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抽油機采油過程中,盤根密封性好壞直接影響井口是否漏油和油井生產時率。本文針對常規丁腈橡膠存在耐溫性、耐磨性差問題,圍繞納米摻雜和化學改性工藝技術,對原始丁腈橡膠進行化學處理,提高其耐磨性。實驗結果表明,摻有石墨或二氧化鉬丁腈橡膠經過復合氧化改性后,抗磨性是原始丁腈橡膠3倍以上,現場應用8井次,平均盤根更換周期由4.5天延長至9.6天,提高5.1天,效果顯著。
關鍵詞:油井生產 ? 井口盤根 ? 耐磨性 ?技術研究
1.前言
盤根是裝在油井井口膠皮閥門盤根盒內的密封橡膠,受光桿往復運動影響,現場生產中常存在盤根磨損嚴重問題,易導致井口漏油,污染井口環境,安全環保壓力巨大。本文重點開展盤根耐磨性能技術研究,延長盤根使用壽命,減少員工勞動強度,提高油井生產時率,實現提質增效目的。
2.常用盤根存在問題
由于丁腈橡膠具有較好耐油性、耐磨性,且價格便宜,常作為井口密封盤根主要材料,廣泛應用于各大油田生產中,但受本身材質限制,其存在三方面技術缺陷,一是耐溫性能差,彈性補償性能不好,易老化;二是表面摩擦系數高,易造成磨損;三是使用壽命短,平均更換周期30~45天,偏磨嚴重井1~2天更換,增加維護工作量及材料成本。針對上述在問題,圍繞優化盤根材質和降低表面摩擦系數兩方面開展技術研究,達到改善丁腈橡膠耐磨性目的。
3.技術對策研究
3.1摩擦系數測定
對于常規丁腈橡膠摩擦系數測定,主要應用摩擦磨損試驗機,模擬現場抽油機工況,實施光桿與橡膠材料間往復運動,往復行程2.5mm,頻率2.5HZ,測定不同載荷下的摩擦系數,確定丁腈橡膠摩擦系數為1.48。
3.2納米摻雜工藝
(1)技術機理
納米摻雜技術機理是在材料中加入某種納米級元素,改變材料性能。針對丁腈橡膠摩擦系數高問題,將潤滑性能優良的二硫化鉬和石墨摻入至丁腈生膠中,改善其摩擦性能,降低磨損率。
(2)工藝流程
整個工藝流程主要有四步,一是將丁腈生膠加入至開煉機上塑煉;二是至生膠包輥后,先加入活性劑,再加入炭黑、增塑劑和防老劑;三是混煉均勻后,加入石墨;四是加入硫化劑和促進劑,再次混煉均勻;五是硫化處理,溫度控制在150~200℃之間,使塑性橡膠逐漸轉換成彈性橡膠,完成納米摻雜工序。橡膠摻雜二氧化鉬工藝與上述摻雜石墨流程一致。
(3)性能測試
采用摩擦磨損試驗機,在頻繁2Hz、載荷0.7kg和往復行程2.5mm工況下測定加入石墨和二氧化鉬的丁腈橡膠摩擦系數,結果分別為1.16和1.15,相比原生丁腈橡膠,摩擦系數降低0.32~0.33,表明石墨和二氧化鉬均能大幅度提升橡膠材料的耐磨性。
3.3化學改性技術
(1)技術機理
化學改性技術主要分為鹵化改性和磺化改性,鹵化改性是利用金屬鹵化物對橡膠進行處理,通過控制溫度、濃度、時間等因素,在橡膠表面發生氧化和加成反應,形成一層表面改性結構層,在保持橡膠原有特性同時,增加其耐磨性能;而磺化改性是將橡膠浸入硫酸或亞硫酸溶液中,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后,使橡膠表面活化或極性化,提高其拉伸強度、撕裂強度及耐磨性等。
(2)工藝流程
對納米摻雜后的橡膠進行化學改性,主要采用溴化、碘化和混合氧化處理,溴化和碘化屬于鹵化改性,混合氧化屬于綜合溴化、碘化和磺化特點的處理方式,具體工藝流程如下:首先是溴化改性,采用40%濃度溴溶液,浸泡5~7天,橡膠表面會形成一層致密的改造層;其次是碘化改性,利用碘化鉀溶液浸泡橡膠5-7天,充分反應后橡膠表面形成不連續結構層;三是混合氧化,將橡膠浸入含有濃硫酸、溴、鉀的溶液中,浸泡5-7天,橡膠表面會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層。
(3)性能測試
對溴化改性、碘化改性和混合氧化改性的橡膠測定摩擦系數,工況參數為:載荷0.7kg,往復頻率2Hz,往復行程2.5mm,測試結果表明,溴化改性橡膠摩擦系數1.22,碘化改性橡膠摩擦系數1.28,復合氧化改性橡膠摩擦系數1.05。
為進一步驗證混合氧化改性橡膠耐磨性,再次進行干摩擦實驗,實驗試樣為軸承鋼球,實驗工況:載荷4kg,往復頻率4Hz,時間為1小時。
實驗結果表明,原始丁腈橡膠磨損量為5.4mg,混合氧化改性橡膠磨損量為1.7mg,相當于原始丁腈橡膠31.5%,表明混合氧化改性橡膠耐磨性更強。
4.現場應用效果
以L油田為例,優選8口盤根更換頻繁油井實施現場試驗,對比原始丁腈橡膠,應用混合氧化改性橡膠后,平均盤根更換周期由4.5天延長至9.6天,提高5.1天,效果顯著。
5.結論
(1)常規丁腈橡膠存在耐溫性、耐磨性差問題,更換頻繁,增加維護工作量及材料成本。
(2)圍繞納米摻雜和化學改性工藝技術,對原始丁腈橡膠進行化學處理,實驗結果表明,摻有石墨或二氧化鉬丁腈橡膠經過復合氧化改性后,抗磨性是原始丁腈橡膠3倍以上,且以L油田為例,現場應用8井次,平均盤根更換周期延長5.1天,效果顯著。
(3)本文在提高盤根耐磨性方面取得成果及認識,可為同行提供借鑒經。
參考文獻:
[1]劉濤等.納米材料及化學改性對油井盤根耐磨性的影響[J]. 石油礦場機械. 2017(05).
[2]劉新福,綦耀光.新型光桿密封裝置的盤根設計與計算方法[J].潤滑與密封. 2008(05).
[3]韓珩.丁腈橡膠表面化學改性及其摩擦學和耐油性能研究[D].沈陽工業大學.2014.
[4]劉美紅,鞏紅雨,凌秋玉,姚幸福.淺談如何做好抽油井盤根防漏的治理[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3(02).
[5] 曲敬賢,陳海峰.丁腈橡膠的并用改性及應用進展[J].合成樹脂及塑料.2015(06).
[6]江曉紅,Yarmolenko M A,Rogachev A V,楊緒杰,陸路德. 聚合物復合薄膜改性橡膠表面結構及其摩擦性能研究[J].摩擦學學報. 2007(02).
作者簡介:
劉海燕,女,1973年12月出生鞍山臺安,漢族,助工,1998年畢業于遼寧財政高等專科學校,現于遼河油田興隆臺采油廠從事生產經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