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劉景玉
(山西中醫藥大學 山西晉中 030600)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于自身身體健康狀態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現階段,人們關注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健康,也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現階段我國發展過程中重點研究內容之一。該文以大學生為例,對其心理健康情況及健身氣功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研究與分析。
大學生屬于特殊群體,其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發展后備力量的整體水平,是保證我國長久穩定發展的基礎[1]。而從現階段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并不樂觀,與其他群體相比,大學生面對的壓力更大,其不僅需要面對學業、考試等由學習帶來的壓力,還需要面對個人成長、前途、人際關系、金錢等由社會帶來的壓力。再加上現階段我國部分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不匹配,更是加大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從大學教育角度講,在進行學生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知識的教育及技能的培訓,還需要采用合理的手段,穩定自身情緒,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體育活動是一種提升學生素質及心理健康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發現,體育鍛煉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學生的內分泌狀態,也能夠輔助學生排解自身的不良情緒,進而輔助學生更好地穩定自身的情緒。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多數體育鍛煉活動強度較大,對學生鍛煉時長要求較高,造成學生鍛煉的整體質量偏低。在這種情況下,健身氣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其鍛煉強度適中,對鍛煉環境要求較低,簡單易學,能夠輔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身體鍛煉,幫助學生更好地調節自身情緒。
從現階段的研究情況來看,我國對健身氣功的研究資料較為豐富,但多數學者是將健身氣功應用于老年健身活動中,而將健身氣功與年輕人及心理學相互結合的應用較少。該研究一方面能夠為健身氣功與心理學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數據參考,另一方面也能夠指導高校選擇合理的手段,利用健身氣功輔助學生緩解自身不良情緒,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概念是建立在生理健康之上的,美國學者斯惠特認為,人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內外統一的,心理健康狀況會影響身體健康,身體健康狀況也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保證人們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健康生活中,需要從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兩方面入手,綜合性地對人們的狀態進行調節。
健身氣功是我國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通過身體的活動、呼吸的吐納對人們的身體及心理進行調節,使人們能夠始終保持較為良好的狀態。現階段,健身氣功主要分為9種,即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十二段錦、大舞、導引養生功十二法、馬王堆導引術、太極養生杖。與傳統的體育鍛煉不同,在實際運動過程中,其更加傾向于利用“健身”與“氣功”之間的協調,使人們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找到身心融合的手段與方法,體會身心合一,更好地進行心理狀態的調節,進而提升人們的整體素質[2]。
現如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情況并不樂觀,從浙江師范大學學生心理狀況研究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約43%的學生表示在成長過程中家長給自己帶來的壓力較大,17.38%的學生則表示家長所帶來的壓力超過一般水平;在自我安全感方面,約44.68%的學生自我安全感較低,會經常性地對自己所做的事情進行檢查,僅有不到25%的學生認同自己,不會長時間且多次地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反復檢查;在虛榮心方面,有20%的學生表示會在比較中產生自卑感,約9.58%的學生在比較中會產生怨恨感,約3%的學生會產生嫉妒情緒。嫉妒是一種較為常見且正常的心理狀態,因此而產生怨恨情緒及自卑情緒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現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質量偏低。在人際關系方面,約44%的學生認為自身在大學生活中沒有知心朋友或是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知心朋友。在對待生活方面,23%的學生表示生活中常常會感覺壓抑,約25%的學生表示偶爾會感覺壓抑。可以看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整體偏低。
該文選取50名山西中醫藥大二和大三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學生在健身氣功鍛煉前后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分析健身氣功對學生心理狀態的影響。
在實驗前,對50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測量,了解學生基本心理情況。該實驗持續進行12周,要求學生每周進行2次健身氣功鍛煉,在此期間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健身氣功相關知識的宣傳,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地進行鍛煉活動[3]。在試驗結束后對實驗所得數據進行整理,并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再次進行測量。
從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情況來看,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為軀體化癥狀、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軀體化癥狀是指學生在心理感到不適的情況下,沒有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變化,而是產生頭痛惡心、腰疼、胸悶的癥狀。強迫癥是指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由于自身過于追求完美及在乎外界看法,造成學生在生活中刻意改變自己,過于執著地追求某事物或事件。人際關系敏感在90后大學生中較為常見,90后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且長期處于獨居環境,對于如何與他人相處認識程度不高,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自卑、人際交往障礙等情況,造成人際關系處理不和諧。抑郁癥狀表現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沒有活力,缺乏動力,部分學生也會出現輕生的念頭。這種情況在較為內向的學生中較為常見,以及部分學生沒有對自身情緒進行合理處置,導致負面情緒沒有得到緩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產生抑郁的可能性,認為自身沒有價值,不適合生存,厭世。焦慮情況則最為常見,大多學生都存在焦慮狀況,通常學生能夠自主排解焦慮情緒,但如果焦慮情緒較為嚴重,則會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有研究發現,學生焦慮情緒基本來自于失戀、考試壓力、身體疾病等。
該研究以學生正常心理狀態為標準,沒有超過標準的學生心理狀態良好,其余的學生心理狀態有待優化。由表1可知,軀體化癥狀中有2位學生的狀態調節到正常水平,2名學生強迫癥癥狀調節到正常水平,9名學生人際關系情況得到明顯改善,22名學生焦慮情緒得到明顯緩解,6名學生抑郁情緒得到緩解。因此,健身氣功對學生心理狀態的調節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能夠引導學生心理狀態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健身氣功對調節大學生心理狀態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但同時也應注意健身氣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準確性,以保證其能夠更好地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調節,緩解學生心理壓力。該研究還發現,經過12周健身氣功鍛煉后,學生的身體狀況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多數學生的氣色及精神狀態都有較為明顯的改善。因此,健身氣功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調節,還能夠改善學生的身體狀態,使學生能夠以更加健康的狀態面對生活[4-6]。但健身氣功僅能對較輕的身心問題進行調節,若學生心理狀態不良且難以使用運動方式緩解心理壓力時,教師應聯系學生家長,尋找心理醫師進行治療,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健身氣功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緩解不良情緒,使學生的心理始終維持在較為平和的狀態,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從現階段學生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對學生身體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學校更加重視知識及專業技能的教學,對體育鍛煉相關內容重視程度不高。我國各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學生身體鍛煉的質量,利用體育鍛煉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使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狀態面對學習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