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桂林 541004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素養、國家的臉面。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就更應該用文明的行為、舉止,合理的禮儀來待人接客。這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國歷經5000年的悠久歷史積累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從而提供給后人無限的寶貴財富。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每一個公民都應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的文明禮儀,完成我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使命,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當代,文明禮儀則更加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思想修養以及文化修養,已經慢慢地成為了現代人們在日常學習、工作中與人交際的基本素養。一個人的文明禮儀不但表現出來個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基本素質,同時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文明、進步的衡量準則[1]。
如今,從我國大學生禮儀素養養成教育缺失所面臨的現狀來看,總體上來還是比較健康的,但是仍然還有一些不太文明的現象存在。比如,有的大學校園里面會出現盜竊、欺騙、打架、賭博、打游戲成癮,甚至還有損壞公共財物、自私自利、大肆浪費金錢、曠課、逃課的各種不良現象發生。那么,這些不良的現象的發生就說明大學生在經歷了小學、中學這些階段后,所養成的禮儀教育仍然沒有形成一個積極、健康的思想品質以及良好行為習慣。我國的在校大學生在一定的層面上來講其實就是未來社會的縮影,它會時刻影響到大學生們在未來人生道路上的發展以及走向,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正確指引以及教育的話,那么會給社會上帶來極大的損失。大學生這個階段來講,各項心理素質以及思想品德修養、個人行為習慣等等還沒有完全的定型,如果沒有及時把他們拉回正確的軌道上,那么可能會在社會上這種強烈的沖擊下造成心理扭曲,甚至還可能導致偏離正確的軌道[2]。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起就經歷著不一樣的環境,比如:家庭環境、生活環境以及學校環境,還有畢業之后所面臨的社會環境。而這些環境都對大學生們在禮儀素養養成方面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沒有接受來自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上全面的禮儀示范以及指導。主要方面是表現在家庭和社會所給予的影響強度不足。如今社會的信息化非常發達,大學生所接收的信息也非常廣。從而家長和學校在信息量這方面是不能完全控制的。因此,這時就要求家長和學校對學生及時做出一個正確的指引。從而指引大學生們可以正確樹立一個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把一些不良的行為生活習慣及時糾正過來。而家風正是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家風所產生的作用可以在品德修養方面對大學生進行約束,同時也可以促進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一種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環境當中去進步與發展[3]。
如今的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正是處于一個形成的初期階段,對于西方一些外來的文化比較缺少鑒別能力。加上他們正處于一種思維活躍、充滿激情的時期,他們非常喜歡接收新的知識以及新的思想觀念。然而,他們對于我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卻缺少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外來文化非常新鮮、時尚,從而很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和認同。西方文化借助于媒體傳播的力量在我國大范圍內進行蔓延,從而慢慢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維價值觀念,而這些現象對于我國高校教育開展文明禮儀素養養成也造成了相應的影響。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教育方面對于大學生的禮儀教育也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今在全國的教育各個階段當中,我國都在強調素質教育,但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在教育方面仍然還是對于學生的成績更加關心,從而忽視了禮儀教育。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對家族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起到重要影響。因此,家風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讓人在道德修養上面進行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也是促進家庭成員在健康、良好的環境中不斷進步的體現。而我國早在古代時期就已經非常重視家風的影響了,古代文人在家庭教育以及家風上面都非常重視對子女的影響[4]。
“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等教育活動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情感意識等等。那么,在進行大學生的禮儀素養養成的教育過程中,可以利用人文教育來加強校園精神文化的構建,讓人文素質真正轉化為大學生內在的思想品質,從不同的精神文化層面來渲染大學生學習環境,讓學校的學習氛圍充滿精神力量,以此來更好地培養大學生形成大局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以及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5]。
如果要讓大學生養成更好的禮儀習慣,一定要對大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教育,從而培養學生嚴格執行學校的管理制度。所以,對大學生的禮儀素養養成教育進行規范化管理,也是教育形成的關鍵措施所在。作為學校,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對于大學生的生活行為習慣的形成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管理的過程當中,不但可以讓學校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管理秩序、學習秩序以及工作秩序,確保教育的工作可以有序的進行,建立一套全面的管理體系。這其中的內容不但包括了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包括學生的日常性出勤以及行為習慣,對宿舍管理綜合性的進行考核。除了在學校要加強禮儀素養之外,走出學校也要保持文明禮儀素養。比如:在外出旅游時,要愛護旅游景點設施,不要攀折花草樹木和亂刻亂畫;要講究衛生,不要亂扔廢棄物和隨地大小便;要注意安全,不要隨處吸煙和亂扔火種。在教育的過程當中,學校要做好每一道育人的工作環節,這樣才能為社會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人才[6]。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禮儀素養養成非常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文明校園的構建,同時也非常適應新時期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需求。所以,學校要不斷地強化對大學生禮儀素養養成的教育,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在禮儀方面的培養以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