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秀,張 巖,于利宏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136)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我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足點,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群藝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1]。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調研時表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化教育機構,理應承擔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工作,其必須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堅持開展與傳統文化傳承和推廣相關的主題活動,激發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進而增強國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經過長年累月實踐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對當代青年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因此,高校圖書館有必要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提升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使他們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中指出,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高校圖書館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履行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3]。高校圖書館應利用自身的人才和空間優勢,堅持開展傳統文化推廣品牌活動,履行教育職能,輔助高校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傳統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創造的文學典籍、史書文獻、藝術作品、民間技藝等資源的總和,是我國人民重要的文化資產[4]。高校圖書館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等采購各種類型的紙質及電子文獻資源,其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能夠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加強傳統文化資源的推廣工作,不僅能夠提升館藏資源利用率,還能夠更好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高校圖書館開始積極提升自身文化內涵,在建筑設計方面注重體現高校特色,且空間功能更加豐富,為其傳承和推廣傳統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合理規劃館內空間,建設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素養基地,并開展傳統文化傳承活動,拓展了服務內容,使國內外的大學生都能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獨有的魅力。另外,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依托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建設了紅色閱覽室,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為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館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能力關系到高校圖書館的整體發展水平,近年來,高校圖書館不斷吸納不同專業的優秀人才,推動了傳統文化傳承工作的開展。高校圖書館應不斷提高館員的業務水平,輔助高校教師做好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吸引大學生參與傳統文化活動,以更好地履行教育職能。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化中心,理應重視傳統文化的推廣工作。以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為例,該館于2020年開展的傳統文化推廣相關活動僅占2020年所有活動的20%,充分說明該館對中華傳統文化推廣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立足于用戶服務,從不同角度開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工作,如:整合傳統文化資源,開展特定主題的閱讀推廣活動;打造傳統文化空間和傳統文化服務品牌,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等。
筆者調查發現,很多高校圖書館沒有充分履行文化服務和教育職能。傳統文化建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應提高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幫助他們養成閱讀傳統文化資源的習慣,大力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另外,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履行教育職能,成為高校的第二課堂,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圖書館的傳統文化傳承和推廣工作需要多方協作和支持。一方面,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工作對參與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高校圖書館必須在不斷提升館員職業素養的同時,積極號召有能力的教師和學生參與相關工作;另一方面,傳統文化推廣工作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尋求高校和社會力量的資金支持,以獲得良好的推廣效果。
高校圖書館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館內閱讀、學習環境,能夠調動用戶情緒、陶冶用戶情操,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的育人功能。高校圖書館的傳統文化環境建設工作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傳統文化內涵建設。高校圖書館可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如與我國傳統節日相關的資源推送和實踐活動、與歷史事件相關的革命文化推廣活動等,并在館內添置相應的文化宣傳品,擴大活動影響力。二是傳統文化空間建設。高校圖書館應建設不同類型的傳統文化空間,使用戶能夠切身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魅力,更好地傳承和推廣傳統文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可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工作,使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如:定期在館內播放不同主題的傳統文化紀錄片等視聽資料,吸引師生用戶主動了解傳統文化;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擴大活動影響力;增設朗讀亭,使師生用戶能夠大聲朗讀傳統文化相關的文獻,切實感受文化閱讀的魅力。
2016年5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指出文化文物單位要依托館藏文化資源,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要[5]。高校圖書館在開發文創產品的過程中,應注重地方特色和高校文化背景,充分發揮高校師生的才情、智慧和創意,開發具有創意性、文化體現性、內在價值性的文創產品,并逐步打造文化宣傳品牌,使文創產品走出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