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指導,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清華大學現代教育技術雜志社、陜西師范大學未來教育研究中心、曲阜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和安徽師范大學主辦,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智能教育研究院承辦,蕪湖市弋江區教育局、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四屆孔蘇未來教育論壇在安徽師范大學隆重召開。本屆論壇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來自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十多所高校以及湖北省武漢市、安徽省蚌埠市等地教育局的30余位專家學者在大會做專題報告。當天線上線下參會人數近1萬人次,兩天內視頻回放觀看超過17萬人次。
論壇開幕式由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李宜江教授主持,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少剛、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聶小林以及安徽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陸林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張少剛以本次會議的主題為切入點,強調了論壇的緣起和特色,并進一步指出“敲響智慧之門在鏈接,持續發展之路在文化”“文化之力量,潤物細無聲”。
開幕式后,專家學者共做出了9場特邀報告。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清華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主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信息中心主任鐘曉流做了題為《應用驅動,頂層設計,推進人工智能示范校建設——云學校、云教室、云資源、云課堂》的報告,分享了云學校、云教室、云資源和云課堂的建設標準和建設內容,并結合具體的應用場景對人工智能示范校的頂層設計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教育部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江南大學“互聯網+教育”研究基地主任陳明選教授在題為《智能時代教學范式的轉型與重構》的報告中強調,智能化時代,教師要基于互聯網思維再造學與教模式,創新在線教學設計的模式。教育部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校長吳敏在報告中指出,要以智慧平臺和智慧教室為依托,實施與開展混合式教學。
圓桌論壇上,專家和領導圍繞“多方合作支撐區域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題展開討論,提出要注重區域統籌建設、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統籌規劃學習資源、完善各類終端設備。
論壇閉幕式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武漢大學教育技術與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季至宇主持。李宜江代表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向各位與會的專家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向為支持論壇順利舉辦付出辛勤勞動的教師及會務組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秘書長宋述強致閉幕辭。他對安徽師范大學克服疫情困難順利舉辦本屆論壇表示祝賀和感謝,并期望教育信息化產學研各界能攜手將孔蘇未來教育論壇建設成為一個“小而精、小而美”的學術交流平臺,為智能時代中國教育現代化事業貢獻力量。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