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原峰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概括提出偉大建黨精神,揭示了百年大黨依然風華正茂的精神密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人無精神不力,國無精神不興。作為肩負專責監督職責的紀檢監察干部,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的精神實質,學深、悟透、踐行,牢固樹立“五性”,自覺堅持嚴的主基調,積極推進“三不”體系建設,為全面提升治理成效作出積極貢獻。
紀檢監察機關是黨內紀律部隊,紀檢監察干部要做鐵打的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做到忠誠堅定、擔當盡責、遵紀守法、清正廉潔”;在三次全會上提出“要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鐵軍”;在四次全會上提出“做忠誠干凈擔當、敢于善于斗爭的戰士”;在五次全會上提出“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忠誠干部擔當、專業化能力強、敢于善于斗爭的紀檢監察鐵軍”。從習近平總書記對紀檢監察隊伍提出的要求當中不難看出,政治素質始終是第一位的,因為這是立身之本、工作之基、行動之要。只有政治上的堅定和可靠,才能保證隊伍的純潔和忠誠。
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紀檢監察干部要把講政治作為干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要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節點新高度,看待紀檢監察工作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為黨分憂、為黨履責。在實際工作中,要學會把握紀檢監察工作的政治內涵和政治要求。例如,在政治監督上突出“兩個維護”,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頭腦清醒、立場堅定;在精準運用“四種形態”方面,由查辦案件向加強日常監督轉變,準確理解全面從嚴治黨的現實要求,通過嚴肅紀律管住大多數,真正體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對于巡視巡察中發現的問題,要善于從政治上分析研判,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查準根源。
作為紀檢監察干部,要把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以理論上的清醒強化政治上的堅定,知重負重、守責盡責,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以過硬的政治素質建設引領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了解和掌握各項政策,是做好紀檢監察工作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明確要求“牢固樹立法治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嚴格按照權限、規則、程序開展工作”,五次全會上又明確提出“專業化能力強”的要求。隨著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推進實施,紀檢監察工作的專業化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做好紀檢監察工作,光有熱情和敬業還不夠,必須要在專業化上下苦功、下硬功。
紀檢監察工作涵蓋紀檢和監察雙重工作,既要懂“紀”也要懂“法”,還要做到“紀法貫通、法法銜接”。黨內法規就有近5000部,中央黨內法規、中央紀委以及黨中央工作機關黨內法規有500多部,除此之外,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若干法律法規。對于黨內外法律法規,不僅僅是關注了解,有些還要熟記于心,成為行家里手,否則工作中就會困難重重,甚至無從下手。例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自1997年2月正式頒布后,先后經過了2003年、2015年、2018年三次修改,在實踐操作中,黨員在不同時間段的違紀行為就要依據相應時間的紀律條例,這就需要紀檢監察干部了解不同時期的處分條例內容,類似情況比較多,只有在深入學習、充分掌握的基礎上才能做到全面、準確、客觀。
全面的政策性不僅體現在對黨紀法規條款的熟悉程度上,也體現在政策貫徹落實能力方面。紀檢監察工作是政治工作,如何傳承運用好政治思想工作這一黨的“傳家寶”,發揮思想教育、治病救人的功能,也是政策水平能力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紀檢監察干部要善于做到紀法情理貫通融合,精準運用政策策略,在執紀執法過程中貫穿思想政治工作,感化人心、啟發良知、喚醒黨性,使犯小錯的黨員干部紅臉出汗及時收手;犯大錯的干部受到懲戒,做到警鐘長鳴。
治人者必先自治,成人者必先自成。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提出“紀檢監察機關要接受最嚴格的約束和監督,加大嚴管嚴治、自我凈化力度,針對自身權力運行機制和管理監督體系的薄弱環節,扎緊織密制度籠子,堅決防止‘燈下黑’”。紀檢監察干部作為執紀者必須自己做到守紀和自律,這是履行職責的基本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中央制定監督執紀工作規則、批準監督執法工作規定,就是給紀檢監察機關定制度、立規矩,必須不折不扣執行到位”,并明確要求“牢固樹立法治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嚴格按照權限、規則、程序開展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堅持刀刃向內,嚴肅查處了魏健、曹立新、劉建營等紀檢監察隊伍當中的害群之馬,有力維護了隊伍純潔,從側面也反映出如果沒有嚴格的自律和有效的他律,紀檢監察干部也有可能蛻化變質,也有可能成為紀檢監察的“對象”。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新時代新階段,紀檢監察干部被“圍獵”的風險也愈加凸顯,必須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按照“三不”一體推進理念深化系統內的正風肅紀反腐。
作為紀檢監察干部,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紀檢監察機關要接受最嚴格的約束和監督”中“最”字所蘊含的最高要求和殷切期望,自覺接受黨內監督、社會監督、群眾監督,立足從嚴治黨、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參與治國理政,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懲惡揚善的利劍光潔如初。
作風建設折射紀檢監察隊伍建設水平,事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敗。作為黨的紀律部隊,尤其要把“實事求是”思想貫穿到工作始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要堅持真抓實干、狠抓落實,一切工作都要往實里做、做出實效。”紀檢監察干部只有發揚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掌握狠抓落實的過硬本領,才能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諸多困難和風險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從反腐敗斗爭形勢看,腐敗這個黨執政的最大風險依然存在,存量還未清底,增量仍有發生。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傳統腐敗和新型腐敗交織、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交織,面對這種嚴峻復雜形勢,思想稍有懈怠,便會不進則退。面對紛繁復雜的反腐敗斗爭形勢,只有以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落實,盯著抓、反復抓;“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破”,才能解難題、見成效。離開求真務實這個“法寶”,再好的目標也只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紀檢監察干部要算清楚這筆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有了這種底氣,就能夠有膽氣與各種腐敗分子開展斗爭,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要具有頑強的斗爭意志和高超的斗爭本領,就必然能夠取得反腐敗斗爭的最終勝利。
戰斗性源于堅定的黨性和強烈的憂患意識。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今天成為世界第一大黨,是經歷無數次斗爭贏得的,但中國共產黨的斗爭,不是為了一黨之私利而斗爭,而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偉大復興。紀檢監察干部同黨內外隱藏的形形色色腐敗分子的斗爭,也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利。同腐敗分子斗爭,是為了黨的肌體能夠始終保持健康,也是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做堅定的戰斗者,源于堅定的黨性,來自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的強烈憂患意識。
紀檢監察工作關系著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效,紀檢監察干部敢不敢于斗爭、善不善于斗爭關系著紀檢監察工作質效,也是考量工作成敗的關鍵。作為紀檢監察干部,要有滿身浩然正氣,要敢于弘揚斗爭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危急關頭敢于挺身而出,在各種歪風邪氣面前敢于亮劍。敢于斗爭的同時也要講求斗爭藝術、斗爭技巧,善于區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在斗爭中力爭更大的團結,在斗爭中體現黨的政策策略,通過斗爭,有力有效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系建設,實現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