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妍
(太原工業學院團委,山西太原030013)
現階段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促進了各大高校的教育改革,但由于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改革方面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并影響其進一步的發展。各大應用型本科院校只有積極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調整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的高質量人才。本文主要對造成現階段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進行簡要分析,有針對性地就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共青團工作如何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問題提出了合理的解決策略。
如今,大學招生數量相較于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使招收質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加之部分院校的師資力量十分欠缺,學生質量低下以及師資力量匱乏等問題使得學校在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方面受到極大的阻礙。因此,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很難滿足現階段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標準。據相關調查數據表明,造成現階段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無法對應企業人才需求標準的原因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大方面:其一,學校設置的學習專業所對應的就業面太過于寬泛,使學生對于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業面的寬泛意味著學生的專業學習內容可應用于很多行業,直接導致學生所學內容過于繁雜。繁復的課程會直接導致現階段的學生“什么都會”但“什么都不精”。其二,雙師型教師資源嚴重缺乏。現階段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資大多數是本校畢業生或者是其他高等院校的畢業生。教師的擇取是以學校與學校對接的方式展開的,教師大多數沒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導致教師在教授相應專業課程時空有理論,缺乏相應的實踐知識輔助教學。其三,工作職業素養低下、受挫抗壓能力不足。由于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沒有經過社會的鍛煉,絕大部分大學生缺乏實際的工作能力。其四,自由散漫。大學生在從事工作之后無法立刻改掉在學校時的生活方式。對公司的規章制度無法嚴格遵守,團隊協作意識欠缺,過于自我。
現階段應用型高校為了盡快適應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都在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但是徹底轉型是需要時間的。對于剛剛轉型不久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學校專業定位不夠明確以及人才培養方向過于模糊。專業設置上出現了以下幾大問題:其一,人才培養與市場和社會的需求標準相脫節。專業的設置無法與現階段社會對于人才的標準對接,也就是該專業上所培養出的人才已不再適應于當前社會與市場的發展需求[1]。其二,各大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同類型專業設置方面過于雷同。各大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擁有相同的人才培養專業并沒有問題,但是專業相同、培養手段也相同的話就會使學生缺乏就業競爭力,畢業生與畢業生之間的專業相同、所具有的能力也相同,就會使得學生的專業能力缺乏突出的表現力,在競爭中缺乏競爭優勢。
應用型本科院校招生數目的擴大致使招生質量有所下降,現階段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屬于大眾教育,所培養出的人才已不再是精英型人才。現階段許多大學生并未擁有明確的人生規劃,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學生相較于以前,適應能力以及受挫抗壓能力都十分低下。大部分學生在設置職業目標時往往比較盲目,很容易受到家人以及周邊環境影響,加之自身目標不夠明確以及對自身期望值過高等因素的影響,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存在著盲目不自知的問題。在選取最終就業崗位時一味根據自身的期望來選擇,而不是根據自身的實際能力。也就是說,現階段的大學生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好高騖遠、眼高于頂。直接導致其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不屑于接受一些微小型企業的就職崗位,從而錯過就業的機會,最終就業失利[2]。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畢業季期間都會有大量的優秀企業到學校進行招聘,學校竭盡所能地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就業渠道,卻沒有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就業規劃與指導。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專業培養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于學生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使學生缺乏對所學專業就業前景的了解,導致畢業后無法明確自身的就業方向。其二,部分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不夠,專業技能也不夠扎實[3]。
從現階段大學生嚴峻的就業競爭形勢來看,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大內容:其一,當代大學生并未擁有明確的未來規劃,對自己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也沒有明確的計劃。并且,現階段的大學生在就業觀念上存在著極大的錯誤。例如,絕大部分大學生對自身的期望值過高,不愿從事報酬低、職位低的工作。針對大學生就業觀念方面存在的錯誤,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共青團需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帶頭作用,積極組織各類宣傳活動,將黨和國家有關于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方針政策告知于學生,對其進行積極地引導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就業觀念。
應用型本科院校共青團的核心工作內容便是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工作開展的核心重點在于以開發大學生人力資源為基礎,進一步深化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大學生擁有較高的素質素養是提高其就業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共青團組織有必要對現階段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中存在問題實施相應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計劃,以此來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例如,各大院校共青團可積極開展道德宣傳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從思想上轉變從業觀念,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其次,還可以通過組織假期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來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社會,培養學生奉獻精神與承擔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性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4]。
各大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規劃時,需要以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標準作為基礎導向,在了解企業的用人制度及標準的基礎上敲定最終教學規劃。教學規劃是高校進行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高質量的教學規劃是展開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前提。因此,學校在制訂相應教學規劃時,需要到專業所對應的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在充分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等信息后,再依據調研得到的具體信息來制訂學生的知識教授、技能培養等多方面的課程教學規劃。這就要求學校要派遣專門的人員深入企業一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所獲取的信息是準確并具有時效性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共青團需要搭建相應的大學生創研實踐基地,積極與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交流,盡可能地為本校學生爭取到最為有利的創業實習資源,為大學生的后續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5]。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應用型本科院校共青團組織開展的各類創新活動都應有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并對大學生的創新素質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任何一項重大項目的完成,都不是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的,都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團隊成員之間的默契配合是工作成功的關鍵,是否具有團隊協作精神與合作能力正逐漸成為用人企業對于求職人員的考核指標。青年大學生在參加共青團組織的活動抑或是學生會、社團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時,需要注重自身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現階段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培養專業人才方面存在許多問題,種種問題的存在都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未來就業。因此,各大院校的共青團必須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及組織帶頭作用,以社會人才需求標準為基礎導向來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工作活動。總而言之,學校要想培養出符合社會人才需求標準的高質量人才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