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杰,郝文利,郝巖
(1.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河北 承德067000;2.廣西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廣西 桂林541001)
如何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下去,是高職院校在社會需求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當前高職院校的主要研究方向[1]。為解決這一問題,許多高等職業院校對原學科進行了調整,但在調整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第一,專業設置管理機制不合理。近年來,人才需求的類型主要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情況而定,由于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導致人才市場也有一定的波動。為適應社會的發展,部分高職院校往往會根據社會的熱門需求對課程進行調整和增加,致使教師不能只深入研究一門課程,而必須不斷變換自己的研究課程,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第二,教學管理機制不合理。現階段部分高等職業院校在設置教學管理機構時,存在著高度的復雜性,以及權責不明確等問題。
第三,教育目標體系的制定缺乏科學性。部分高職院校設置教育目標體系充滿隨意性,跟不上時代步伐,無法達到市場經濟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并且部分高等職業院校相關管理者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意識還存在不足,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無法以教師為主體來實現教學目標。
因此,應加快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創新步伐。高等職業學校有效完成教學管理改革與創新的任務十分必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實現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就必須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創新與提升。只有在高質量的教育環境中,才能實現對人才的培養,科技水平才能發展[2]。因此,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創新是刻不容緩的任務,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引起重視,運用新的理念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教學方法,根據因材施教的要求,針對學生的特點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最終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
第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也應有所創新。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呈現快速增長勢頭,高等教育成為惠及大眾的教育。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新的形勢下,要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步伐,不能再照搬原有的教學管理模式,必須不斷創新改革。
第三,只有教學管理創新才能使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工作深入開展。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加大教學改革力度的同時,必須改革和創新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質量,使培養出的人才更具素質[3]。高職教育改革要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促進高職院校教學運行機制和教學管理體制的有效發展。
高等職業院校改革的方向主要是教育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4]。高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在創新與改革過程中,應注重管理理念、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內容。
第一,要逐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的工作,加強對競爭機制的關注。教師是最重要的環節,只有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就要求學校加強競爭激勵機制的建設,使教師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中。將學生自主選教制度引入學校,這教師的工作責任感和鉆研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要有效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都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要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教學秩序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就必須把教學管理隊伍的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5]。提高教學管理者的素質,要滿足以下要求:一是心理素質過硬;二是語言文字基礎扎實;三是必須掌握相應的計算機知識;四是能有意識地培養自身在創新方面的能力;五是明確現代比較前沿的管理方法和理論,且能為自身所用;六是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
第三,推動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實現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創新,最重要的是實現制度創新,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具體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課堂成績所占比例,逐步實現教考分離,改革考試方法,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素質,改革現行的考試模式;(2)逐步調整百分制,讓素質教育真正發揮作用;(3)考試的特殊功能必須在完善的制度和嚴格的管理下才能發揮出來,否則就會失去其自身的功能;(4)適當調整考試規范,并嚴格管理;(5)高等職業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應加強對學生課程成績的考核,特別是學生平時成績,更應重視考核;(6)學校、院系要建立統一的專業設置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校院兩級管理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定位決定了其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基本的、必要的理論基礎,企業、行業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新時期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宗旨。
為了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構建適應社會發展新時期的教學體系、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培養“有信心、有能力、有思想”的技術人才,培養企業需要的從事一線高技能工作并具有創新精神的專業技術人員。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專業的從教人員都在積極探索適合高職教育發展的道路。在新時期高職教育中,以能力為本的教育理念被引入項目式、任務式教學中。項目式教學是以教學案例與教學項目為載體,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共同操作、共同探討的一種教學活動。因此,如何設計教學案例與項目,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合理、持久、連貫、生動,使學生能夠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投入,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建立起自己的主體性,并最終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將作為提高高職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主要研究內容[6]。
1.情感互動有助于認知活動
在教學中,將預先設計好的問題導入課程內容,通過設計典型任務強化操作練習,設計環節引導學生合作探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每個典型任務必須圍繞一條完整的主線,使教學內容合理、連貫、緊湊。通過案例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模仿企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完成的實際任務,在這種有趣、逼真的項目式教學中,學生會遇到許多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循序漸進地、主動地、感性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2.認識的直觀性和主動性
通過項目式教學,使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直觀、形象的教學任務相結合,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并學會如何運用知識。在教學中,應盡量充分利用投影、操作演示等手段,給學生創造一個直觀、互動的學習氛圍[7]。
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更多與本課程相關的實用小知識,建議學生多讀相關雜志,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通過相互交流來開闊視野。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引導學生主動地積累專業知識,對課堂教學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生動。
3.設計創新型教學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操作煩瑣、費時費力的案例。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簡化操作的方法,并設計相應的創新教學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問,引導他們的思路,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提出解決方案,再展示自己的解決方案,歸納出有效、簡便的操作方法。這對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能起到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目前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方面主要存在著專業設置管理機制不合理、教學管理目標體系不科學、教學目標體系不科學等問題。隨著教育的深入發展,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改革和改進勢在必行。為了提高高職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高職院校必須積極探索出突出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新型培養模式,研究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的狀況,并能較準確地把握其機理,建立合理的工作項目、課程體系,以進一步提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和創新意識,這對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推動我國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