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莎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浙江紹興 312088
共建共享是一種融合發展思路,它提倡改革發展成果普惠全體人民,通過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方式確保多代人共享多種需求。農旅一體化建設過程需要解決的兩大重要問題之一就是改革,即農旅一體化建設的市場和產業適應性問題。
以共建共享理念引領農旅一體化建設集中體現了集眾力重點改革和發展的愿景,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農旅一體化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游資源,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游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農旅融合”的發展之路。農旅融合有利于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人文歷史、區位特點、產業特色、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不斷創新農旅概念,打造獨特的農旅景觀。共建共享理念下進行農旅一體化綜合體建設有利于集合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最大融合優勢,以期形成良好的市場發展格局,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目標。
由于農業的季節性特點,農旅融合過程會出現“潮汐”現象,產業鏈條短暫性導致初步農旅融合為當地創造的價值有限。因此,在共建共享理念下,將旅游和農業深度結合,建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休閑觀光、農業體驗、農事教學、特色產品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從單一產業環節向全面產業節點拓展,進而打造出可游賞、可品味、可體驗、可創收的多元化產品。
農旅融合對催生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實現生態宜居,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所提出的共建共享理念是其產業生態發展的思想引領,“產業基礎+本土文化”的建設原則是突出農旅特色的關鍵,農旅融合的一體化建設是農旅產業改革、發展的目標驅動,將有利于改善因非秩序化、不規模化產業經營亂象而導致的混戰局面,從而營造“村美、民富、情濃、產旺”的生態格局。
農旅一體化建設過程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改革,即農旅一體化綜合體建設過程中關于如何適應市場和產業的相關問題。在共建共享理念下要進行農旅一體化綜合體改革,就必須創新改革思維理念,然后探究在此過程中勢必要進行改革的要素,最后選擇恰當的模式實現發展。
實現農旅一體化綜合體建設不能慣用1+1>2的常規思維模式。在全域旅游大發展和共享經濟新時代,務必要改變“重經濟、輕生態、無序性、庸俗化”的農旅發展現象,形成“政府引導+市場調節+農民自治+社會協同”的共建共享合作組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以共建共享的理念融會貫通,做到經濟與生態并重,并在發展過程避免庸俗化現象,以實現要素間的深度融合,產業間的價值延伸,確保企業、農民需求滿足,普惠發展成果。
與傳統農業相較而言,農旅一體化在資金、技術、知識方面的密集性體現得更為顯著。傳統農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靠資源消耗、產品加工來創造最終價值,而農旅一體化主要是通過創意和智慧,把農業、生產、技術、市場與創新結合,創造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因此,在進行農旅一體化綜合體建設中,必須在開放性、智慧化和創意性的思維引導下,更注重強調個性化、智能化和體驗化,運用最新的農旅信息技術滿足農旅一體化建設市場需求。個性化即展現農旅創新特色,融健康與生活于農旅一體化發展;智能化即運用信息化技術使得農旅一體化在生產、管理、銷售等環節更加智能;體驗化即在農旅一體化改革過程中更加注重創造空間體驗、活動體驗、產品功能體驗和農業服務的體驗。
從本質上講,農旅一體化綜合體是一個特殊的鄉村旅游產業集聚區,這種特殊性又會因其核心資源的不同分為區域市場依托型、特色資源吸引型、景區發展帶動型、特色產業主導型四種類型。選擇何種模式并非簡單拍腦袋決策,而是在綜合分析本地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融合的優勢要素后,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在共建共享理念下進行農旅一體化綜合體建設不僅要考量區域特色,更要把握消費需求熱點。選擇區域特色要素時,不僅要深挖本土文化和資源屬性,還要對周邊及類似區域資源進行調研,避開同質化現象。在對接市場時,特色產品開發應針對目標市場,滿足目標市場需求。
農旅一體化是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是實現產業融合的新手段。因此,在共建共享理念下進行農旅一體化綜合體建設,應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合理開發利用農旅資源和土地資源,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形態,從而創造更多的使用價值,增加就業機會。
在農旅資源挖掘、整合過程中,我們應找準地區優勢發展創意農業,開發新型農田景觀、開展農事節慶活動,發展農業主題公園,并運用科技創新來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藝術。為增強農旅融合體驗性,按照城市公園思路鏈接農產品和農業生產場所進行總體設計,打造主題鮮明的休閑旅游場所,并結合地區鄉風民俗和節日慶典起來,提升體驗性和消費性。
隨著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農旅融合作為鄉村旅游的一種發展形式,勢必需要一個有力的發展管理機構。從利益聯結來講,農民合作開發是目前最為恰當的方式。鄉村旅游合作社就相當于每個村落的旅游管理中心,可以實現統一接待、統一經營、統一均衡客源、統一管理、統一宣傳促銷等目標,有效解決鄉村旅游接待過程中爭搶客源及游客需求和投訴等問題,成為未來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方向。
農旅融合的產物最終需推向市場,因此“向企業化經營方向發展”成為合作社今后發揮對接市場環節,了解市場需求,處理市場矛盾的重要方向。農民合作開發的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組織探尋企業化發展模式,不僅能夠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旅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其創設及發展還有助于推動進一步優化鄉村旅游市場秩序,促進鄉村旅游的組織化建設和產業化經營,實現鄉村旅游的品牌化建設,并提升鄉村旅游的融資和吸引投資的能力,強化專業化和企業化發展。
農旅一體化綜合體建設過程,要處理好農業和旅游之間的關系,既不能弱化農業資源優勢,又不能只憑旅游造勢。所以,在發展過程中,農業一定要發揮資源基礎作用,通過旅游發展方式和融合帶動效應,促進農業生產實現整體性改觀和融合性發展。
農村在進行農旅一體化綜合體改革過程,要充分利用政府、企業、社會和農民自身的四方合作,盡可能拓寬投融資渠道,改善投、融資環境。當前鄉村人居環境相較以往有了較大改善,今后更大的著力點應該放在人文環境和人居環境的協調發展,從提升人文素養方面強化人居環境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通過共建共享理念進行農旅一體化綜合體改革將有利于轉變固有的發展思維模式,以農促旅,以旅興農,促進地方經濟的良性發展,推動生態格局的構建,進而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帶動更多的就業人口,提高農民的生活指標和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