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人民醫院
自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步伐逐漸加快,且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在這一重大使命和責任推動下,各大醫院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水平,并規范自身的醫療行為,從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但從整體情況來看,由于受到新醫改下藥品加成、大型醫療設備及醫療檢查項目價格降低的影響,醫院較以往的收入水平大幅降低,即便有政府機構制定的補償機制支持,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需要醫院加強內部控制管理來保障醫院資源效益最大化。加之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民營醫院增多,使得醫療市場競爭壓力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醫院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重點關注醫療服務項目及病種成本的管理問題,采取有效的成本核算及控制措施,來降低醫院整體的耗費及成本,從而為醫院創造更多的價值提供有利條件。
醫院成本核算指的是對醫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耗費分配及歸集的過程,通過核算可反映出醫院的具體的成本情況。醫院成本控制則指的是醫院根據一定時期預先設立成本目標,之后由成本控制主體在職權范圍內對生產耗費發生前與成本控制時的影響各種成本因素、調節進行的預防和調節,通過成本控制可幫助醫院更好地實現成本管理的目標。
對于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礎,通過成本核算可清晰的反饋出成本控制的效果。醫院要想讓成本控制有章可循,首先需要加強成本核算,這有利于醫院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隨著新的醫院財務制度的全面實施,對醫院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求醫院應將科室、診次和床日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醫院還需要重視醫療服務項目及病種成本核算工作的開展。但從整體的情況來看,許多醫院仍然保留傳統的成本核算模式及方式,不重視成本核算工作的優化,也未制定完善的制度體系,導致成本核算工作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難以準確反饋出醫院的成本控制情況。因此,醫院需要重視成本核算工作的優化,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實現精細化的成本核算,如此才能夠有效提升醫院成本控制的效果,也才能夠提升醫院自身的管理水平。
在醫院成本核算工作中,也需要對醫療服務項目成本進行核算,該項工作主要是在科室成本核算基礎上對醫院中的每個醫療服務項目進行核算。核算內容則是對一個時間段內產生的各類費用進行分類、記錄、整理及統計等,然后對比不同階段及范圍產生差異進行成本費用的合理歸集及分配,保證各項支出合理分配至對應的醫療服務項目中。
目前醫院在對醫療服務項目進行成本核算時,比較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為作業成本法,這一核算方法的原理是“作業消耗資源,而服務項目消耗作業”,可滿足醫院服務項目成本核算的要求。同時,由于醫院在提高醫療服務時,所產生的間接費用比例較大,為了能達到成本目標,需要醫院通過作業成本法實現間接費用的分攤,這樣可以清楚地掌握各種資源消耗的具體情況,也能夠實現間接成本的有效控制。具體而言,采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可科學對醫院各種作業行為進行劃分,如手術、護理、行政管理等作業行為,通過科學核算,以便醫院更好地進行項目成本的核算。最重要的是在作業成本法的作用下,可實現間接成本的合理分配,如此便可實現對醫院醫療服務項目的具體成本進行合理的調節,進而有利于醫院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
醫院加強服務項目成本核算及控制,對實現醫院成本管理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主要因為醫院服務項目成本核算涉及的范圍較廣,可實現對醫院內部各個部門項目成本的核算,所以通過加強成本核算,能夠促使醫院各部門工作更加標準化和精細化,且在保證成本核算數據質量的基礎上,醫院管理層更加全面地了解相關重要的數據,從而為醫院強化成本控制與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另外,對醫院服務項目進行準確的核算,也能夠有效反映醫院醫療服務項目的盈虧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的成本責任及管理措施有效落實,從而有效提升醫院整體成本管控的效果。可見,醫院要想提升成本控制效果,合理進行資源配置,提升運營水平,就需要重視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的開展,并通過科學的成本核算方式,為醫院更好地進行成本控制管理提供可靠依據,進而最大化地實現成本節約。
在醫院成本核算工作中,也要重視病種成本的核算,尤其是在新醫改背景下,以病種付費的模式廣泛運用,因此需要醫院在成本核算時加強病種成本的核算。對于病種成本的核算,主要是針對某一種病種治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服務項目費用、藥品費用、材料費用等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核算分析,從而獲得該病種的平均成本。實際上也可將病種成本核算看作是科室成本和項目成本核算精細化的結果。
而在醫院病種成本核算過程中,應當優先選擇常見病、多發病或者是能夠醫院帶來收入、效果穩定的病種進行成本核算。之后需要根據衛生部規定的《單病種質量控制標準》強化臨床路徑的管理,也就是針對診斷、檢查、手術、用藥、護理等多個工作流程,根據這一治療路徑從患者開始入院至出院的病種成本進行核算,從而計算出這一病種應分攤的成本。通過按照臨床路徑的方式進行病種成本核算,能夠提升診療效果,也能夠有效避免各種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如此一來,患者經濟負擔減輕,可有效改善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時隨著醫院醫療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也能夠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進而兼顧醫院生存與發展。
醫院加強病種成本的核算及控制,不僅有利于實現醫院的成本目標,也有利于提升醫院的競爭力,這對醫院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當前醫院必須要重視病種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的開展,需要醫院基于了解各類病種收支情況的基礎上,對具體疾病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成本情況進行核算,檢查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診療行為或不合理的用藥行為等,以便能夠及時調整糾正,如此才能夠確保意義診療流程的規范化,也才能夠有效提升醫院整體的管理水平。
醫院要想實現成本管理目標,就需要加強成本核算。而對于醫院項目成本和病種成本的核算,除了需要其核算方法及流程,也需要對服務項目及病種涉及的臨床路徑有所了解。但因為成本核算人員多為財會出身,對于醫療業務并不熟悉,所以在對服務項目成本及病種成本核算時難免會存在一些疑惑,此時就需要加強成本核算人員與臨床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或者在成本核算小組中增加臨床醫務人員作顧問,共同商討和調研分析,從而保證醫院項目成本和病種成本核算結果的科學合理性。
醫院要想提升醫療服務項目及病種成本核算的效果,還需要醫院重視成本核算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需要醫院設置專門的成本核算機構及崗位,并配置專業、專職的人員擔任成本核算工作,在滿足成本核算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確保成本核算工作有效開展。其次,要通過多樣化的培訓教育方式,不斷提升成本核算人員的業務水平,可針對醫院服務項目成本和病種成本的設置專題培訓,向成本核算人員普及相關的知識,并促使各個醫院成本核算人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從而更好地開展醫院服務項目成本和病種成本的核算工作。
醫院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的開展,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支撐,因此為了促使核算更加科學和準確,也需要醫院構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統,可在國家層面牽頭下,邀請業內專家根據出臺的統一核算體系指導業內領頭的軟件公司進行核算系統的搭建,從而為醫院成本核算人員有效開展核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
綜上,目前許多醫院基本建立了成本核算體系,但更多是體現在科室成本核算上,對于醫療服務項目成本、病種成本的核算還停留在初始階段,加之缺乏統一的核算標準,所以醫院成本控制效果差強人意。為了能夠提升醫院成本控制的效果,降低醫院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則需要醫院加強成本核算,尤其是要重視醫療服務項目成本和病種成本的核算,采取科學合理的核算方式,以此強化醫院成本控制,進而更好地保證醫院的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