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芯箔
(西京學院,陜西 西安710123)
全球化是21世紀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文化多樣化的特點與多樣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叭∑渚A,去其糟粕”這一理念讓文化多元化發展獲得更廣闊的空間。但必須明白的是,文化多元化是一把雙刃劍,高校必須在認識到多元化優點的同時(文化多元化能夠幫助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對其知識面與視野進行拓寬,讓大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得到進一步培養),對其消極的一面有充分的認識,例如其中隱含的消極思想和腐朽思想。這些思想的輸入,會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等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部分立場不夠堅定的大學生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其理想信念發生了動搖,在面對當前事物時,變得不知所措,信念模糊[1]。另外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在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無法對文化的優劣進行理性區分,從而出現了理解上以及思想上的偏差,過度推崇享樂主義,不僅如此,更有甚者還認為這樣的精神在當下的社會發展中毫無意義,認為必須活在當前,享受當下,沒有必要為遙不可及的今后作打算[2]。
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本研究將問題劃分為兩個大類:第一類是思想方面的問題,第二類是外界帶來的影響。
首先是大學生的思想尚未完全定型,存在不確定性。21世紀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學生當前所處的環境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高校學生處于這樣的環境中,思想出現波動并不少見。我國在目前尚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關系等方方面面錯綜復雜,社會上各種思想與文化的碰撞更是刀光劍影。大學生由于自身閱歷淺的緣故在思想方面尚未成熟,因此在面對各類問題的時候,經常缺乏客觀、理性的分析,而表現出片面和主觀,在是非的辨別上容易人云亦云,一旦受到外部文化的大量灌輸,原本的思想觀念容易受到沖擊。當代大學生在面對現實情況與自己的思想觀念不相符甚至產生沖突的時候,思想處于激烈交鋒的狀態,在問題的處理上,就比較容易過激。
其次是大學生的思想具有多元化特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21世紀已經成為一個科技的時代、信息的時代,學生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與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了解外界的渠道也越來越多。這就使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開放性越來越強,并且多樣性、多元化的特質也越來越明顯。他們在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接受程度高,在面對社會實踐或者社會熱點問題的時候,更喜歡站在多種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和判斷。自從高校擴招之后,大學生人數急速增加,天南海北的學生匯聚在一起,不論是學生的生活習慣,還是思想觀念,甚至于學生的能力及素質都存在較大差異,高校教育從傳統的精英教育模式從大眾化教育進行轉變。高校學生管理在這個大背景之下,若仍舊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則會與當前實際情況不相適應,在管理上顯得力不從心[3]。
此外,部分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律意識。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占多數,在以往的成長經歷中,受到父母及上一代長輩的愛護,導致其在生活中以及學習中缺乏自主性,需要人監督,而這樣的情況使學生進入大學這個較為寬松的環境后,其缺乏自律意識的問題會被成倍放大。所以在大學生校園中,我們不難發現有這樣一少部分學生缺乏紀律觀念,在上學期間不能對自己進行嚴格要求,缺課、遲到、早退等現象屢見不鮮。
最后是對網絡的過分依賴。互聯網的發展讓大學生與世界和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讓學生有更多的渠道獲取消息,這從側面可以反映出學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學習中對電子產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由于網絡世界虛幻且龐大,與現實世界的部分規則相違背,因此當學生受到挫折,或者受到網絡世界的吸引時,就容易陷入網絡世界,沉迷網絡世界難以自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意識形態中的主流思想,具有優越性和先進性。為了讓當代大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更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高校必須使其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以及管理過程中進行深入落實,凸顯其在當前社會思潮中引領者的重要地位。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腐朽文化滲透進優化文化、消極文化與積極文化相互拉扯、落伍文化偽裝成先進文化等,對于當代思想還不夠成熟的大學生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著指引作用,可以幫助大學生透過現象認清本質,明辨是非。再加上部分心懷叵測的西方國家一直采用文化滲透的方式,對西方文化的“先進與文明”進行宣傳,通過音樂、影視、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滲透,這對于部分意志不堅定的高校學生而言,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使其動搖自身的思想意識,若不加干預,則容易朝著崇洋媚外的方向發展[4]。所以在對高校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重視其主導地位和作用。
創新主體應該具備正面的價值觀以及較好的文化素質,具備良好的心智以及長遠目光的能力。對主體進行創新能夠幫其產生創新的意識,這與創新主體對學生管理工作的了解程度有關,也與創新主體的文化素質有關。最后需要對高校內部的基礎管理進行夯實。創新不是空中樓閣,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基礎上才能有效落地,因此管理創新的前提就是做好基礎管理,只有做好基礎管理才能將內部方方面面的關系厘清,才能掃清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障礙,讓管理朝著更高層次邁進,最終達到為高校學生管理營造全新的、良好的管理氛圍的目的。
激勵對于任何工作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單位管理者的天賦與能力并不會對單位的價值起到直接作用,因此,不論這個單位擁有多少硬件設施,如果這些操作硬件設施的管理人員不主動對其進行操作,那么設備就毫無作用可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同樣如此,學校應該對分配制度進行完善和落實,建立激勵制度,讓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這個過程中,高??梢酝ㄟ^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及評價制度,采用人才動態管理以及其他相關措施對學生管理工作者進行激勵。社會生活實踐表明,一個在沒有受到激勵的情況,只能發揮非常有限的能力;反之,當其受到一定的激勵,便能發揮更大的能力。
在管理活動中,集成管理是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中的,其管理范圍是全階段、全方位的,這樣的管理模式能夠讓管理活動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該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以柔化原理、動態開放性原理、協同躍進原理和模糊性原理為基礎的。集成化管理模式與其他模式相比,具有相當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通過更高的技術含量以及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對高科技的管理手段以及管理工具進行綜合運用,讓管理軟件與管理硬件之間的技術壁壘得以打破,使高校學生管理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放大[5]。
綜上所述,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不論是在現在還是在將來,都是人才的競爭。高校大學生作為一個國家的未來,是國家在今后發展中的珍貴人才資源。在實踐中對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改革和完善,為我國培養更多更加優秀的人才,這與國家的發展是緊密相關的。大學管理工作作為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質量是好是壞,能夠直觀反映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同時也是對管理工作水平進行衡量的重要參考指標。在新形勢、新狀態下,加強大學生的管理研究對于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