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飛
(淮安市淮安區圖書館,江蘇 淮安 223200)
近年來,全國各地以極大的熱忱和創新舉措推動了全民閱讀活動蓬勃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閱讀品牌[1]。在全民閱讀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工作,重點圍繞“書香江蘇”戰略部署,深入貫徹《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全民閱讀的決定》[2],以機制創新為引領,以深化路徑探索為導向,積極開展全民閱讀特色活動,以期擦亮中國淮安全民閱讀品牌。
淮安市將促進全民閱讀工作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兩大目標”中,總體謀劃、統籌推進。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黨政主導,各方聯動。近年來,淮安市委市政府將全民閱讀工作納入全市文化“十三五”總體規劃,將其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并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構,要求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督察推進各項工作,全市形成了“黨政主導、屬地負責、部門協調、社會參與、媒體支持”統籌聯動格局。二是財政支持,加大投入。近年來,淮安市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推進全民閱讀工作,扎實做好閱讀設施建設、圖書文獻采購及讀書宣傳活動,積極實施“圖書借閱一卡通”“圖書館驛站”“城市書房”[3]等民生項目,取得了突出成效。三是加強考核,全面推進。淮安市委市政府將全民閱讀工作作為全市文化高質量發展指標列入年度考核和社會事業工作目標責任書,按期督查,并建立健全協調通報、聯絡員會議、季度例會制度,建立公共閱讀服務評價和反饋機制,及時總結交流,抓好重點、難點事項,落實各項任務。
在全民閱讀實踐中,淮安市全面推動形成城鄉一體化閱讀工作格局,著力構建普遍均等、便捷高效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4]。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建設重點工程。淮安市本級投入5.2億元,新建3萬平方米的淮安市圖書館新館。新館設置借閱部、少兒部、采編部、特藏部等七個功能分區,積極做好城市書房建設,開展流動圖書車、圖書自助驛站等館外借閱服務工作。淮安市圖書館通過建設市行政中心“悅讀新空間”“有軌電車圖書漂流”、全國紅色書屋聯盟等載體,聯合新華書店、企事業單位,共同開展讀書活動,形成了多樣化的群眾性全民讀書格局。二是夯實基層基礎。淮安市把推進基層綜合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作為全民閱讀的基礎性工程。截至目前,淮安市建成483個閱報欄屏、郵報亭,明確專人負責管理,及時提供時政、“三農”、科普、文化、生活等信息服務。淮安市民間讀書會在超市、商場、車站、機場等商業集聚中心設立便民閱讀點,將書籍送到百姓家門口,滿足了民眾的信息需求。三是整合各類資源。作為地區龍頭館,淮安市圖書館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在收集各類紙質圖書文獻的基礎上加強數字閱讀資源建設。目前,淮安市圖書館擁有數字資源總量達30TB以上,并配備1臺流動服務車,積極開展送書、送展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等“六進”活動。
在推進全民閱讀實踐中,淮安市通過深化路徑探索,提升全民閱讀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全民閱讀促進會。淮安市圖書館、淮安書城、淮安文學藝術院、淮安朗誦協會等四家單位聯合成立了淮安市全民閱讀促進會,并聯合淮安目耕緣讀書會、淮安青檬書吧、淮安東郊讀書促進會、淮安泊堓嚶鳴讀書會、淮安市淮小讀書會、淮安市留守兒童書香會、比鄰書友會淮安讀書俱樂部、淮安泊岸空間虛擬閱讀社區等民間讀書組織共同推進全民閱讀;各縣區也成立了全民閱讀促進會分會,初步形成了城鄉一體化推進全民閱讀的新格局。例如,淮安市黨政機關開展了“示范機關書屋”創建活動;淮安市圖書館舉辦了“翔宇講壇”“閱讀成長計劃——起跑線”兒童繪本閱讀、“淮圖周末快樂課堂”“和爸爸一起讀書”“大手牽小手”等活動,吸引近200萬讀者走進圖書館;淮安目耕緣讀書會通過開展淮響好文章誦讀會、目耕緣講讀堂、親子共讀、閱讀文化會客廳、精讀沙龍等讀書活動,成為“江蘇閱讀十大品牌”之一。二是注重彰顯載體特色。淮安市率先在蘇北成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利用報紙、電視、網絡、微博、“書香淮安”微信公眾號、掌上淮安客戶端等媒介,開設了專欄專版,編發了《淮安全民閱讀通訊》,積極宣傳全民閱讀典型。淮安市還舉辦了富有濃郁地方氣息的特色閱讀活動,如悅讀清河讀書節、洪澤湖農漁民讀書節、吳承恩讀書節、吳運鐸讀書節等,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各行業的讀書活動也精彩紛呈,如:淮安市全民閱讀辦公室組織的“名家大師總理故鄉行”高端講座、淮安市教育系統組織的“三味書屋、創建書香校園”讀書節、淮安市總工會系統舉辦的“書香先鋒號”活動、淮安市共青團系統舉辦的“周六國學啟蒙班”、淮安市婦聯系統舉辦的“分享閱讀,知識助我成長”親子閱讀活動等。三是打造閱讀空間。在“書香淮安”示范市創建活動中,淮安市全民閱讀辦公室按照分類指導、階梯閱讀的要求,建立健全好書薦讀導讀機制,發揮精品引領作用,力求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淮安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不僅嚴格落實出版管理制度,加大圖書審讀工作力度,加強對各類出版物的監管,還大力開展以校園周邊集中檢查為重點的“護苗”行動,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少兒自覺抵制和遠離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以期為全民閱讀提供優質的資源。
淮安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將總理家鄉建設好,具有象征意義”的殷殷囑托,努力弘揚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激勵黨員干部和群眾以周恩來為榜樣,好讀書,讀好書,積極打造“周恩來讀書節”這一文化品牌。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確立主題。淮安市積極打造“周恩來讀書節”這一文化品牌,弘揚周恩來精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以期為建設“強、富、美、高”的新淮安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撐。二是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淮安市圖書館把讀書學習、文化交流與閱讀分享結合起來,根據不同人群特點,不僅有針對性地舉辦了周恩來講壇、軍事講壇、公共文化論壇等活動,還邀請康震、錢文忠到淮安市講學,激發了民眾的閱讀熱情。全市的公共圖書館還加強了與中小學校的合作交流,聯合舉辦了少兒紅領巾讀書活動,建立了校園讀書角及讀書沙龍等,以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三是打造閱讀品牌。淮安市充分發揮當地書院、藏書樓的功能,實施了優秀閱讀文化傳承計劃,組織開展了閱讀文化遺存普查工作,編輯出版了《書香淮安》等書籍,評選出淮安“十佳”全民閱讀先進典型,形成了“一縣一特,一區一品”特色品牌[5]。
從江蘇全民閱讀工作的總體情況看,淮安市全民閱讀工作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全民閱讀保障力度不夠,城鄉圖書館發展不平衡,個別基層圖書館的購書經費嚴重不足,全民閱讀工作考核停留于紙面,基層圖書館的內生動力不強,全民閱讀各項指標長期停留在較低水平。二是全民閱讀社會化功能不強。淮安市雖然建立了市縣兩級全民閱讀促進會,建立了許多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閱讀組織,但這些閱讀組織各自為政,彼此之間缺少交流協作與共建共享,無法形成整體推進全民閱讀的合力。三是全民閱讀推廣創新不夠。淮安市全民閱讀推廣工作總體上創新力度不強,表現在閱讀出版物保有量跟不上全民閱讀的發展步伐,無法滿足民眾的多元化閱讀需求,特別是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的閱讀供給尚停留在送書下鄉、送溫暖的層面,沒有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需要,為民眾提供適銷對路的閱讀產品,全民閱讀推廣的內容、形式有待完善。
在新時代背景下,淮安市應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思路,精準發力攻堅,以新視野、新舉措推動全民閱讀的持續開展,助力“書香淮安”建設。
淮安市按照《江蘇省書香城市建設評估指標體系(試行)》[6],組織制定《淮安市創建江蘇省書香城市責任分工表》,強化以評促建,在人員、經費、物資等方面給予全民閱讀重點保障。淮安市加快建立健全公共閱讀設施網絡體系、產品供給體系、推廣體系、監測體系,準確把握文化建設的主旋律,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書香城市建設的各個環節,積極打造區域閱讀活動品牌,以期逐步實現閱讀服務設施更加完善、閱讀精品供給更加豐富、閱讀活動推廣更加有效、閱讀保障機制更加健全。淮安市堅持重心下移,以書香建設為龍頭,選樹了一批先進典型,形成了以基層強基礎、以典型帶全面的建設推進機制。淮安市還加大了公益廣告刊播力度,建設了互動交流平臺,以期不斷提高群眾對書香城市建設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
在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淮安”的過程中,淮安市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全民閱讀主力軍作用,實施24小時自助圖書館、生態新城核心閱讀圈、省級重點中心鎮分館、農家書屋提檔升級和縣域汽車圖書館“五大工程”,推動“一卡通”服務的開展,逐步實現基層圖書館與農家書屋的通借通還、定期更新流轉。截至2020年,全市縣區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已全部達到國家東部地區等級標準,居民綜合閱讀率達90%以上。淮安市不斷優化閱讀資源配置,支持實體書店、閱報欄、書報亭標準化建設,完善全民閱讀設施體系,策應“互聯網+”行動及“三網”融合、智慧淮安、寬帶中國建設等行動,推進全民閱讀在線服務管理平臺建設,在淮安全市建成分布式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群、數字圖書館、數字農家書屋,以期通過電子資源、電視圖書館、網絡書店等方式,加快閱讀產品生產傳播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傳播能力。
淮安市布局實施閱讀文化培育、閱讀精品引領、閱讀陣地提升、閱讀分眾服務、閱讀活動示范、閱讀推廣參與“六大閱讀工程”,重點抓好主題出版、主題閱讀、精品生產和好書推薦等工作。淮安市以“周恩來讀書節”為抓手,以高層講壇、書展、報告會為載體,鼓勵教師、公務員、大學生、新聞出版工作者等志愿者加入閱讀推廣人隊伍,組織讀書沙龍、讀書心得交流、征文競賽和演講競賽等活動,以期引領更多民眾參與全民閱讀活動。此外,淮安市通過建立全民閱讀基金會,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工作模式,營造政府支持閱讀、社會關注閱讀、人民熱愛閱讀的良好氛圍,以期擴大全民閱讀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