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山
南京浦口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南京 211800
產教融合對于培養專業人才而言具有積極的優勢,在多方合作、注重實效以及試點先行的原則保障下,產教融合更好地展示了教育價值。通過校企協同開展人才培養、對接產業開展人才培養、牽手行業開展教師培養以及多方合作構建體系等途徑,讓產教融合教育形式在文旅人才培養中發揮更大的促進作用。
產教融合是在傳統教育體系基礎上,將社會實踐引入到學校中,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接觸到與專業相關的職業工作內容,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未來的工作內容和需求,并在專業知識學習中有的放矢,提高教育的整體成效。在產教融合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將課堂與崗位進行融合,而學校則要積極與社會開展合作。通過將學校、企業、政府等相關機構進行聯合,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為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提供積極的助力[1]。
產教融合教育必須注重實效性,產教融合不應當僅僅流于表面或者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要在教育發展中,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真正發揮作用。產教融合在文旅人才培養中,要立足于文旅產業需求,因地制宜地開展實踐教育活動。由于文旅人才培養與文旅產業發展具有緊密的聯系性,因此在產教融合中要始終將文旅產業需求作為核心,并在文旅實踐中全面了解文旅企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在知識素養、技能素養、實踐素養和職業素養方面綜合進行教育,提高文旅人才的整體水平[2]。產教融合是一種教育改革與創新,在產教融合中要打開教育通道,讓學校與社會接軌,將社會上對文旅人才的認證等機制引入到教育體系中,如在文旅專業教學時,學生不僅要完成學校指定的課程并通過考核,同時也要積極參與職業認證,在畢業的同時能夠拿到學校頒發的畢業證和職業證書,這對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更好地完成文旅項目工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產教融合教育改革,要符合試點先行的原則。試點先行能夠通過試點方式,在試點產教融合教育時,能夠發現其中的不足,從而可以及時進行糾正,為普及產教融合奠定基礎。如果最開始改革時就全面普及,一旦出現問題將會造成教育發展的阻力,影響到文旅人才培養的銜接。在試點先行原則中,可以對于一些重點學校進行試點,這樣能夠更好地進行產教融合效果的調研,總結試點經驗,為全面推行產教融合提供助力。
1 建立實訓平臺
產教融入教育中,非常關鍵的環節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作為產教融合發展的基礎,需要協同合作建立實訓平臺。實訓平臺可以基于學校教育整體目標,將文旅專業內容與企業實習進行結合,讓學生能夠利用實訓平臺完成文旅項目,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實訓平臺具有學校和企業的聯合性,也就是在實訓平臺中,學生可以通過真實的文旅項目來進行模擬實踐。企業可以依據教育原則,向實訓平臺發布真實的文旅項目,如在酒店管理方面,要如何打造讓客戶滿意的酒店服務內容,讓游客住在酒店中能夠有賓至如歸之感等。這些內容是酒店在旅游產業中需要解決的,那么將這些實際問題拿到實訓平臺上,讓學生來完成方案制定等,從而可以讓學生直接接觸到真實的文旅管理工作內容,了解到文旅專業的應用價值。在依托于文旅企業構建實訓平臺時,要能夠從專業課程層面進行深入開發和創新[3]。
2 建設實習基地
實習基地是企業在校企合作中,利用自身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校企協同培養文旅人才中,企業所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企業能夠提供學校所不具備的真實實踐場所,讓學生在真正的文旅服務工作中感受專業素質和要求。文旅產業形式多樣,如酒店、餐飲、民宿、旅游項目、旅游文創等,這些產業內容無法在課堂中向學生詳細講述,只有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到文旅實習基地中去實地參與,才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4]。
3 開發研究基地
文旅產業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提高文旅服務水平時,可以基于產教融合教育模式,通過學校和企業合作開發文旅研究基地,利用學校研發力量和企業對文旅領域的實際經驗,共創文旅發展的新篇章。文旅研究基地,也可以成為培養高素質文旅人才的重要場所。在文旅研究基地中,企業可以提供現有的文旅服務項目,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開展項目研究,通過研究來優化文旅產業內容,促使文旅服務質量提高,文旅項目范圍擴大。
1 多元化人才選擇
產教融合教育發展中,應當為學生和企業提供有效的對接路徑,并讓雙方能夠雙向選擇。通過對接產業來培養人才,可以使學校畢業生更加符合文旅企業的需求。對接產業方式的人才培養,是在學生在校期間就與文旅企業達成初步意向,學校可以選擇文旅企業,同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文旅職業方向,如酒店管理、文創產品開發等,這樣能夠使學生對職業規劃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同時也能夠使企業更好地配置人才,實現雙贏的目的。
2 開展學徒制教育
產教融合辦學中,需要對接產業來補充課程教育中的不足。對接產業可以讓企業更好地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可以為文旅教育提供有經驗的“師傅”,在帶動學生掌握文旅專業知識時,能夠基于實際工作崗位來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將知識結構進行深化,從知識表層深入到實踐深層。對接產業過程中,學生進入到企業工作環境,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完成一定的文旅工作,可以強化學生對于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效果。
文旅專業教育中,教師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中,學校教師普遍不具有相關的工作經驗,這就會造成產教融合教育中,教師難以在課堂中更好地滲透實踐方面的內容,造成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認知的斷層。在產教融合的長遠發展中,需要積極引入文旅產業的精英,在職業精英帶領下,幫助教師能夠全面掌握文旅產業的實際情況。在進行文旅產業教師培養時,也可以直接引入專業的文旅企業團隊,通過讓企業精英走進課堂參與教學,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學習體驗[5]。
產教融合教育模式中,需要多方合作來完成文旅人才的培養。在多方合作中,應當構建具有多方聯動性質的保障體系,能夠在教育實踐中提供保障支持。學校作為產教融合的牽頭人,要從領導層到教師層,都能夠將產教融合作為教育方針予以執行。學校領導應當為產教融合提供制度支持,并建立專門管理產教融合教育的小組,由校長作為小組組長,在具體的融合實踐中開展調研和監督。產教融合中必然涉及到教育經費,學校應當在教育資金中專門劃撥用于產教融合探索和實踐的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教育設施的改善、實踐基地的使用等方面[6]。
產教融合是教育發展的一種探索,在文旅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要積極認識到產教融合帶來的新機遇。產教融合打破了傳統教育被限制在課堂的壁壘,通過在學校和企業之間搭建橋梁,讓學生能夠在專業學習中,更好地結合理論和實踐,提高自身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