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馬麗,楊鴻儒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江蘇 南京210088)
近年來,隨著網絡消費的迅速增長,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8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 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175 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1.6%[1],我國的網絡購物市場也保持著大幅度增長趨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極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消費行為方式。時代經濟的飛躍式增長導致了網絡消費的迅猛升級,消費渠道也逐步多元化。互聯網的運營模式改變了傳統消費行為模式。獨立學院是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屬民辦性質。隨著獨立學院的不斷發展,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1年,全國已有186 所獨立學院[2]。
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消費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縮影,如何規范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消費模式,怎樣引導其理性消費顯得至關重要。
消費觀是指人們對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等問題的總體態度和總體看法。其代表個人思維觀念的映射,也是整個經濟理論的重要部分,會對整個社會的經濟以及個人的行為皆產生極大影響。當前,獨立學院的學生消費問題已然成了全社會著重關注的對象,因為學院的獨特性,致使其迫切需要吸引更多的關注。
獨立學院學生一方面由于需要父母資助完成學業,消費觀念較為理性。另一方面由于剛成年,抗風險、抗壓能力不足,對于生活的憧憬和消費的欲望都極其強烈。且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家庭條件相對較好,這都成了他們消費觀念養成的特殊因素。
消費觀念的培養和塑造會直接影響到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其道德素質產生深遠、重要的影響[4]。
對于高校而言,需要優化大學生的消費管理模式,需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文章將基于大學生的整體消費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結合時代發展趨勢,指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
為明確獨立學院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現狀,在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間,本研究以獨立學院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大一至大四學生為主體樣本,共計發放調查問卷600 份,回收有效問卷580 份。結合調查問卷內容,呈現獨立學院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現狀如下: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網絡科技的快速普及,我國互聯網使用人數每年大幅度增長。目前在校的學生人群,多為“00 后”“95 后”,大學生一度被媒體稱為互聯網的“土著居民”,這些“土著”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發展。
當下新媒體發展趨勢對他們個人的生活理念和文化觀點都產生了影響。在20-29 歲的網民中,大學生占比為17.4%,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用戶的重要群體,已成為了網絡文化消費的主力軍。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獨立學院的學生多數家庭條件較好,在網絡游戲充值、視頻網站會員、直播間打賞主播的大學生高達78%;只有15.8%的大學生購買了文學作品、學習資料、電子數據等,網絡文化消費呈過度娛樂化趨勢。
對于大學生而言,網絡訴求也較高,需采取可利用的資源來滿足其情感、物質需求,對于其生活方式而言,主要是通過相關的網絡游戲、音樂、影視等來實現情感認同和滿足[5]。
對于網絡世界而言,無論是微博、抖音,還是知乎、豆瓣,大學生都能在其中創建個人的IP 文化平臺,并能夠與他人交流。可以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在虛擬的網絡社群中挖掘個人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往往會對新鮮的事物有著敏銳的感知程度,在網絡文化消費過程中個人化特質明顯。
對于大學生而言,網絡生活儼然已成為個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如果受到的網絡誘惑過多,將導致他們沉迷其中,無法融入真實的世界,進而受到網絡文化消費的影響,導致個人閱歷和思維判斷缺失,不能明辨是非。
當前,由于網絡監管的不足以及大學生消費欲望的升級,易導致大學生受網貸平臺的影響,產生不理智的網絡文化消費現象,對學習、生活造成極大危害。
對于大學生而言,網購儼然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學生對于網絡文化的消費興趣和動力也日益高漲。網絡文化消費成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們對于網絡購物以及個人的社交需求都產生了更高的訴求。如何加強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是相關部門亟待解決和思考的問題[6]。
相關部門應加強整個網絡文化的產業鏈監管,需要在資金和政策兩方面加強對于網絡企業運營體系的監管。在為社會提供優質網絡服務基礎上,推進整個文化企業產品的發展升級[7]。相關部門要完善整個網絡服務的優良體系,提高網絡市場的文明發展力度,不斷提升對網絡文化的監管力度,引導網絡文化有序發展,根據相關的法律手段和完整的自身監管機制,規范整個網絡社會的生態環境。
唯有制定出完善的程度高的監管機制,才能夠讓整個網絡環境更加健康合理的有序運營,為全體公民和大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網絡資源,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消費理念,做到健康上網、理性購物。
互聯網技術和產品的高速迭代進階,已經將互聯網文化深深融入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大學生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互聯網企業應肩負起社會責任,從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國家治理體系層面,維護好整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務必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對企業的行為負責,著力開發正能量的網絡文化產品,堅決抵制錯誤的、負面的網絡文化產品,維護好健康的網絡文化消費風氣。
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正向發展,必須要從網絡文化產品入手,確保網絡文化產品能傳播正確的價值觀。網絡文化產品以開放性的傳播方式和快速更新迭代的模式,引領著整個網絡文化消費的大范圍傳播,一些網絡文化作品經常成為大學生追捧的對象。
因此,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網絡文化作品具有典型的雙面性,既能正向引導大學生群體發揮網絡文化創造力,滿足他們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也能引發大學生群體的文化迷失,對大學生造成負面影響。規范網絡文化作品的核心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基于此,亟須加強正向的引領,規范網絡文化作品的發展,實現網絡文化消費從娛樂至上到傳播正確價值觀的轉變。
高校作為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機構,在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引導上,應結合時代的發展,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特征,在網絡文化消費教育上,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學有效的引導方式。
對于高校的環境而言,需要加強自身優勢,培養大學生健康的思維邏輯和理性思考模式。高校要在關心大學生個人思想素質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個人健康消費價值觀的培養[8]。高校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有效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夠在網絡世界中創設一種積極態度,做到理性消費。
對于當下的網絡而言,各種短視頻和消費軟件層出不窮,多樣化的文化樣態充斥著大學生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文化、物質文化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9]。面對海量信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當中引導學生形成真正符合自己的審美品位和價值觀,都是教師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總之,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學有效的引導方式,改變學生非理性、過度娛樂化的消費,使其樹立正確、科學的消費觀。
網絡文化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方式,對大學生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都產生了巨大影響[10]。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因個人的網絡文化消費觀仍潛藏著許多問題,亟須多方協同合作,以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網絡文化消費觀念[11]。目前,大學生消費問題成為當下焦聚的熱門話題,使得高校的素質教育面臨著一場新的考驗,尤其是對獨立學院而言[12]。這就需要大學生個人、社會、家庭、學校的通力協作。
對此,相關部門須加強監管,互聯網企業擔當社會責任;規范網絡文化產品,使之傳播正向價值觀;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學有效的引導方式,引導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正向發展,只有社會各界形成齊抓共管的新局面,方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個人消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