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昊 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
2011年至今,我省全面實施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省內各個院校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舉措,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面對不同的需求,我們必須敢于改革來應變出現的問題,增強自身條件努力滿足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求。體育教育專業不僅是對自我能力的要求,同時還需要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在不斷地改革和自我提升中結合中小學體育課程大綱更好地完成體育課堂的教學任務。面對新的形勢我們要有新舉措。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改動。更加有效的提升學生黨身體素質和個人能力,更好地達到體育教育的目的。
雙師型體育教師自從提出以來,省內各個高校對于如何做還不是十分清楚。對于他的定義也沒有得到一個統一的說法。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實際實踐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更加詳細的定義。所以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更加要注重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在“雙師型”體育教師這個定義沒有統一之前必然會對在崗教師的工作評價產生部分影響。因此作為體育教師要堅定信念,時刻保持工作熱情。在西方發達國家,高校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能夠得到較多的鍛煉機會,體育教學的科研方面較多都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從而能夠很好地教育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使學生得到實踐教學的經驗分享。我國高校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研究,大多是從教學理論、教材教法的角度入手。要讓體育教學研究更“接地氣”,就要形成高校體育教師既有體育教學的科研能力又要有基礎教育的教學實踐經驗的發展模式,做到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中小學體育教學需求的有機結合。
目前我省的體育教育師資情況不容樂觀,兩極分化情況明顯,其中理論課教師具有碩士或者博士學歷,是經過體育大學等教育系統在完善的學科體系下培養而來,自然而然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實操能力相對于理論就不夠成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能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自然而然達不到從理論到實踐的結合。因此對于學生的知識增長并不十分恰當。另一部分是術科教師,大多數有很好的運動生涯背景。多數為省隊或者專業運動隊退役運動員。長期的專業訓練自然而然擁有豐富的個人訓練經驗以及相對高技術水平的運動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注重實踐而不注重理論。學生們十分感嘆老師的技藝嫻熟。但是教學理論水平不能實際需求,因此在這種極端形式下并不能實現“1+1>2”的結果。相反,部分學生可能會因為理論與實踐不能有效結合而感到無所適從。這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體育教育專業是培養中小學體育教師的重要形式,在當代體育教學改革大趨勢的影響下對培養未來體育教師的體育教育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應具備體育教師的基本能力外還應具備體育實踐技能的指導能力,只有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有效的結合起來,才能適應現代中小學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師的新要求。當前我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實習階段主要表現出課堂教學的方式偏于結構化,沒有達到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是課堂授課方式轉變的能力較弱,課堂教學的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對于“雙師型”教師培養是學校及相關單位工作的重中之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雙師型”教學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并有針對性的過程。先從教師自身來說,體教專業教師的培訓多以自身專項技術為主,缺乏跨行業之間溝通和交流。與此同時,每一位體育老師要做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相融合,既能在校內講好理論知識又能在企業和實訓中做好指導。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做到既是學術老師,又是產業老師。這就需要加大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力度讓老師逐步向雙師型教師轉變。
“雙師型”教師在當前形勢下是我們十分需要的,為了更好地培養,我們需要搭建一個共享平臺,院校需要注重學校和企業的結合,更好的服務于我們對于教師的培養。就當前形勢而言,大多數院校在與當地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并不是十分有誠意,缺乏深度。因此,多數普通老師在向“雙師型”教師轉變的過程中缺乏更有效途徑。其中的主要問題在于,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與院校的合作中可能要采取保守態度,不能更好地促進普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甚至也不愿意向在職教師提供掛職鍛煉機會了。
對于“雙師型”體育教師,學校要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和應用型教師培養,以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為目的,雖然教的是今天的學生,但是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適應明天的工作。學校應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和方法,安排教師進入企業,在企業進行進一步鍛煉,同時還要有企業教師來學校,由此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企業教師主要擔任實務課和技能課。體育學院教師大部分是從院校到院校,國家師范教育對于應用型人才教育并不多,大部分老師都需要面臨普教到“雙師型”轉變,所以學校要健全“雙師型”教師培訓制度,提出合理的獎勵機制,安排專業教師更多的參與社會組織活動和民間體育賽事,通過進一步接觸基層體育工作者,了解民間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方法和群眾需求,同時把實踐內容融入在以后的教學中去。
“內培外引”是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必要舉措,顧名思義學校教育體系內要注重對各個類型專職教師的培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真正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要注重校外引進行業內的知名專家和高水平運動員,作為我校的外部支援。內外兼修,共同助力師資隊伍的建設。學校要多方面發展,在注重校內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也要積極促進與當地體育俱樂部和相關企業的合作和溝通。不定期邀請業內專家學者來向學生們普及行業內最新的技術以及學術探討和交流。在提升教師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們的個人能力有所提升??傊?,多種方法結合也是為了構建體育教師隊伍,整合社會組織、企業、體育協會等,能夠更有利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個人能力以及教學方法,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致力于教育教學工作。
“雙師型”體育教師培養不僅需要校內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也需要社會的多方力量與幫助。我們的體育教師需要一個平臺來進行社會實踐。只有走出校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在社會組織中得到實踐,并能夠適當的起到應有的作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才能實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才能證明理論是可行的。高校也要注重校內外合作,加強與社會體育協會等部門合作,促進雙方互惠互利。才能讓高校的教師隊伍在社會組織中獲得更多的實習與實踐機會,讓更多的高校教師在社會組織內積極努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側面推動和促進體育教學的改革。整體提升師資隊伍的人才質量和教學能力。
要不斷完善教師評價標準體系,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以“雙師”素質為導向,改革新教師準入制度,建立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方式展開公開招聘應聘機制,讓校內教師認清當前嚴峻形勢。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行業激烈的競爭機制,高校教師不再是“鐵飯碗”,越來越多的人才涌進學校,教師考核制度的標準也越來越高,所以高校教師要有危機意識和終身學習意識,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考核證書也出現了審核制,“一考定終身”的證書也會慢慢被取代,每個周期的考核對于專業教師也是不斷發展的過程。
在目前新形勢下,高校教師要對于自身情況有清晰認知,從職業技能、學歷提升、校外實踐等多方面總結個人情況,努力提升個人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校內要注重多方面開展教育培訓工作,將各個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只有反復操練才能提升整體的教學能力。不止如此,師資隊伍在校內實踐的同時也要結合與社會的學術交流和溝通,不斷提升專業素質,教學能力,更好地滿足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溝通是進步的橋梁,增加高校間教師的有效溝通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后教師的職業素養也十分重要,要培養教師隊伍責任感,歸屬感,努力實現自身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