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云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徐州 221000
隨著旅游熱潮風靡全國,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不僅追求自然風景的可觀賞性,還更加注重旅游景點的文化特性。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永不褪色的深刻烙印,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英勇奮斗的記憶承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根基。紅色旅游景點既可參觀游覽,又能緬懷學習,二者兼具,成為人們出行旅游的重要選擇。紅色旅游承載民族獨立與復興、國家繁榮與富強的偉大歷史意義,以重要歷史遺跡和紀念場所為載體,融合其他旅游產品,發揮優勢形成產業化發展,形成更大產業合力。推進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對于提高旅游文化品質、優化企業效益來說,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場合多次反復強調 “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徐州自古就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擁有豐富的漢文化遺產,近現代以來更是淮海戰役的中心,也是淮海戰役精神的發源地。徐州以其地域文化特色積極響應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推進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講好徐州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以紅色基因,筑牢為社會主義奮斗的思想根基。
徐州紅色旅游以其豐富的檔案史料、文物遺存和戰場遺跡為物質要素,決定了其強大的政治屬性。其中對黨忠誠、群眾路線、以人民為中心、從嚴治黨等政治思想發揮著璀璨光芒。紅色旅游承載著厚重的中國奮斗史,彰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在新形勢和新格局下,紅色旅游通過塑造紅色文化環境及游客的時代體驗感,激發民族情感和政治熱情,影響游客對國家的認同感,促進國家穩定團結[1]。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這其中也蘊藏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核心價值觀踐行文化治理現代化的行動指南。
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是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徐州紅色旅游雖然資源豐富,但是也要避免出現盲目開發、過度開發、同質化開發的情況。堅持紅色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理念,更要注重文化、服務、品牌、環境、人力資源的可持續問題。密切區域內的聯系,整合“紅、綠、古”資源,以更開放融合的方式實現社會效益。
不同于傳統旅游景觀,紅色旅游更加強調文化性、精神性內涵,強調引導社會、教育民眾的功能,既傳承歷史也不斷強化對人的內在激勵。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將中國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旅游當中,在旅行中對游客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重溫革命歷史。以敬畏情緒感受革命斗爭精神,強化家國情懷,培育新的時代精神,并使之成為一種砥礪奮斗的精神信仰。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推動紅色旅游內涵式發展,完善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體系,凸顯教育功能[2]。推進“紅色旅游+教育”發展模式,開拓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針對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游,拓展知識的廣度、探究思維的深度、提升實踐的效度、推進研學的高度體現學科素養和價值觀[3]。針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4]。針對游客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增加其對苦難歷史的記憶和傳承,加強歷史認同,以及國家認同和政黨認同,更好提高游客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操。
發展紅色旅游既是一種文化活動,也是一種經濟活動,它是愛國文化催生的一種精神需求。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有助于帶動徐州山水自然景區、漢文化景區、工業景區、非遺文化以及服務業的發展,實現區域旅游業發展的綜合效益。徐州推進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實現以區域鏈的形式集群化發展,以單一紅色旅游產品帶動相關產品共同發展,擴大經濟圈,產生積極的聯動效果,推動全行業共同發展,促進徐州整體經濟大跨步式邁進。實現紅色旅游+制造業、紅色旅游+生態建設、紅色旅游+服務業、紅色旅游+文藝、紅色旅游+民俗、紅色旅游+工業等形式的產業化發展,為徐州整體發展拓寬思路,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就是把紅色文化資源發展成為文化資本,積極擴大就業,穩定增收,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助推農村精準扶貧。紅色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也包含著英勇奉獻、開拓進取的生活哲學,可以很好的實現對景區周邊居民的扶志,實現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助推徐州經濟發展以及貧困地區人民自主脫貧攻堅。
徐州作為一個千年文化古城,其旅游業發展具有巨大的優勢,旅游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紅色資源特色鮮明、紅色劇目優質經典,這些都為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奠定了發展的強大基礎。
徐州紅色旅游景區主要集中在徐州市區和邳州市,如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風景區、禹王山抗日阻擊戰遺址紀念園、邳州碾莊戰斗紀念館、王杰烈士紀念館、小蘿卜頭紀念館、李超時紀念館等。主要景區內莊嚴肅穆,文物陳列豐富、紅色景觀特色明顯,歷史感厚重,帶給游客不同尋常的感受,是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旅游的好去處。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邳州市禹王山抗日阻擊戰遺址紀念園入選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為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徐州紅色旅游發展勢頭迅猛,去年7月,據馬蜂窩旅游網大數據顯示,以“紅色旅游”作為關鍵詞搜索熱度上漲43.7%,成為繼黨的誕生地嘉興之后全國第二的最受游客關注的紅色旅游目的地,這也很好的彰顯了徐州紅色文化的巨大吸引力。
徐州目前有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19個,3A級景區25個。山水景觀、綠地森林景觀、漢文化景觀、民俗風情類景觀、工業游景觀、自駕游景觀等旅游資源豐富;特色美食包括,地鍋雞、羊方藏魚、東坡肉、沛縣狗肉等;徐州擁有著豐富的彭祖文化、漢文化、非遺文化。徐州旅游資源種類齊全,發展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值得期待。這些景區、景點的開發,為徐州旅游業產業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促進了徐州旅游業產業化的發展。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從濟南、鄭州、南京、合肥四大省會城市出發,2-3個小時即可到達。徐州對外交通四通八達,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網絡基礎,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目前,徐州擁有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為一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格局,是國內一級航空干線,是國家級公路主樞紐、我國東部地區路網性大型鐵路樞紐、國家級內河水運樞紐。對比其他紅色旅游城市,徐州交通業相對完善,市內游玩可以選擇公交、地鐵、自駕游等,周邊游可以選擇高鐵、火車、旅游巴士等。便捷的交通更加有利于開展紅色旅游產業化模式,大大減少游客的旅途時間,減輕疲勞感,給旅客更好的旅游體驗。
徐州紅色旅游優勢明顯、發展較快,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探索產業化發展路徑,學習先進經驗,為徐州旅游業發展提供借鑒模式。
術業有專攻,專業的團隊管理模式能夠有效開發本土資源,盤活市場,實現徐州旅游創新。即在旅游產品創新、旅游景點科技創新、營銷策略創新、服務能力等方面的創新來逐步實現。旅游產品的同質性、關聯性、競爭性使得紅色旅游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徐州紅色旅游景區的集聚性不強,高級旅游管理團隊的專業性一定程度會轉變劣勢,改善現有局面。紅色旅游是徐州旅游業的一個重要主題線路,對比遵義、井岡山等重大紅色旅游城市,仍稍顯欠缺,所以需要一個更加專業的旅游團隊來整頓現有市場資源。可以建立網絡紅色旅游綜合數據平臺,成立智庫聯盟委員會,鼓勵更多人提出金點子,發揮智力支撐。注重旅游高級管理人才的培養,體現了徐州紅色旅游的專業性態勢,加強旅游城市品牌建設和旅游形象建設。注重強化導游的培養。從事導游行業的多為青年一代,可以從各個大學優秀畢業生中選取。也可選取相關專業學生兼職,既培養了當代年輕人的愛國情懷,也提高了當地旅游業的整體素質。紅色旅游作為經濟工程、文化工程,其發展必須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做優服務質量。高級管理人才的存在,能夠高瞻遠矚,勇于突破,創新本地優勢,充分發揮智力支撐作用。只有不斷革新產業體制機制,保持企業的生機與活力,才能不斷革故鼎新。
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需要加強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傳,推廣城市旅游品牌建設。加強品牌建設需要轉變原有的紅色旅游服務鏈條,將產業結合打造全景生態圈,提升資源互補性,創建大品牌的紅色旅游區[5]。在游覽淮海戰役紀念館時,針對館內國家一級文物38件、二級文物112件、三級文物334件,開展實景演練、角色扮演、講述文物故事、吟誦經典紅歌等活動,提高游客的參與度。特別是與柳琴戲、梆子戲等非遺相結合,拓展紅色精神的文化內涵,更能客觀上建構徐州紅色旅游品牌。淮海戰役也是解放區人民轟轟烈烈的支前運動,大型實景演出與徐州地方梆子戲的融合,為觀眾展示一場氣勢恢宏的舞臺劇。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啟迪,也在向更多人展示徐州旅游文化精神內涵和品牌形象。
加強旅游品牌建設也要加強對旅游產品的藝術創作,形成品牌文化,提升產品檔次。針對不同游客需求,開發創造出不同產品,以滿足旅游紀念的需要。目前徐州旅游市場存在旅游產品文化內涵不足、同質化嚴重、全域性文創產品不足等問題。另外也存在與互聯網融合度不夠的問題,徐州旅游紀念品在網購發達的今天,市場參與度卻非常低迷。故宮的網紅之路可以為徐州提供豐富借鑒,朝珠耳機、故宮口紅等文創產品體現了文創與青年人之間的親密互動。可以說,文創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賣創意。徐州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漢文化、彭祖文化、非遺文化等都可以成為旅游文創產品的創意來源,根據游客的年齡層,要盡快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網紅IP,以及加快建設網紅建筑打卡地標。
目前徐州紅色旅游景點內的旅游設施還存在不夠齊全完善、景點間聯系小、獨立發展,沒有合適的管理部門對景區的旅游資源和游客進行管理等問題。徐州市紅色旅游主要是借助于重大紀念日進行開展,影響力小,且缺乏對省外游客的吸引力。另外明顯旅游發展資金不足,旅游業投入不高。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宣傳、文物的部門要組織對紅色旅游教材的編寫,加強對紀念館、博物館導游解說詞的審核。紅色景區的導游員,講解員要加強黨史知識的學習,有積極正向的社會責任感,深入挖掘和準確把握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和感人性,防止英雄事跡低俗化、庸俗化。同時2019年4月,江蘇首次大規模公布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檔案史料,為導游和講解員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紅色資源是歷史給予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可再生,具有物品屬性,但如果政府將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成產品,符合市場需求,就可以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存在,具有公益性和社會效益。因此政府要自上而下積極轉變職能,加強紅色旅游的市場監管,凈化環境,防止惡性競爭,規范旅行社經營和導游行為,努力實現紅色旅游情懷與品質統一。創新發展理念,加大投入比重,增強旅游后勁。政府可以適當做出政策傾斜,吸引更多資本進入旅游市場。政府統一后臺運作,公共資源共享使紅色資源在產業鏈條中具有更高的運作效率。總而言之,形成紅色旅游產業化,對政府而言,降低了經營成本,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競爭與合作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夯實產業基礎,形成較強綜合效應的產業價值鏈。
區別于傳統的宣傳模式,網絡的傳播速度、受眾群體不容小覷,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更要積極占領網絡高地,積極開發手機媒體APP,拍攝各類宣傳片,利用多種媒體形式傳播。2020年為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徐州市文廣旅局推出重要舉措促進經濟發展,開發旅游消費新形式。開發線上“文旅超市”,推進景區景點、文博場館門票線上銷售、二維碼驗票、智慧導游、電子講解、自助游覽等服務;組織開展云文旅,邀請知名網絡主播、明星“帶貨直播”等促銷活動,激發市民旅客線上線下體驗意愿[6]。也要充分發揮產品推介會、旅游中介、網紅推銷的作用,把握時機積極為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宣傳造勢。
隨著全球化發展機遇,一帶一路不斷向縱深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友好往來不斷增強,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的全球范圍內爆發,值此關鍵時刻,也是中國精神輸出的重要時刻。加強紅色旅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堅持以人類的共同價值為導向積極推進紅色旅游的時代性和世界性轉化。將紅色旅游也納入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國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中來,不斷拓展紅色旅游的內涵和外延。
產業化發展是以紅色旅游為切入點的“大旅游”理念,即實現旅游全域化,對旅游業相關資源進行整合。在徐州市委政府的領導下,圍繞“一圈一縱一橫兩發散”,與周邊城市積極合作,牽頭企業發展,推進紅色旅游產業集群化。創新區域融合方式,提升旅游質量,提高旅游政治功能、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實現徐州市紅色、綠色、古文化旅游系列化,一條龍式服務,產業整體升級,串聯起徐州既有資源,給遠道而來的旅客,更全面、更深刻的徐州印象。早在《2004-2010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規劃出的30條經典紅色旅游線路中,就包含泰州-鹽城-淮安-徐州線,為現今的區域合作打下堅實基礎。去年10月,由徐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局等單位聯合發布了“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之路”、“淮海戰役紅色文化旅游線路”、“抗日戰爭紅色文化旅游線路”等十條紅色文化旅游線路,以紅色文化旅游景區為核心,以在徐州發生的歷史事件為切入點,把革命精神融入旅游線路之中,為促進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也要積極推動社區、商區、景區之間的合作,促進融合發展,區域內資源共建共享。以景區為核心,加強對周邊居民的文化熏染和教育,提高市民、商販的紅色文化意識,使他們能夠與景區積極融合,發揮頌揚紅色基因、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三區聯動做大市場主體,有助于區域治理一體化發展,營造產業集群帶經濟發展。
徐州紅色旅游產業化發展,就是要依托現有紅色資源,創新旅游形式,響應時代號召,挖掘紅色旅游政治內涵,精神內涵,文化內涵,使得紅色文化傳播日益專業化、體系化、生活化,以期打造中高端紅色旅游市場。人們希望去參加紅色旅游,更多的是希望重溫歷史、緬懷先烈、警示現在、砥礪前行。面對未來,徐州正加快形成國家級旅游品質,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創新內容與形式,用旅游作為載體帶動更多革命文物“活起來”“動起來”,將淮海戰役等革命精神在青年人中代代相傳。將單一的紅色旅游景區變成一系列的旅游產業,就是希望滿足人們更強烈的精神向往,弘揚英烈精神,挖掘時代底蘊,給予其愛國教育,使其心靈沉靜、反思反省、再塑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