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斌,羅毅灃
(貴港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廣西 貴港 537100)
膿毒癥是一種由先天免疫系統激活介導的炎癥性疾病,此疾病會導致出現寒戰、心慌、發熱、氣促等多種癥狀,并且此種疾病會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和循環障礙,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危害[1]。膿毒癥患者會出現活性氧產生過多的現象,這時活性氧會調節多種信號通路,增加多種促炎介質的轉錄,進而誘導脂質、蛋白質、核酸的損傷。因此在對膿毒癥患者治療時,需要使用抗自由基藥物治療,減少體內的活性氧,進而減少身體器官功能的損傷。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膿毒癥的藥物較多,部分學者認為使用氫化可的松、維生素C、硫胺素聯合治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2]。本文主要對氫化可的松、維生素C、硫胺素聯合方案在膿毒癥治療中的應用進展進行綜述。
目前臨床上在治療膿毒癥時,會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糖皮質激素具有顯著的抗炎特性,此藥物可以與受體相結合,進而激活或者抑制基因轉錄。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時,藥物可以影響到免疫系統的每個細胞,對促炎基因進行大量的抑制,進而發揮顯著的抗炎作用。在使用低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時,藥物除了發揮抗炎作用外,還可以起到免疫刺激作用。糖皮質激素的免疫增強作用和藥物免疫抑制、增強作用之間的平衡,非常依賴藥物的使用劑量、治療時間和宿主的免疫激活狀態[3]。
在長期的臨床實驗中,對膿毒癥休克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可以發現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劑量與疾病的治療效果存在明顯關系,并且隨著膿毒癥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膿毒癥和膿毒癥休克治療時的病死率下降。在早期研究時,給予患者短療程、高劑量皮質類固醇治療,比如給予患者甲潑尼龍,劑量為30 mg/次,共治療4 次,這會增加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和病死率,因此此種治療方法被逐漸放棄。隨著治療技術的發展,膿毒癥治療的療程相應增加,多為5 ~7 d,用藥劑量會調整至200 ~300 mg/d。
氫化可的松是臨床上治療膿毒癥的常用糖皮質激素,但是在對患者使用200 mg/d 的氫化可的松治療,連續治療6 d,不會降低膿毒癥休克患者28 d 病死率,并且不能縮短患者在ICU 的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在對膿毒癥患者治療時,使用氫化可的松與氟可的松聯合治療,可以降低ICU 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但是不會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在研究中發現,對膿毒癥患者實施200 mg/d 以及300 mg/d 的氫化可的松治療,患者的病死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而伴有惡性腫瘤的膿毒癥患者,對其使用氫化可的松治療后,甚至會增加患者繼發性感染的發生率;在對膿毒癥患者使用200 mg/d 的氫化可的松治療時,連續治療5 d,然后逐漸減少藥物劑量,共治療11 d,但是此種治療不會降低14 d 內出現膿毒癥休克的風險[4]。因此糖皮質激素對膿毒癥有生物學效應,但是對以患者為中心的預后影響較為有限。
臨床研究中發現,膿毒癥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急性維生素C 缺乏癥狀,患者的血清和細胞內的維生素C 含量明顯下降,對于嚴重的膿毒癥患者其血清內的維生素C甚至無法檢測到,這時患者會出現急性壞血病的癥狀[5]。對于危重癥膿毒癥患者,其維生素C 水平降低與血管加壓素需求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礙、病死率有關,并且維生素C 的缺乏與氧化增加、吸收減少、尿中維生素流失有關。
目前臨床治療膿毒癥時,會給予患者合理的維生素C治療,維生素C 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藥物作用時可以清除氧自由基,修復其他細胞抗氧化劑,并且可以清除進入細胞內的外源性氧自由基,同時可以清除細胞內由于線粒體代謝、黃嘌呤氧化酶和解偶聯的一氧化氮合成酶產生的過量超氧化物。在對膿毒癥患者實施維生素C 治療時,還可以起到抗炎、抗血栓、改善微循環、增強免疫力、促進兒茶酚胺合成以及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內的鐵與蛋白質會緊密結合,不會以自由的形式存在,當人體處于缺氧狀態或者發生膿毒癥時,體內的鐵蛋白會釋放游離鐵,此時需要給予患者維生素C治療,并且維生素C的劑量和用藥時間不同,發揮的作用不同,可以起到抗氧化劑或者促氧化劑的作用。通過對膿毒癥患者實施維生素C 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癥。
硫胺素是焦磷硫酸銨的前體,此種物質是人體ATP生成、葡萄糖代謝、檸檬酸循環、NADPH 生成所需集中脫羧酶的必須輔助酶,硫胺素在多種酶促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能夠維持腦功能和神經元間的通訊。在對患者使用硫胺素后,其可以參與到神經組織的修復當中,并可以促進髓鞘合成、調節神經信號;硫胺素可以在5-羥色胺的攝取中發揮作用,而5-羥色胺可以影響人體小丘腦、小腦、海馬的活性,并且硫胺素可以起到抗炎、抑制氧化應激誘導的作用[6]。
臨床研究中發現,膿毒癥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硫胺素缺乏癥,硫胺素缺乏會導致硫胺素依賴的酶活性降低,進而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代謝異常情況,甚至會導致能量損失、ATP 產量下降[7]。當硫胺素水平下降時,會導致與興奮性毒素介導的神經元細胞死亡,患者體內的活性氧生成增加、血紅素氧合酶以及誘導型氮氧合酶表達增加,因此硫胺素缺乏與維生素C 缺乏引起的線粒體氧化損傷、生物能量衰竭有關。在臨床試驗中,對膿毒癥休克患者,連續使用200 mg 的硫胺素治療,每天治療2 次,共治療7 d,患者體內的乳酸水平明顯降低,并且患者30 d 病死率會明顯下降。
膿毒癥患者會出現內皮損傷、線粒體損傷、器官衰竭等癥狀,這些癥狀與促炎介質和活性氧有較大關系。在治療時,維生素C 和糖皮質激素均可以起到抗炎作用,進而減少促炎介質和活性氧的出現;糖皮質激素和維生素C 均具有增強免疫的作用,兩種藥物協同修復失調的免疫系統,進而減少膿毒癥患者的免疫抑制。通過使用糖皮質激素、維生素C 和硫胺素聯合治療,可以有效抑制線粒體的氧化損傷,促使線粒體功能和能量生產的恢復;3 種藥物聯合治療,能夠發揮良好的抗炎特性,促使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的活性恢復,增加ATP 的產生。臨床試驗證明,膿毒癥患者接受氫化可的松與維生素C治療,可以有效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進而減少內毒素損傷;并且在試驗中對嚴重膿毒癥患者和膿毒癥休克患者靜脈注射維生素C(劑量為1.5 g/次,4 次/d,持續治療4 d 或者轉出ICU)、氫化可的松劑量為(50 mg/次,4次/d,持續治療7 d或者轉出ICU)和硫胺素(200 mg/次,2 次/d,持續治療4 d 或者轉出ICU),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8]。
綜上所述,氫化可的松、維生素C 和硫胺素聯合治療,能夠對膿毒癥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這些藥物較為安全、廉價,藥物之間的相互重疊和協同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調節患者免疫系統同,改善生物能量的消耗情況,對改善患者近期和遠期預后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