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俊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江蘇蘇州 215008
目前,全球新冠感染人數仍在不斷增加。新冠疫情的蔓延對旅游業產生了深刻影響[1]。面對越發嚴重的新冠疫情,各國政府相繼出臺相關規定,禁止大規模的聚會,限制出行,有的國家甚至出臺了封鎖城市的規定。航班的管控也更為嚴格,特別是乘坐國際航班,需要提前進行核酸檢測,有的航班因為出現陽性病例而發生熔斷[2]。在此背景下,旅游者外出到旅游地觀光游覽面臨種種難題。旅游業面臨的巨大危機迅速蔓延旅游教育行業[3]。旅游行業面臨的危機所產生的恐慌和迷茫,像病毒一樣在學生的心中蔓延,對旅游業的管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展開[4]。
PEST分析是研究行業所處宏觀經濟環境的一種方法,其中P代表政治環境,E代表經濟環境,S代表社會環境,T代表技術環境[5]。由于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當前旅游業已進入“旅游+”階段,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旅游業受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因而旅游教育也受經濟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新冠疫情對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因此,用PEST模型分析新冠疫情對旅游教育的影響是合理的[6]。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旅游者的出行意愿下降,旅游景區、旅游飯店、酒店等部門失去了源源不斷的客源,旅游相關行業的經營一片慘淡。目前旅游業的發展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7]。國外疫情狀況越發嚴重的現實制約了出境游的正常進行。政策的管制將通過學生的心理預期影響旅游教育行業。學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個人素質與綜合能力,從而在未來獲得在各類旅游單位從事導游、酒店管理等工作的機會,能夠滿足自我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等各層次的需求。目前,新冠疫情的蔓延對旅游業的正常發展產生了影響,學生的心理變化影響學生的專業選擇行為。原本對旅游專業抱有興趣的學生不得不面對疫情現狀,轉而報考其他專業。部分在讀的學生甚至采取更換專業的措施,減少將來就業的壓力。另一方面,景區對游客數量實行嚴格的管控和學校對學生外出的管控,制約了旅游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旅游教育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不論是從事旅游研究活動還是從事旅游實踐活動,都需要對研究區或者旅游景區進行實地的考察調研,親身感受景點的內涵和底蘊[8]。只有通過實地考察,學生才能加深對旅游產品的認知,不斷提高智商、情商、美商,才能不斷提升愛國情懷、責任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和誠信意識等綜合素質。僅僅通過線上教學和課本教學,學生不能體會到景點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傳承,不能形成對景點美學的全面感知[9]。
新冠疫情的蔓延使旅游業的格局發生巨大的改變,也改變了旅游業人才的供需狀況。近幾年,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獲得快速發展,對各類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是,新冠肺炎的出現使得不少旅游企業從市場中出清,航空管制和出入境限制使得消費者選擇國內旅游代替出境游。在此背景下,國內旅游蓬勃發展。經濟社會對從事出境旅游業務人才的需求急劇下降。旅游市場對旅游人才需求的變化必然帶來旅游人才供給的變化。旅游教育發展的速度、質量、格局和方向決定了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方向。此外,市場對旅游人才需求總量的減少,導致對旅游教育的投入減少。
“旅游+”時代,旅游企業需要旅游人才具有創新性、綜合性和多樣性,這就要求在旅游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崗位就業能力[10]。學生崗位就業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需要學校、企業和景區等多主體協作的過程,缺少了企業、景區的配合和參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將不到有效的鍛煉。
人的行為和選擇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網絡、報紙、微博等媒體上出現的關于疫情對旅游業前景影響擔憂的看法影響著學校、老師、學生、家長、企業和公眾對旅游業的認知和決策,也影響著相關教育教學資源在旅游業教學中的配置。個體的認知通過社會輿論和社會網絡在人群中傳遞,影響著旅游教育所需的物質、資金和人力投入[11]。導游工作需要面向客戶進行服務,但是新冠疫情導致旅游者對陌生人的健康狀況產生擔憂,不利于旅游者和參與實踐實習的學生的溝通。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新冠疫情的發展加速了旅游教學采取信息化手段的速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旅游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旅游教育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12]。現代信息技術的涌現改變了旅游教育的形態。旅游教育與信息技術融合使學生在線上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到與旅游專業相關的各種知識[13]。但是,旅游業本質上是服務業,是一項關聯性很強的綜合性產業,并且是一項需要文化底蘊支撐的行業。VR、MR等技術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旅游教學與旅游景區實踐的內在聯系,不利于學生形成對景區文化的感知,不利于學生形成對旅游業系統的認知,也不利于學生面向市場需求培養自我的綜合能力。由于新冠的影響,導游技能培訓和導游服務技能大賽改成線上進行,雖然減少了差旅等費用的支出,但是不利于導師與學生深度交流溝通,不利于導師發現學生在導游服務技能方面的欠缺。
當前我國旅游業已發展到“旅游+”的階段,旅游業在與其他行業對接的過程中,面臨自身結構的調整,同時還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沖擊與挑戰,需要通過旅游教育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因此,相關院校需要加強對學生和家長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對旅游行業的信心;立足實際,通過完善教學重點調整體系,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完善職業綜合培養體系,提供二次就業選擇機會;合理利用現代技術,提高旅游教育教學質量等措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旅游業健康穩定地發展。
疫情背景下,制約旅游教育行業發展的根本因素是學生和家長對旅游業行業信心的喪失。因此需要學校和老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市場對專業的需求融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對未來就業和工作的信心。
旅游教育教學要以學生的素質提升與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旅游業供給側改革提供人才動力。新冠疫情對旅游教育行業的沖擊,本質上是由旅游教育行業的脆弱性造成的,根本上是由于旅游教育教學脫離了社會現實需求。現有的旅游教育體系比較固化,難以根據社會現實的變化適時調整教育的側重點。因此,需要設計專門的教育培養方案調整制度,能夠根據時代的變化和社會需求的變化自發調整人才的培養模式和知識結構。當前,需要面向國內旅游業務的展開進行教育教學的重點的排布。一方面,短期內能夠滿足學生從事旅游工作所需掌握技能的需求,滿足國內旅游業的發展和穩定對導游、酒店管理人員、餐飲服務人員等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能夠給旅游業的進步和發展提供原動力。
當前,市場主體對旅游教育持擔憂態度的重要原因就是旅游行業受重大因素影響的風險較大。由于行業間存在進入壁壘,即使是在旅游行業內部,導游業、餐飲業、酒店管理、住宿業等不同部門的工作內容和所需要的專業技能也存在較大差異。面對市場需求的波動,從業者難以調整自己的專業技能。因此,在旅游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多在企業中參與實踐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實習中系統體驗導游業、餐飲業、酒店管理、住宿業等不同部門的工作。
除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加強旅游全行業的教學實踐外,還需要通過職業后續培訓增加旅游從業人員的選擇機會。相關院校可以通過開辦各種在職培訓班,為從事旅游工作的相關人員提供在旅游業內進行二次選擇的機會。比如:疫情發生后,可以通過技能培訓等措施幫助原本從事出境游業務的導游獲得從事國內導游業務或者國內酒店管理等業務的能力。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旅游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VR技術、MR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旅游教育中的應用,不僅使得學生能夠足不出戶體驗多個旅游景區,而且能夠在信息系統中將與景區相關的歷史、文化等知識融合起來,通過這種交互式的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僅僅依靠線上教學,不能實現旅游教育的目標。由于旅游教學的實操性較強,線上教學難以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需要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結合起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可以通過線上教學講授旅游學的理論、文化與禮儀的注意點等專業知識,然后通過線下的實訓、旅游景區的觀光游覽以及企業的實習鍛煉,讓學生親身體驗客戶的需求、企業的需要和社會文化傳承需求的意義。
旅游行業調整和新冠疫情對旅游教育帶來的影響是深刻而復雜的,只要相關院校和從事旅游教育的老師加強對學生和家長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對旅游行業的信心;立足實際,通過完善教學重點調整機制,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完善職業綜合培養體系,提供二次就業選擇機會;合理利用現代技術等措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就一定能克服當前旅游業和旅游教育行業面臨的困難,也一定能夠促進旅游業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