應該不是大家陌生的。筆者也曾見過村民們組織的小型農產品展覽會。展覽會主要是由鄉政府牽頭,村民們為主力,村民們將近幾年自己種植過的優質農產品品種及例樣進行展示,就種植過程中化肥使用,農藥使用,需水情況進行交流。2020年11月27~30日重慶市政府組織的農業展覽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展開。展會將發展品牌農產品作為重點,將省級以上的企業作為發展對象,通過媒體網絡宣傳,提高產品曝光率,以質量帶動產品,提高產品口碑,從而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寬產品銷售渠道,增加產品銷售量。通過農業展覽會的組織,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農民對農業未來發展的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農業發展道路。并且提高農民對農業技術的認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合理利用互聯網模式,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是當前時代的常態化。以科技帶動農業,以農業帶動發展,能夠實現農業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