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琛 農麗穎
體醫融合背景下運動康復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思考——以賀州學院為例
廖 琛 農麗穎
(賀州學院旅游與體育健康學院,廣西 賀州 542800)
在體醫融合背景下,文章對賀州學院運動康復專業優點與不足的探討與分析,指出專業發展的不足之處在于: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理論知識過重;師資隊伍薄弱、教學缺少創新;實訓基地建設不足,實操器材難以保障;實習基地不固定,就業勢態不明朗。基于此提出對策:(1)借鑒優秀教學經驗;(2)組建學生服務隊伍,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念;(3)加強醫學理論基礎;(4)加強教師專業培訓和專業康復技能人才引進;(5)建立健全醫體實訓基地。
運動康復;人才培養;發展;體醫融合
2016年推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隨著“體醫結合”熱度不斷升溫,把體育和醫藥相結合,作為一種新的公共服務概念來研究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把體育與醫藥融合來研究更符合當前體育事業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趨勢,因為體育的發展能夠更好的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而醫療水平的提高也能夠更好的促進現代體育的良性發展,它們可以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更好的為人民群眾服務,提高全民健康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運動康復專業是新興的體育和醫學交叉結合的前言學科,為我國健身康復人才緊缺局面而開設。賀州市作為中國第一個世界長壽市,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所以在大健康背景下運動康復專業的發展更具有代表性和專業性,也對運動康復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更高要求,通過對賀州學院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為國內高校的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提供新思路。
賀州學院從辦學以來一直很重視運動康復專業的發展。學院運動康復教研部門通過專業定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師資、專業人才要求、教學設施、課程設置、運動康復專業就業前景、運動康復專業就業方向和特色課程和活動的開展,結合地方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模式。賀州學院運動康復專業于2017年4月正式開設,2017年9月并招收第一屆學生40人,截止目前有160名學生,有40名在實習的學生,還沒有畢業的學生。通過對學生的訪談了解到,學生對運動康復專業各方面的自我感覺良好,對專業的認可度比較高,從而奠定了學科發展的需要。
基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協同創新”理念辦學定位。以體育、健康和醫學“三位一體”的綜合性人才培養思路,根據健康狀況集預防、治療、訓練為一體;根據康復恢復程度(專業方向),集運動防護、康復治療、物理理療為一體,運動康復過程強調“身心同治,醫患一體”;康復專業的學生根據被訓練者的個體情況進行全面的身體指導和訓練,同時進行健康知識的宣傳??祻瓦\動既能預防疾病,又能加強身體的快速恢復,還能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賀州學院屬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專業設置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創新性,運動康復專業的辦學定位是立足賀州,服務廣西,面向粵港澳大灣區,依托賀州市的生態資源和世界長壽市的品牌效應,以社會需求為基礎,以健康養老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為廣西、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東盟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為地方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目前在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方面,仍然以學科體系構建專業課程,理論知識過重[1],課程結構不均衡,比例分配差異較大。運動康復專業開設通識類課程23門,專業類課程53門(其中15門體育類技能課程)、實踐類課程10門(包含入學教育、軍訓、公益、畢業教育)。在理論知識方面:運動康復專業學生接受的理論教學遠比實踐教學要多,而康復與醫療融合課程較少,基本以運動中出現的常規損傷理論居多,關于醫療方面的康復知識比較欠缺。在技術知識方面:康復專業學生在技能方面的知識也比較欠缺,實操的學時比例較少,不能確保學生的技能學習時間。雖然高??梢愿鶕鐣娜瞬判枨蟆W生就業創業的需要,自主開設自己的特色課程體系;但是理論教學一直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檢驗理論教學的標準,缺少哪方面的條件都不能成立。
師資隊伍一直是學科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體現一流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康復專業現在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該專業發展前景一致被業內人士看好,人才培養層次以本科生為主。目前運動康復教研室有在職在編教師8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及以下職稱5人)和外聘賀州市各大醫院醫師9人(其中主任醫師7人、主治醫師2人)對運動康復專業的學生進行授課,能夠基本滿足教學需求。而國內在運動康復專業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才數量極少,難以滿足高校運動康復專業師資配備需求,引進高端比較困難,同時造成了有些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和師資匱乏的現象。此外,運動康復專業教師對醫療知識了解較少,外聘醫師對運動康復的知識也較少,缺乏兩者兼顧型的專業教師;而通過與相關教師的交談了解到教師的專業技術不足,相關培訓和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較少,吸取前沿性的知識相對閉塞,嚴重影響了康復知識的定位及更新。教師的教學一直屬于探索式教學為主,相對保守,缺少前瞻性教學技術。
實訓基地是提升學生康復技能的基礎。運動康復技能是運動康復人才的立足之本,實踐能力是運動康復專業的內在要求與發展根基[2]??祻图寄苁沁\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在實際應用中,突出實踐能力則是康復專業的內在要求,也是運動康復專業發展的根本所在。對于康復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實踐動手能力越強,就業前景也就越好[3]。賀州學院運動康復專業的體醫結合的康復服務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相關的實操還比較少,還沒有形成固定教學模式。另外校內的康復實訓器材較少,高端的康復實訓器材更少,只能基本滿足教學需求;校外對接醫院的實訓基地難以保證學生正常的日常實踐??祻徒萄惺腋鶕嶋H情況,安排學生參加市內、校內體育賽事后勤服務隊,以及與其他訓練機構合作,為不同人群提供訓前、訓后的康復治療;通過課后安排同學之間的康復技能訓練,給予學生提升技能的最大空間,這是比較好的方法。
實習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見習、二是實習。無論是見習還是實習,主要目標就是通過康復理論與技術的有效結合,反復訓練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加上賀州市位于三省交界并利用地理優勢,運動康復教研室與廣東發達地區的康復理療機構洽談進行長期有效合作,為學生實習基地提供保障,并可以接觸更多運動康復專業的前沿知識。雖然運動康復專業還沒有畢業和就業的學生,但是通過目前2017級康復專業學生的實習地點及崗位觀測,發達地區對運動康復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擁有的就業崗位相對較多,從分析來看就業前景還是比較好的,給予教師和學生充足的就業信心。
借鑒教學經驗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渠道,也是學生獲得的知識的途徑之一。首先,加強與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其他院校聯系,加強經驗交流,從理論和技術方面不斷習長補短,找到屬于自己的特色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師們應在原有的教學理念基礎上,轉變培養體育類專業人才的教育觀念,在教學方式、方法和思路等方面突出運動康復專業的特點[4];通過搭建國內運動康復專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探討國內外前沿的學術問題。其次,聯系各大優秀醫院,建立體醫康復交流主題平臺及面對面交流,邀請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到校進行現場經驗傳授和指導。
我國有約5千萬左右的殘障人士需康復服務,超過2億慢性病患者,壯大的群體給予我國運動康復專業提出了新要求,康復服務需求已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目前我國社區服務正朝著市場化運營趨勢發展,社區管委會也在尋求利于市民健康生活的合作機構。首先,學院需根據賀州市內的康復需求,積極組建校內康復理療小隊,定期到醫院、社區進行康復服務,體現地方服務需求,同時可以大力宣傳康復專業知識,通過服務提升學院運動康復專業知名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踐機會。其次,康復服務隊伍的服務要由市內擴展到區內和區外,保證市內康復服務的同時積極聯系區內和區外康復服務需求單位,擴大需求及影響力。再次,通過康復服務實踐,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以及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激勵學生學習理論和實踐。
運動康復涉及到的知識很廣泛,除了學習體育運動、運動康復知識外還需要學習醫學理論知識作為支撐,但醫學又分為中醫和西醫,所以要求教師和學生對知識的攝取不能單停留在體育理論基礎,更需要具備一定的醫學理論,所以必須增設醫學理論知識。首先,學院需要招聘或聘請有經驗的醫生對康復專業學生進行系統的康復理論課程學習,同時增加學生的臨床理論課程并進行實操。其次,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做好體育運動與醫學專業的細分工作,從小事做起,構建運動康復教學的大框架,使學校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在遵循科學規范制度下實現教學工作的順利運行[6]。再次,利用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試行醫師進校教學和師生走出去學習的模式,盡可能讓學生學會更多的醫學理論知識。
首先,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專業的師資隊伍,加強教師的理論和技能培訓勢在必行,可為校內運動康復專業老師多提供進修的機會。通過走出去或請進來的方式去學習國內外最頂尖、最先進的理論知識與技能經驗,提高運動康復專業老師的自身綜合素質與業務水平,讓教師在運動康復領域學到專業和前沿的新知識,為康復專業奠定學科發展基礎,促進運動康復專業向前發展的動力充足。其次,通過醫學或康復專業高層次人才引進帶動運動康復專業發展,學科發展的主要核心是人才,有人才的支撐才可以更好的穩定目前緊張的局面,康復技能是學科發展的核心技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大力引進康復技能型人才,為學科發展組建強度團隊。
運動康復專業屬于新型的交叉學科,集醫學康復和運動健康的跨學科優勢,實用性強[7]。首先,通過實訓康復中心建設滿足教學的基礎上增加醫療方面的設備,或與固定醫院合作建設,幫助運動康復專業解決急需的問題。其次,以康復中心經營為契機,健全實訓基地管理制度,提升學生醫體康復技能和理論的同時可以獲得一定的報酬,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通過精準定位合作戰略模式,建立運動康復專業產學研合作戰略聯盟和政府、學校主體主導型產學研合作基地[8],加強以學校為中心的多邊合作關系,促進多方位合作辦學。
本文立足于賀州學院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研究,通過學科發展定位,揭示目前賀州學院運動康復專業辦學以來存在的實際問題并進行深入剖析,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適合學院運動康復專業發展的對策。賀州學院運動康復專業經過四年的辦學已從最初的探索階段進入到了提升階段,距離其他高水平院校的同類專業還有一定差距,需要盡快解決高水平師資和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的問題,培育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型人才。
[1]張華,李青梅,王聰,等.協同創新理念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以嶺南師范學院亞洲潛水學院為例[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3(3):371-378.
[2]李沛,葉強.體醫融合視域下運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遼寧體育科技,2020,42(2):115-119.
[3]李志偉.大健康產業視野下我國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J].昌吉學院學報,2019(1):88-91.
[4]國英男,張玉蘭,房璐,等.我國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5):15-16.
[5]王楓葉.政府主導下的社區衛生服務市場化管理模式[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4):23-25.
[6]王定宣,陳巧玉,彭博.中國運動康復專業人才需求與培養現狀調查[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42(2):103-109.
[7]關彩霞,王曉曦.大健康背景下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現狀分析[J].運動精品,2019,38(5):41-42.
[8]姜亮亮.高等體育院校產學研發展現狀及結合方式探究:以上海體育學院為例[J].運動,2015.
Thoughts on Talent Training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Major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Medicine Integration-- Taking H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AO Chen, etal.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542800, Guangxi, China)
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體醫融合視閾下高校運動康復專業產學研創新模式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1C359)。
廖?。?988—),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康復、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