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朕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江蘇南京 211100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后簡稱克州)是我國南疆旅游的資源中的核心區域,其旅游資源大都保留了未經任何包裝的原始自然風貌,對游客來說這里將帶給他們神秘性、體驗性、原始性的綜合感,是開展探險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民俗采風的理想勝地。“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克州地處南疆,與北疆的青山綠水有著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推進南疆克州西域風光的旅游新項目,立足于克州當地特點,讓游客有更好的旅游感受。
該項目以“西域”為主題,結合克州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歷史背景,讓游客重回大唐,體驗古代絲綢之路上西域的風土人情,該項目將地理風景、歷史文化、民族特色包含在旅游項目當中,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建成集娛樂、教育、體驗三位一體的旅游觀光勝地。擴大與其他地區旅游項目的競爭優勢,并從中脫穎而出。
“西域”旅游項目的開發有利于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人水平。開發“西域”旅游項目,可以進一步優化克州第三產業結構,能夠催生一大批服務產業加入到“西域”旅游項目中,從而給克州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擴大克州就業面。此外,許多農牧民群眾還能借助“西域”旅游項目中的各種娛樂體驗中獲得附加收益,提高克州居民的收入水平。
有利于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整體環境。施行“西域”旅游項目,將會促使政府及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克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交通、衛生服務、園林綠化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社會餐飲、休閑娛樂、旅游商品等民間資本投入這一領域,從而有效帶動相關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為克州經濟提供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
有利于促進克州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施行“西域”旅游項目,可以使克州的民間文化和民俗風情,借助“西域”旅游項目呈現出來。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不斷規范和拓展克州的文化產業形態,以提升克州旅游業的文化品質和內涵,為加快克州文化產業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1 地理條件
克州位于天山和昆侖山兩山交匯之處,縱貫帕米爾高原的東部,州內多高山冰川,90%面積為山川地形,海拔跨度較大,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被稱之為中國的“萬山之州”。這里有“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昆侖三雄”公格爾峰和公格爾九別峰,“帕米爾高原之眼”木吉火山群,雅丹地貌紅山谷、古海遺址貝殼山,冰川公園奧依塔克,還有被美國雜志推薦的阿圖什天門等。
克州水資源也較新疆各州相比較豐富,在7.0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河流縱橫分布,擁有七大水系,十八個天然湖泊,大小河流一百余條。這里有著奔流不息的紅色之水克孜勒蘇河,變幻莫測的高原圣湖喀拉庫勒湖,圣潔純凈的白沙湖,光怪陸離的硝爾庫勒鹽湖,流動的翡翠布倫庫勒湖,水資源儲存總量達百億,水能資源據南疆首位。
2 歷史文化
克州是古老的印度文明、希臘文明、華夏文明三大文明薈萃之地,據中國史籍所載,中原的黃帝、舜帝、堯帝等都與境內的部落聯盟有過密切的交往。《竹書紀年》載“黃帝時西王母獻白環,舜帝時又獻之”;“堯,西王母獻其白琯”;“舜受終西王母獻益地圖”;《賈誼新書》稱“黃帝涉流沙,登于昆侖,于是還歸中國”;堯帝“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馴及大夏、渠叟”。從這些記載中可以明確看出,境內的西王母等部落聯盟與中華古帝從長期友好往來,自古以來一直是東西交通的主要進出口,波斯、印度、希臘、羅馬和漢唐文明等多元文化更是在這里交融,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中路的交匯點。《史記》中記載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西漢的張騫首次“睜開眼睛看世界”,途經此地,到東漢時期的班超在這里“萬里封侯”,再到唐朝不顧艱難困苦的玄奘西行取經之路,均打開了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交流通道,歷史人文積淀深厚。
3 民族宗教和風土人情
克州境內有柯爾克孜族14.61萬人,是全國唯一以柯爾克孜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占克州總人口的27.4%,另有維吾爾、漢、塔吉克、回、滿、等十個常住民族。柯爾克孜族特殊的高原生活生產環境,孕育出《瑪納斯》英雄史詩,與藏族的《格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并稱我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也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間文學,重要地位非常了得。以民族木制樂器庫姆孜彈唱和驚心動魄的獵鷹為代表的民俗文化獨具特色,以刺繡編織、土陶、紅銅等為特色的手工藝品匠心獨運。
本州旅游市場以古城喀什為客流樞紐中心,覆蓋阿圖什、烏恰、阿合奇、阿克陶,三縣一市。克州是邊陲重鎮,戰略要地,是喀什經濟開發區輻射區,周邊有伊爾克什坦、吐爾尕特、紅其拉甫、卡拉蘇等5個國家一類口岸,一個海關監管庫,距伊爾克什坦口岸94公里,距吐爾尕特口岸57公里,距喀什經濟開發區和喀什機場20公里,具有“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
歷史上的克州商賈云集,玉石絲綢貿易熱鬧,鈴聲陣陣的駝隊駱驛不絕,為了恢復往昔的繁華,針對克州目前基礎情況,“西域”旅游項目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發。
1 西域探險旅游
西域探險游是集西域風情、體育運動、地理歷史考察為一體的體驗性為主的旅游方式。克州緊鄰全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宏大而壯麗;還有歷經千年的塔沙古道,可以重溫玄奘西行之路;還有中巴友誼公路老路,艱險而陡峭。依據現有資源,建造景區基礎設施,綠化與道路。緊扣“西域”主題,進行綜合開發,規劃建造西域場景以突出西域風景的神秘性與傳奇性。
2 歷史古跡游
克州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著眾多附有價值的歷史古跡和文物。這里有眾多古代歷史遺址,如造型獨特的莫爾佛塔、神秘的三仙洞、探索不明的古疏勒國遺址等等,都給游客們留下了一個個傳奇故事和解不開的謎團。通過規劃,對克州文化和旅游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梳理,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游,依托旅游的這一載體來傳承文化,讓旅游更有“詩意”和“遠方”。
3 民俗風情游
柯爾克孜民族的肖奴帕、納仁、居布尕、卡特瑪這些當地特有美食以及柯爾克孜的肉孜節,瑪納斯歌舞文化表演隊等,組成一套具有克州風情的文藝演出活動。但凡旅游業發展好的地方,都有一個叫得響的文藝演出產品,如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和《印象西湖》,張家界的《魅力湘西》,周莊的《四季周莊》,云南的《印象麗江》以及“盛典派”的代表《絲綢之路盛典》與《敦煌盛典》等。利用克州飲食起居、宗教文化、節日慶典、服飾裝束、民族歌舞,娛樂活動、體育運動等民間習俗,構成西域項目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民俗旅游資源。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西域”旅游項目堅持自然與人文并重、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城市建設與鄉村振興同步實施,以打造克州旅游精品項目為重點,推進克州旅游產業與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加快克州旅游資源的開發,從而推動克州旅游業進程,加快克州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