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靜,羅 茜,李 娟,邱衛衛,李鋮斌
(1 惠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東 惠州 516003)
(2 惠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東 惠州 516003)
作為老年人群集的場所,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不乏有慢性病患病者多、行動不便、免疫力低下等特點,容易感染各種致病菌,而一旦受到傳染源侵襲,更會導致傳染病的爆發或流行[1],對養老機構中的老人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2]。而通過合理干預措施的采取,能有效減少環境中的致病微生物,有減小感染風險、有效防控疾病的積極作用[3]。本文基于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蔓延的趨勢,在疫情對人們正常生活節奏帶來嚴重影響的背景下,提出對養老機構實施一定的干預措施,確保養老機構的消毒質量,為養老機構疫情防治、風險防范和規范管理提出可參考建議。
自2020 年2 月,隨機選擇惠州市規模與衛生條件皆相近、且配合度高的7 所養老機構進行干預,實施包括消毒培訓、干預指導等干預措施,以2021 年1 月作為調查終點,評價實施干預措施前、后養老機構消毒質量情況。
1.2.1 建立、完善消毒衛生制度 重視消毒因子對老年人以及環境可能會產生的各種不良影響,平時做好衛生清潔工作,進行預防性消毒,尤其是在當下疫情期間,更是應該增加消毒頻次,做好隨時消毒與終末消毒。建立并完善日常衛生管理、消毒臺帳和消毒隔離制度,由專人進行負責,定期接受有關衛生知識、消毒、隔離有關培訓。
1.2.2 做好消毒產品配備管理工作 配備使用的消毒劑和消毒器械都應嚴格按國家要求準備,消毒劑包括低、中、高效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碘伏和酒精等。消毒器械包括紫外線燈、空氣消毒機以及其他消毒滅菌設備等。除了完善的配備物品之外,還應構建消毒劑配置、消毒器械使用、監測記錄、日常消毒工作記錄等相關臺帳,確保準備的物品能夠實現其使用價值。
1.2.3 手衛生干預指導 加強宣傳,使其認識到手部是傳播病原體的一大重要媒介,由于人與人之間經常會有手部的接觸,因此很可能會通過手部使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之間發生傳播,引起傳染病的發生和擴散,同時輔以各種規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實,提高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的衛生責任意識,并由此帶動居住在機構的老人,倡導老年人勤洗手,增強群體的手衛生習慣,提高洗手依從性,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規范洗手。并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消毒技能與規范操作水平,積極防控養老機構各類傳染病的爆發。
1.2.4 餐具及餐廳的消毒管理 餐飲與每名生活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身心健康都密切相關,如餐飲用具、餐廳環境不衛生,會直接導致腸道疾病,甚至是傳染病的爆發。因此,對于餐飲用具及餐廳桌椅的規范消毒非常重要。養老機構應建立規范、統一的管理制度,進行餐飲用具的清洗、消毒和保存工作,或對于有條件的機構指導配備紫外線、臭氧消毒柜用以餐具消毒,除了這些設備的配備和正規管理,還應重視對消毒結果的反饋,保證干預措施有效落實。指導養老機構使用的餐飲有關用具統一經蒸汽消毒后,集中管理、發放、使用。
1.2.5 床上用品的管理 按照規范要求,建立嚴謹、統一的醫用織物洗滌消毒工作流程,進行分類收集、存儲管理和各項防護操作,通過對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的培訓,使其牢固掌握織物洗滌、消毒方法,并熟練操作有關織物洗滌、烘干等設備,掌握織物污物處理、消毒劑的正確使用、感染控制有關基礎知識等。定期對消毒管理工作質量進行抽查,確保消毒質量合格。
(1)衛生知識知曉:分別于干預前后隨機篩選7 所養老機構的50 名工作人員,通過衛生相關知識知曉率調查,評價其知曉情況[4]。(2)環境消毒質量評價:綜合養老機構內物品消毒、餐具消毒、定時開窗通風等指標,評價環境消毒質量,綜合評分滿分為100 分,評分越高代表消毒質量越好[5]。
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干預后,養老機構工作人員衛生相關知識知曉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衛生相關知識知曉情況比較[n(%)]
實施干預后,養老機構環境消毒質量評分較干預前提高,差異顯著(t= 3.042,P<0.05)。見表2。

表2 環境消毒質量評分(分)
目前,養老機構可謂是一個新興行業,該機構主要是為老年人提供在飲食、起居、衛生清潔、生活護理、健康狀況管理以及文娛活動等方面的綜合性服務,機構形式多樣,如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等。群居養老勢必會成為未來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因此,養老機構勢必要重視并加強環境管理。
針對養老機構尚未形成規范的消毒制度、消毒設備配備不齊全、對傳染性疾病知識不知曉等現狀問題[6],本研究旨在通過提出有效的干預措施,建立并完善消毒隔離制度,并予以專項落實,對生活區域、活動室、餐廳和衛生間等重點場所進行定時消毒,一旦發現有患傳染病疾病者,應及時予以隔離,并及時開展消毒等有關工作,從根本上防控傳染病的爆發和流行;消毒產品的配備和使用管理應結合本機構所展開的服務內容、托養老人、床位設置數量以及房間設置等進行綜合考量,相應配備充足的消毒設施、設備,從數量和類型上滿足機構自身的消毒衛生要求;糾正并樹立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對傳染性疾病的防范意識、衛生意識,養老機構內各物體表面的污染通常是導致腸道傳染病交叉傳播的關鍵途徑,通常,養老機構的工作者手衛生意識相較于醫院醫護工作者而言要差一些,而正是因為手衛生意識薄弱、一旦有危險誘因,極易導致腸道、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爆發、流行,因此,有必要通過強化工作者的培訓工作、進行手衛生指導干預,為減小養老機構傳染病發生風險提供前提基礎[7]。
同時,基于目前疫情環境以及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各種傳染病事件,要深刻認識并統籌考慮養老機構老年人在安全、飲食、日常等各方面的因素,施行精細化管理,保證養老機構環境的良好消毒,老年人身心安全得到保障。對此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干預措施:嚴格人員管理: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要安排工作人員在機構內居住,實施定人、定崗,避免工作交叉,員工按其各自職責在規定區域內活動;員工輪崗、上崗前要做核酸檢測,特殊時期下,暫停來訪接待、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等活動,充分利用電話、視頻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線上溝通渠道;老年人飲食統一由養老機構食堂供應,養老機構的食材應由定點超市、專人進行配送,并由專人負責消毒、清洗;禁止快遞、外賣等無關人員出入,并嚴格出入制度;定時測量老年人體溫,做好老年人及員工健康信息登記和管理工作。養老機構還應設置隔離室,配置相應的防護用品。
綜上所述,對養老機構實施:消毒培訓、消毒制度制定、消毒設備管理、設備操作、消毒技能等干預措施,對提高工作者衛生意識、保證機構消毒質量有重要意義。在今后工作開展中,應認識到消毒干預措施采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基于疫情環境,更應重視對養老機構傳染性疾病爆發的風險防范,減少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發病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