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萍
早期德育教育獨立性較強,2000年12月印發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德育要寓于各學科教學之中,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國內學者和一線教師在相關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如:趙博文將德育與高中化學融合;夏桂文將初中思想品德與德育、智育融合;朱國新提出信息技術與德育文化融合的幾種方法;徐州市綠地小學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教學助力德育文化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成果;等等。
近些年,國內外學者嘗試探索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吸取英國情景式德育教學的優點,以項目化教學為載體,以信息技術微課為工具,將德育活動融入信息技術教學任務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度,以學科引領校園德育文化。本文闡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與德育進行項目化融合,既能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又能獲得高質量德育效果。
一、德育文化和微課概述
校園德育文化主要指通過班會、校園環境、各種學校活動等多種途徑,開展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建設和促進學生德育提升的一種群體文化。
微課,指微型視頻教學課。微課視頻時間短,針對性強,通常情況下一節微課約5—15分鐘,僅對一兩個知識點進行講解,是一種常在課上嵌套使用或在課下學生自學的視頻類教學資源。
二、建設信息技術微課資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保證
00后學生是“數字原住民”,從小生長在信息化環境中,能熟練使用手機和電腦在網絡上交流、檢索。但他們專業技能不足,不能熟練使用Word、 Excel、 PowerPoint、 Photoshop、 Flash等中小學生要求掌握的軟件。由于小學和初中銜接不到位,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差異極大,課堂上“吃不飽”和“消化不了”的現象時常并存。
微課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它針對性強,時間短,支持學生針對情況選擇所需資源,課上課下隨時復習。微課資源的使用,能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幫助學生完成中小學銜接。
三、以項目化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為載體,完成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銜接
信息技術學科通常使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學生參與度較高,但課堂連貫性較低。信息技術項目化學科教學,旨在從學生真實生活和發展需求出發,將生活情景中發現的問題轉為活動主題,設計不同的項目式內容,以此為載體,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要形成九年一貫制的項目化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則需使用微課作為教學工具,幫助學生完成中小學銜接,使章節知識重新恢復成一個整體,支持學生線上線下個性化學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1.拓展信息資源,提高學科內容銜接性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教師獲取素材資源的渠道不斷增加,各渠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當今網絡共享、微平臺、云存儲都在快速發展,這些都為我們收集、篩選和制作更好的微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在眾多云平臺支持下,教師可以精選微課,有針對性地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制作相匹配的微課。
2.精選微課選題,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取得成效的內驅力,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信息技術微課制作時,首先要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目標,精選與主題匹配的微課,讓信息技術課程在學生眼中煥發活力。其次應選擇教學針對性強、對比鮮明、同校園活動相結合的素材。
如在教學“圖形的移動和復制”時,以生活中植樹造林為場景,用微課形式展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學生不僅能用自己所學知識進行植樹操作,還可以提升環境保護意識。
3.制作微課,提高教師的信息專業素養
微課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銜接知識的保障,制作高質量微課,更是教師課堂成功的基石。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專業水平,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微課制作能力,助力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提升。
微課并非簡單地把課本知識轉換成視頻,而是需要教師在課前搜集大量素材,比如聲音特效、視頻特效、背景音樂、字幕等,還需要精心編排、剪輯、融入情感,最終把優秀微課呈現給學生。
四、提高學生的德育文化參與度,進行項目式融合教學
學校的德育文化建設和德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信息技術支持,如班會PPT、“紅色故事”朗誦視頻、“尋找新時代好少年”海報,這些工作通常由德育教師和班主任負責,學生僅僅負責參與活動和聽講,形式單一,學生被動接受,參與程度低。
信息技術課每周一節,頻次固定,每節課單獨的小任務會使學生失去耐心,并且參與度不高。
以高質量的微視頻為載體,將德育活動每個主題與信息技術每章知識融合到一個項目中,開展項目式融合教學,將會取得良好效果。
如為“尋找身邊的新時代好少年”做宣傳海報,這個項目既涉及Photoshop中畫筆、選擇工具、圖層、濾鏡等的學習和使用,又要求學生對“身邊的新時代好少年”這一主題有深度加工。學生會更主動地使用微課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復習和學習相關知識,學習興趣和熱情高漲,對校園德育文化活動的參與度也會極大提高。
信息技術與校園德育文化建設相結合的項目式融合教學,為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提供真實的情境和學生的及時反饋,為校園德育文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持,使學生同時接受了信息技術學科教育和德育,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