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師范學院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高校招生規模不斷發展擴大,高校校區建設項目逐步增多,由于建設項目涉及金額大,建設周期長,參與方眾多,需要采用跟蹤審計的手段來對建設項目從投資立項到竣工交付階段的全過程周期進行監督和評價,來發現和規避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跟蹤審計手段對建設項目監督、控制和評價,對提高建設項目質量和使用效益,對實現財政資金高效合理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雖然大部分高校有獨立的內審部門,但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審計制度,在建設項目跟蹤審計過程中,通常參照高校基建管理相關制度來實施項目跟蹤審計;二是有制定相關的審計制度,但未能結合高校單位本身修訂,內容過于寬泛陳舊不適用;三是有制定相關審計辦法但是沒有建立完善的審計流程或審計實施細則供審計人員參考,很容易出現重復審計或者審計漏洞,既降低了全過程跟蹤審計的效率,也不利于高校規避經濟風險。
此外,高校內審部門、基建部門和財務部門等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機制還不夠完備,與紀檢、組織、人事等部門的落實整改任務的分工協作還尚未形成高效的聯動機制,未健全對項目問題整改、追責和評價等全過程的監督體系。
建設項目涉及建筑裝飾、安裝、市政和園林綠化等多個專業工程[1],意味著對工程審計人員專業素質要求較高。由于我國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時間較晚,現階段仍有些高校的審計部門與紀檢監察部門合署辦公,由于人員力量薄弱,一般由紀檢工作人員兼顧審計工作,紀檢工作人員雖具有一定財務和法律知識背景,但大部分人未具備全面系統的工程和造價專業知識。目前高校工程審計人員力量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未根據高校的發展規模配備滿足需求、數量充足的工程審計人員;二是雖配備有相應數量的審計人員,但專業背景和隊伍結構不符合工程審計工作需求;三是由于建設項目涉及多個參與方,工程審計人員未具備能足夠勝任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溝通的能力,來協調學校基建部門、施工單位等各方完成審計工作。
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是一項具有專業性和復雜性的工作[2]。目前隨著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然到來,現代網絡技術迅猛發展,信息共享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設仍然比較滯后,缺乏跟蹤審計先進的技術方法,審計軟件的研發和使用沒有普及,工程審計領域的信息化平臺未能成熟運用,審計人員仍然使用傳統的手工核算數據的方法開展工作,工作耗時長、效率低,加上審計人員陳舊傳統的審計觀念,缺乏信息技術的知識,難以適應先進的審計模式,影響跟蹤審計的質量,容易造成審計漏洞。
在全過程跟蹤審計實施過程中,跟蹤審計人員由于深入施工現場,與基建管理人員和項目參建各方接觸,當開展一些合同外工期緊、施工任務復雜繁重的項目,遇到對其如何做好簽證和收方記錄、計量計價的方式如何準確把握的問題需要審計人員立即答復各參建方疑問,審計人員提出的建議容易被管理人員直接照搬執行,導致審計人員角色越位,直接充當管理人員的角色,這不利于審計與被審計之間相互形成制約[3],從而無法達到規范被審計目標管理活動目的,讓審計監督的角色變成參與決策管理的角色,審計目標模糊化和審計角色空缺化會導致審計風險加大。
各高校對本單位的資金使用、人員配備和建設項目等實際情況,建立符合高校實情、具有高校特色、可實施使用的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工作機制。一是建立跟蹤審計實施辦法、實施細則和具體流程,按照《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等基本建設項目審計相關規定,制定完善的跟蹤審計制度體系,對跟蹤審計的工作內容、程序和方法等做出具體規定,確保審計人員有法可依,實現建設項目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全覆蓋,對招投標、合同管理、材料進場和施工管理等重要環節的審計流程化,既保證審計效率,又避免審計疏漏;二是建立與單位各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通過制定聯動工作機制的方式形成高校內審部門與基建、財務等部門的工作聯系,既明確各部門職責,避免主體責任交叉,又能讓各部門充分了解全過程跟蹤審計對項目的重要性,主動積極配合審計人員的工作。內審部門與紀檢、組織、人事等部門形成協調合作的工作模式,把項目跟蹤審計過程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與各部門績效考核和人事任命掛鉤,使審計整改落到實處。
建立一支“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內審隊伍。一是提升內審人員的能力水平和專業素質。通過定期參加專業培訓,熟悉各種法律法規和最新政策,掌握審計相關的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知識、在實際工作中以審代訓,培養審計人員現場溝通和組織協調的能力;二是加大引進高素質專業審計人才力度。重點培養年輕骨干作為后備力量,審計人員的職稱、年齡、學歷和專業分布的配備需合理,完善績效考評制度和考評指標,通過制定獎勵性考核機制提高審計人員工作積極性;三是借助社會第三方專業審計力量。對于高校大型基建工程,可通過聘請有資質的第三方專業的審計機構來協助開展跟蹤審計工作,對合作過的第三方審計機構考核評價,實行優勝劣汰,建立審計機構候選庫,與考核優秀的第三方審計可簽訂長期合作協議。
目前各類審計軟件層出不窮,高校可以利用開發成熟的審計軟件實現數據采集和整合,也可利用自身已實現的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資源優勢,自主開發適合學校使用的審計軟件;針對建設項目建立適用的信息化平臺,對項目參建各方開放不同的權限設置,以便從項目前期立項階段介入,對設計勘察、招投標、合同、施工過程和竣工結算的各個環節發生的活動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既能督促施工單位及時遞交施工過程的資料給各方審核后收歸整理,又能實現信息及時傳遞和數據開放共享,提高項目的竣工結算和后期辦理移交手續的工作效率,還能劃分清楚各參建單位和學校職能部門之間的工作,避免相互推卸責任。
此外,根據高校建設項目的特點,對大型基建項目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進行跟蹤審計。一是采取駐場審計和專項審計相結合。可委派審計人員駐場審計,對施工過程發生的管理活動做好日常審計監督;還可通過專項審計對建設項目某一過程階段發生的管理活動進行監督和評價,以書面審計報告向管理部門提出整改意見;二是對建設項目重點環節有針對性的過程跟蹤審計。對建設項目的施工圖預算編制和審核、招投標、合同簽訂、工程變更和竣工結算等重要環節重點跟蹤審計,既節省審計資源,又保障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監督的質量。
跟蹤審計需要從工作意識、工作角色和工作職能三方面來準確定位,發揮審計監督評價職能。
工作意識定位,高校建設項目跟蹤審計要從學校實際出發,客觀公正地認識和對待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在開展審計監督活動中樹立維護學校合法利益的意識,對建設項目各個階段和環節嚴格把好關口。
工作角色定位,審計人員扮演的角色是監督評價者而不是決策管理者,是對建設項目從立項到項目后評價的過程發生的項目經費、內部控制制度落實情況進行審查和監督,而不是從事項目管理、施工或監理等管理決策工作,要避免審計工作的越位和缺位。
工作職能定位,跟蹤審計需要突出監督和評價的職能,同時要保持獨立性。審計監督獨立開展跟蹤審計工作,獨立發表審計意見,不參與建設項目的決策和管理活動,這是區別于監理的監督之處。通過跟蹤審計,對施工過程的經濟活動把好關,化解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掌握好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各種信息,避免結算階段可能產生的糾紛,確保資金高效安全的使用,糾正日常管理活動中合同管理不嚴格、現場簽證不及時和資料收集不完整等問題,還能以審促建,通過提出審計整改意見,完善高校建設項目的管理體系,健全高校內部控制機制。
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是一項具備復雜性的工作,要求審計人員熟悉法律法規,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掌握人際溝通技巧和組織協調的能力,對項目從投資立項到竣工決算的業務管理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及效益性進行審查和評價。本文試析當前高校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常見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對策,發揮跟蹤審計提高高校建設項目管理水平的作用,同時提高審計質量,完善高校建內部審計體系,從而推動學校內部控制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