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超驗主義視閾下的愛默生美學思想探析

2021-11-21 14:01:35汪順來
英語知識 2021年4期
關鍵詞:美學思想文化

汪順來

(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

1.引言

19世紀30年代,美國的超驗主義文化運動和正蓬勃發展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聯袂打造了美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個輝煌時期——新英格蘭文藝復興(New England Renaissance)。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在這一文化歷史進程中影響極大。他的《論自然》(Nature,1836)和《論美國學者》(The American Scholar,1837)被譽為美利堅民族思想史上的獨立宣言。愛默生也因此被尊稱為“美國精神的先知”和“美國的孔子”(Russell,2004:206)。愛默生的思想體系龐雜,觀點散見于隨筆、演講和日記中,但超驗主義是貫穿其思想的主線。他的超驗主義思想具有深刻的哲理,晦澀難懂,一直被視為理解的難點,“很少有讀者能理解愛默生思想理論的哲學內涵,能聽懂他演講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了”(Howard,1960:152)。其實,愛默生的超驗主義思想反映了他的美學觀點:自然是精神的象征和超靈(Oversoul)的外衣,自然的美是精神的提升和形而上的認同。研究自然是愛默生美學思想的方法論,而自然是美的化身,是思想的載體。因此說超驗主義是理解愛默生的美學思想之基石。

2.愛默生美學思想與西方古典美學思想的淵源

19世紀30年代適逢美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轉型期。市場經濟的發展引發了物質主義和金錢崇拜的泛濫,重商主義的盛行腐蝕了勞動者的靈魂,“一切皆金錢交易”的口號暴露了當時美國人的貪婪本性。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現實,以愛默生為代表的美國先賢們深感憂慮,積極尋求回應社會變革的對策。愛默生首先從托馬斯·杰弗遜(Thomas Jefferson,1743-1826)的農業國思想中汲取智慧,認為杰弗遜眼中的農業國是最理想的社會形態,它既有利于公民優秀品德的培養,又可避免工業社會的種種弊端(王恩銘,2015)。更重要的是他從超驗主義那里尋到了精神支柱,超驗主義強調直覺在道德認知上的引領作用,反對功利主義思想,主張回歸自然,尋求內心的感悟。受超驗主義的啟迪,他從大自然中尋求美和人類的精神家園,努力為美國人民洗去金錢膜拜下靈魂的污垢。但是愛默生的美學思想并不是超驗主義的衍生物,而是吸收了西方古典美學思想的精華,是古典美學思想在新英格蘭土壤中生長的一朵唯美之花。

西方古典美學思想的歷史悠久,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最早從物的客觀屬性方面探究美,提出了“美在比例,美是和諧”的著名命題,但是這里的和諧是基于數的比例關系來確立的。“身體的美在于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對稱”(葉朗,2009:32)。各部分比例在數上的和諧構造了整體的美。“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葉朗,2009:32)。這是從物體的幾何形狀來規定美,探索了美的表象。總之,該學派還只是從數和圖形上強調美的形式,推崇一種形式美。柏拉圖最先從哲學思辨的高度討論了美,提出了“美在于美本身”的命題,并思考了美的本質:“理式”(idea)是最高的美。柏拉圖的美學思想是一種先驗哲學,強調美在于理式以及認識美就是認識理式的觀點,這對后來的西方美學思想影響極大。中世紀的西方美學受神學和倫理道德的綁架,具有濃厚的經院哲學思想和基督教道德理念。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美學將美學研究從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鮑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在《美學》(Aesthetica,1750)中提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感性認識的完善,哲學的研究對象是理性認識,美學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維的藝術(王文生,2014)。美學第一次與哲學分離開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德國古典美學思想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在其美學專著《判斷力的批判》(Critique of Judgement,1790)中從質、量、關系和方式四個方面進行了審美判斷,指出審美不涉及概念和利害比較,也不涉及人的欲念,具有一種無功利的、無目的的目的性。他將美分為自由美(純粹美)和依存美,前者是事物固有的美,后者要依存一個概念,是一種有條件的美。只有依存美才是理想美(朱光潛,2001)。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國古典美學之集大成者,他認為美是理念(ideal)的感性顯現。他的“理念”與柏拉圖的“理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總之,西方古典美學源自古希臘美學,歷經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洗禮,探討了美的形式和本質,并發展成為一種哲學思想體系。

愛默生繼承了西方古典美學思想的精神內核,以超驗主義哲學為思想基礎,以和諧、理性和道德為審美旨歸,創立了一種既有哲學思辨,又有人文情懷的美學思想。西方古典美學都有一定的哲學思想淵源,以哲學思辨為基礎進行審美判斷,給美下定義并思考美的形式和美的本質。愛默生的美學思想把超驗主義哲學作為思辨的平臺,視自然、精神、上帝為美的本質和來源,把自然間的萬物看成是美的化身。但愛默生美學思想更強調人的主導地位,認為人能獨立認識美,是審美主體,人是大寫的思考著的學者(Man thinking),在人與美的互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實現精神上的提升。總之,愛默生的美學思想不僅繼承了西方古典美學思想的基本內涵,而且它是西方古典美學思想的升華,因為它強調理性、和諧和道德在美的價值上的體現,尤其是它提高了人作為認識美的主體的地位,把人看成是一個獨立的認識個體。愛默生美學思想是理性、和諧和道德的綜合體,它的“理性”反映了人對自然的態度和美的形式;“和諧”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和美的內容;“道德”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價值取向和美的本質。

3.愛默生美學思想的內涵

超驗主義哲學是愛默生美學思想的基石。超驗主義思想充分體現了愛默生美學思想的內涵:和諧美、理性美和道德美。超驗主義原是啟蒙時代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創立的哲學術語,指超越或獨立于感官經驗之外的人類天性。而愛默生建構的超驗主義哲學指超越現實,回歸靈魂,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超越和提升。他于1836年發表的《論自然》是美國超驗主義思想的經典。文中愛默生呼吁人們回歸自然,發現自然之美,重構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強調自然的道德倫理價值與理性審美價值。

3.1 和諧美

“美在和諧”是一個古老的哲學命題,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曾從數量和比例關系探討過這個命題,得出形式美的結論。但愛默生將這個命題在內涵上加以升華,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看成構建美的核心內容。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認為:“審美規范觀念存在于自然的一切種類中”(伽達默爾,2007:71)。自然是審美規范的源泉,它包含了審美的所有概念。早期的美國文學家和思想家們對自然的迷戀和傾慕是出于對本國文化匱乏的慨嘆和大自然啟示的渴求,他們筆下展現的是一種原始的自然美。歐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曾說:“論自然景觀,美國無與倫比,但她缺乏歐洲豐富的文化”(Irving,1996:14)。歐文對美國的自然景色的美麗高度贊賞,同時他強烈感受到歐洲文化的豐富底蘊,希冀從原始的自然美中得到啟示,以彌補美國文化與歐洲文化間的差距。詩人布萊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1794-1878)自覺接受自然的洗禮,從西部大草原的原始自然景象中領悟美國的博大和深遠。他這樣贊美那片廣袤的土地——

這一切光耀的美景非人所作

建造蒼穹的手壘起

并撫平了這些綠色的丘陵,在坡上種下

花草和茂密的森林

還給它們圍上籬笆。它是

這絢麗蒼穹的合適地板——

它花卉的數量與光芒

堪比群星璀璨!

(Bryant,1972:131)

布萊恩特筆下的自然雖有些夸耀,頗有些浪漫主義情調,但他建構了美國的“自然神話”。在他眼中,美國人腳下的土地是上帝所賜,自然之美出自上帝之手。愛默生也意識到本國文化和歷史的貧瘠,呼吁從自然中汲取營養,但他并不癡迷自然的美景,而忽略人的審美主體地位。“以人為本是愛默生思想的核心”(楊金才,2009:13)。在《美國學者》(1837)中他頌揚了美國學者與自然的和睦共處:所有人中,學者是最易融入大自然的這些景象的。“他把大自然的價值根植于他的大腦”(愛默生,2014:6)。學者自覺融入自然,成為一體;從自然美中找到自身價值并形成思想。他進一步指出:自然的美就是他(美國學者)的思想之美,自然規律就是他意念的規律。這樣,“自然是測量他成就的度量衡”(愛默生,2014:7)。愛默生將自然美作為衡量人之美的尺度,甚至自然規律也只是人意念之物,人與自然同呼吸,共命運。

西方美學史上對自然、美與精神的探討不在少數。如黑格爾認為:“理念最近的客觀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種就是自然美”(黑格爾,2009:149)。黑格爾將自然神秘化,等同于理念,自然美也即理念美。歌德說過,美是神秘的自然法則的外顯。歌德把美看成神秘的自然的表現形式,自然是美的內核。但是愛默生用心靈感受自然之美,強調美與精神追求的結合。在愛默生那里,“美是自然與心靈的統一體”(程虹,2016:4)。自然成為美國人新的《圣經》,可以從中獲取證明世界的和諧和正確性的新鮮證據,同時還可以從自然中更新精神,從而實現精神上的提升。

在《論自然》(1844)中,愛默生勾勒出自然圣潔之美的圖畫:“雪花悄然降落在人間,片片晶瑩完美。雨雪紛飛,落在漫漫的水面和原野。麥苗和青草隨風起伏,那無數的小花如波浪翻滾,在我們面前泛起白茫茫一片。花草樹木倒映在清澈如鏡的水里,馥郁纏綿的和風穿過一棵棵樹木,成了一曲曲自然的合奏”(愛默生,2014:205)。愛默生的散文如詩如畫:圣潔的雪花晶瑩剔透,完美無瑕。綠油油的麥苗和青草隨風起舞,水平如鏡,和風穿木,共同演奏天籟之音。人靜立于自然中,與自然融為一體,共描人與自然和諧的畫卷。

如何達成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美?愛默生超越了“美是快感”的感性范疇,他認為自然的形態和色彩不僅能給我們帶來感官的快樂,還有一種全新的魅力,即它給大自然增添了一種美的裝飾,但并不是流于表面的裝飾,而是賦予某種更加強健的生命力。因此說,美只不過是源于我們自身的魅力(愛默生,2010)。一切美都是有機的,任何外在的裝飾必將產生畸形,流于外表的美將會喪失活力。正如花朵的色彩美來自它的根莖,海貝的光艷與生俱來,那么自然之美源于自然與人的和諧共存。

自然是人類思想的載體和精神的歸處,美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向人們傳達愉悅的感受。愛默生心目中的人與自然是一種交融性存在,共同構建宇宙和諧的愿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繁榮。由是觀之,愛默生的美學思想是對啟蒙運動中機械的自然觀的一種對抗,象征著深層意義上的生命交匯。

3.2 理性美

西方美學史上對美的認識有感性和理性之辯。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美是通過視覺和聽覺而來的快感”的說法,將美歸結為感覺體驗的結果。但柏拉圖提出“美是理式”,而理式美先于現實萬物之美,一切美皆因理式而美。繼而黑格爾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英國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1711-1776)指出,美不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質,它只存在于審美者的心里;每一個人心見出一種不同的美(葉朗,2009)。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以“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為出發點來制定審美規范,認為美來源于理性,并依賴于理性。愛默生的美學思想在此基礎上,綜合探討了自然的理性美和人的理性美之關聯。

愛默生對待自然的態度是觀望與沉思,保持一種守望者的距離,體現了一個理性的美國學者對自然的態度。在愛默生眼中,自然的美是理性的和超越感覺之上的。他筆下的自然是一種理性的自然,一種抽象的自然。在《論自然》中,他指出:“我們真誠地喜愛大自然的美好。把它當作天堂來熱愛,雖然這或是因為那里沒有居民。夕陽和它余暉下的任何東西都沒有相似的地方。在風景中出現同它一樣美麗的人之前,大自然必然美得虛幻、縹緲”(愛默生,2014:208)。自然之美如天堂般抽象,是一種靜穆的美,憑感覺是不能體驗的。自然中的萬物皆因理性而美,人為萬物之靈長,理當浸透著理性的光輝。

愛默生禮贊自然的理性美的同時,更加強調人的理性美。在《論美國學者》中,他盛贊美國學者是創造美國自然神話的人,是大寫的思考著的人,他們自信、自由且勇敢。他們的“偉大不在于改變物質世界,而在于改變人的精神世界”(愛默生,2014:16)。如何改變人的精神世界?學者們需要有審慎的思維和高度的理性。他這樣寄語美國學者:“所有的自然規律都潛在于你身上,所有的理性都蟄伏在你身上,你得去知曉,去挑戰”(愛默生,2014:16)。愛默生以自然美為出發點,展現了人的理性美:勤奮自立、敢于挑戰、慎思篤行。人因理性而美,而正是人的理性美塑造了自我,從而鍛造成美國學者和美國文化的精英。

3.3 道德美

在討論美的本質問題上,愛默生強調美的實質在于道德。他的美學思想倡導的是自然的道德美和人的道德美的有機統一。愛默生眼中的自然是神圣的、精神的化身。自然之美不僅僅是自然物、風景意象之美,如浩瀚的大海、輝煌的日出、皎潔的月光、晶瑩的雪花等,更是這些意象中蘊含的道德意義以及它們與人心靈的碰撞產生的精神火花。

愛默生的美學思想探尋建立新的道德秩序,它的誕生是為了挽救時代的道德危機。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正經歷物質主義狂潮的沖擊,金錢至上、物質第一的思想促使人們不擇手段地去追求財富。許多人抵制不住金錢游戲的誘惑,淪為犧牲品,道德危機蔓延到社會的各個角落。為了重構道德秩序,使美國人從物質財富之夢中驚醒過來,以愛默生為代表的超驗主義思想家著手思考自然的道德力量,主張“回歸自然,尋求內心感悟”(王恩銘,2015:181)。

自然是道德的,自然美是道德美的體現。愛默生眼中的自然是道德的象征,他認為宇宙本質上是道德的。他在《論自然》中指出:“人類墮落了,而自然卻直立著,還被當作儀表來測試人類有沒有高尚的情操”(愛默生,2014:208)。人類因抵制不住誘惑而走向墮落,就像《圣經》中宣講的那樣,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誘使下背叛了上帝的旨意,不得不接受上帝的懲罰;但是自然卻因道德而直立著,成為檢驗人類情操的道德尺度。他進一步指出,自然是思想的化身,而后又化為思想,就如同冰化作水和氣。“世界是思想的沉淀物,而它不穩定的本質不停地溶入了自由思想的那種狀態”(愛默生,2014:216)。自然是人類思想的凝結,人類思想又是自然的升華,而思想是自由的,但與道德準則是一致的,因此自然的本質也是自由的、合乎道德的。

愛默生在自然中尋到美,用心靈感受自然之美,強調美與精神追求、倫理道德的結合(程虹,2016)。愛默生美學思想中的自然美在于其道德美,美是自然與心靈的統一體。他指出,美是神安置在美德上的標記。“每一個理性的人都能擁有自然美”(愛默生,2013:179)。愛默生把自然美看作是上帝賦予的美德,并且人因理性而擁抱自然美。愛默生把自然當作人與上帝交流的橋梁,超越了簡單的感官認知;人回歸自然是為了獲取美德,而不是攫取物質財富,所以說愛默生的自然是“一種有道德色彩的自然”(程虹,2011:13)。

愛默生美學思想以自然為審美對象,旨在培養和提升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倫理道德認知。愛默生眼中的自然不是具體的物質形態,而是抽象的精神力量,是靈魂與上帝的溝通。他提出“超靈”的概念來闡明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自然中存在超靈,一種無處不在的精神力量。它寓于萬物之中,是萬物生成的源泉,人也是從超靈那里得到內在生命發展的神圣的火花。愛默生在《論超靈》(1841)中這樣描述“超靈”——我們身處自然之中,正如土地安然地置于大氣的懷抱中一樣。就是那“統一體”,那“超靈”,包含了每一個個體,與其他個體融為一體。就是那共同的心,所有真誠的對話都是對它的頂禮膜拜,所有正確的行為都是對它的服從。它永遠在努力進入我們的思想、身體,變成智慧、美德、力量和美麗(愛默生,2014:118)。超靈是個體的人的靈魂與自然之魂的統一體,是至高無上的精神力量,是人的思想、智慧和道德的源泉。

愛默生說,美表達自然之魂的中心利益,把智慧和力量隱藏在它平靜的天空里。美永遠和思想的深度成正比 (愛默生,2010:215)。自然之魂在于精神和道德,美是精神的表達和道德的訴求。美具有永恒的品質,但物質之美是暫時的,只有智慧之美、道德之美長存。總之,愛默生美學思想一方面回應了那個時代的物質主義浪潮,另一方面發展了西方古典美學思想,是北美大地上綻放的清新唯美之花。

4.愛默生美學思想對美國文化和文學獨立的影響

愛默生是19世紀上半葉美國思想和文化獨立的開拓者。愛默生的美學思想標志著“美國文化和美國精神的獨立”(劉寬紅,2006:22),他的美學思想以超驗主義哲學為基石,繼承并發展了西方古典美學思想的精神內核,主張超越現實,回歸靈魂,追求精神提升和道德審美,具有浪漫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特征,反映了獨立后的美國人思想上的大變革。愛默生的美學思想呼喚回歸自然,接受自然的洗禮;主張以人為本,歌頌人的理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用自然和美國神話來取代歷史和掙脫歐洲文化傳統的羈絆。它喚醒了人類的優秀品質——自信和自立,強調美是自然與心靈的統一,倡導民主精神和個人主義,標志著美國文化的獨立。19世紀上半葉是“美國文化的形塑期”(王恩銘,2015:129),美國人迫切需要反映美利堅民族特性的美國文化,即政治、經濟上獨立,文學上從模仿走向創新,思想上徹底解放。愛默生美學思想正迎合了時代的需要,它號召人們掙脫歐洲傳統的束縛,發展一個嶄新的屬于美國本土的文化,填補美國人思想領域的空白。

愛默生的美學思想是美國文化獨立的宣言。美國需要一種文化認同,但文化貧瘠的現實讓美國的知識分子和思想家們深感困惑,他們只得編造屬于美國自己的“新神話”,以填補文化空白。一種“有特色的美國文化正逐步形成”(楊金才,2009:4)。美國文化的特色在于“新”和“自然”。“新”就是強調它與英國和歐洲文化的不同,它正擺脫歐洲文化思想的羈絆,呈現一種嶄新的文化形態。“自然”闡明了美國文化的源泉。美國人很難從匱乏的歷史中尋找文化之根,但他們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看到了美國文化的希望。作為美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思想家,愛默生就是從自然中找到了他的美學真諦。他期望用自然和神話填補歷史的空缺,鼓勵獨立和創新。在他的眼中,自然是美國神話的來源,美國學者就是創造神話的人。愛默生的美學思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美、理性美和道德美,追求自立與創新,是美國文化獨立的宣言。

愛默生的美學思想對美國文學獨立的影響也很深遠。早期的美國文學作品因帶有模仿歐洲大陸,特別是英國文學的痕跡而遭人詬病。連歐文和庫柏也清醒地意識到這種尷尬的境地,他們的創作中也難以消除模仿的印記。為此,愛默生大聲疾呼:“模仿等于自殺”(Emerson,1983:259)。他堅決反對盲目模仿,呼喚美國學者的誕生。他心中理想的美國學者是具有自信、自立和創新精神的人,能夠從自然中尋求美國元素,創作具有美國特色的文學。愛默生美學思想認為自然是精神的象征,發展了美國文學史上的象征主義創作手法,為美國文學的獨立指明了方向。受此影響,許多偉大作家如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麥爾維爾(Herman Melville,1819-1891)等用象征主義創作手法譜寫了美國神話和反思了人類文明,他們的作品成為美國文學的經典。愛默生美學思想還“為美國文學播下了創新精神的種子”(王屹,1997:65)。創新成為美國作家求生存、謀發展的生命和動力,也是美國文學屹立于世界經典文學之林的標志。愛默生謳歌獨立的人與自然的統一,追求至高無上的絕對美的主張,還對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曾莉,2012)。某種意義上說,愛默生是真正的美國文學之父,他的美學思想開啟了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

5.結語

愛默生的美學思想以超驗主義為哲學基礎,繼承了西方古典美學的精神內核,并提升了人的主導地位,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理性美、和諧美和道德美的綜合體。它強調自然對提高人的修養的引領作用,自然既是思想的化身,又轉化為人的思想;自然不僅彰顯自身的價值和規律,還啟迪人們獲得道德真理,成為人們精神上的啟示。愛默生的美學思想視精神高于物質,重道德修養輕物質追求,是對當時 物質主義泛濫的社會浪潮的有力反擊,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愛默生的美學思想宣揚“自立”和“創新”,推動了美國文學和文化的獨立。“自立”就是相信自己,正視自己民族的偉大之處,擺脫傳統的羈絆,從而掀起了民族文化獨立的高潮;“創新”就是不斷創造新形式和新技巧,更好地反映美國人民的現實生活,使得美國文學具有鮮明的獨立性。但任何一種思想總有自身的歷史局限性,愛默生的美學思想也是如此。它夸大了精神的引領作用,并把自然絕對精神化,導致了一種神秘主義和唯心論;它宣揚的“自立”思想挑戰了傳統的權威,提高了自我的價值,但也刺激了極端個人主義或唯我主義的膨脹,具有消極意義。

猜你喜歡
美學思想文化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誰遠誰近?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a视频| 日韩天堂网|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色噜噜在线观看| 婷五月综合|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不卡网|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999| 99在线国产|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97se亚洲| 国产精品美乳|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大香伊人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天堂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国产99视频在线|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成人国产小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欧美综合激情|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国产福利拍拍拍|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嫩草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欧美午夜一区| 亚洲综合专区|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91在线| av色爱 天堂网| 夜夜操天天摸|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久久综合成人|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色悠久久久|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国产欧美在线| 亚洲第一区在线|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四虎综合网|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亚洲人网站|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最新国产在线|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午夜激情婷婷|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