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勤偉
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全世界健康水平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亞健康人群為75%、有病人群為20%、只有5%的人群為健康者。我國最新人口調查報告顯示:有18.7%的人群已進入老年階段,到2050年將有4億多老年人,他們中大多數伴有不同的慢性病。盡管對生命的研究已到了基因層面和分子水平,但仍無法攻克癌癥,無法治愈許多疾患。進入21世紀后,越來越多人向往健康、長壽和高品質的生活。這些難解的醫學痛點和迫切的健康要求在呼喚著切實可行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案。
英國著名的天文學家霍金曾預言:人體中的干細胞將能治療現在治療不了的疾病,將能治愈現在治愈不了的疾病。
干細胞技術被譽為第三次醫藥界的變革,這是一類涉及干細胞研究和應用的關鍵技術,是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由于干細胞的經濟價值巨大,大量的冠以干細胞概念的公司不斷出現,形成了科技泡沫、甚至是技術陷阱,給大眾帶來了科技迷霧,使不懂此技術的人們陷入鏡花水月之中。
事實上干細胞技術是一個新生事物,它還處于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之中。例如,間充質干細胞(MSCs)是一類最常用的種子細胞,它們在體外培養過程中會出現各種衰老,降低它們的療效,引起多種副作用如炎癥、栓塞、致瘤、凋亡等;在冷凍復蘇后,這些干細胞會出現功能降低、出血管困難和易被免疫細胞清除等;在靜脈回輸后,這些細胞存活時間短、可引起血液炎癥反應和到病變部位的量少等問題。
上述種種問題都給MSCs的臨床應用帶來了困擾,這些問題不解決,大規模工程化的細胞活藥的生產就無從談起。所以,只有解決好干細胞的質量控制標準、生產工藝細節和精準治療方案,才能真正地驅散干細胞科技迷霧,洞見干細胞技術的本源。
由于國內外不管是研究機構、生產商還是醫院,都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培養條件,所以制備出的MSCs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果沒有MSCs質量控制標準,就會引起對MSCs質量和效力的質疑,出現臨床治療效果的不一致,就不能形成共識,就不能快速而高效地把此技術應用到治療重大疾病中去。
再者,同樣條件培養的干細胞不可能對不同的疾病都具有同樣好的療效,所以如何馴化出具有針對不同適應癥的高效MSCs是治療不用疾病的關鍵。針對這些影響間充質干細胞制備和臨床應用的關鍵性瓶頸問題,我國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艱辛的反復研究,申請了有關的國內外知識產權,提出了賦能間充質干細胞的新概念。在國際上提出了全面而嚴格的MSCs質量控制的新標準,并給出了上述問題的原創性解決良方。
實際上,優質的干細胞就像種子一樣,而其他種種成份就是構成人體的內外環境(土壤),它們的有機結合和協調聯動才能對機體不同系統的疾患產生神奇的效果,才能進一步優化/強化人體的生理功能,使人類走向不老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