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農業氣象中,降雨量會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本文從客觀環境因素受到的危害間接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和主觀上農作物受到的直接危害影響兩個方面,闡述了極端雨量過多對農業生產帶來的普遍性危害。
關鍵詞:農業;極端降雨量;降雨量過多;危害
近年來,全國范圍內均出現了降雨量大幅度增長的現象。在持續性的降雨作用下,農田土體中的水分長時間保持過飽和狀態,雨后的陽光直射會使土壤溫度升高,容易造成缺氧、水土流失等土壤問題,也間接造成了農作物的的減產。因此,農業極端降雨量過多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
1.1 濕度嚴重過量導致土壤缺氧,肥力流失
水是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最為關鍵的生存條件之一。土壤在極度潮濕的環境下,表面會形成稀泥,使之密度加大,雨后經過太陽的暴曬,土壤表層會凝固變成堅硬的泥殼,造成土壤中的各類生物、微生物沒有辦法進行新陳代謝產生二氧化碳,這樣一來,土壤中的能量交換就會變少,植物和微生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會變多,從而導致土壤肥力流失,通常情況下,這樣的現象被稱之為土壤缺氧。土壤缺氧就會導致土壤中的氧氣被二氧化碳替代,作物根系無法呼吸,不能夠保證充足的氧氣,植物就無法擁有與外界交換能量的源動力,就會產生農作物漚根、苗黃苗枯、萎蔫、生長發育不良等現象。
1.2 光照不足影響光合作用
過多的降雨量會使得農作物見不到陽光的時間過長。農作物自身生長所需要積累的有機物的合成以及能量的交換離不開光合作用,雖然植物可以進行暗反應,但是暗反應必須是在光反應的基礎上,才可以進行光能到化學能的轉換。一旦光合作用的穩定循環被打破,就會出現光反應供應原料不足,從而導致暗反應失去原料而無法繼續運作,就會陷入惡性循環,暗反應提供的原料光反應無法在沒有光照的條件下進行反應,從而最終導致光合作用無法進行。農作物無法生產有機物和生命必須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循環的瀕臨死亡的情況,再加上濕度導致的土壤缺氧,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降低農作物的質量。
1.3 高稈類作物易倒伏
北方地區種植的苗株高、葉片大、穗位高的高稈作物,如玉米等,在極端的雨量侵襲下容易出現倒伏的現象。長時間處于低溫寡照的環境中,高稈作物根系發育不良,會導致農作物扎根入土淺、莖稈細長脆弱且韌性不足,在失去有利土壤肥力和光合作用的生存條件下的苗株就會變得十分脆弱。同時由于濕度過大,溫度過低,恰好為一些病蟲微生物提供了適合他們肆虐滋生的生存環境和條件。以紅蜘蛛、潛葉蛾、卷葉蛾、蘋果棉蚜以及輪紋病、炭疽病、早期落葉病等為主要防治對象的病蟲極易滋生,大大削減了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同時又給農作物種植帶來了更加繁復且冗雜的殺蟲上藥的任務,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新的難題。
綜合以上三點來看,農業氣象極端雨量過多帶來的危害大致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極端降雨量過多對于外界的客觀條件所提供的生長環境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是對于農作物本身造成的危害。其實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所謂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都是息息相關,相互影響和作用的。因此,只有在主觀和客觀因素兩方面雙管齊下,從分析其帶來的危害入手,才能夠找到最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作者簡介:劉建明,男,本科,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