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頔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 江蘇南京 211200)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在2025年實現體育產業總規模5萬億元以上的目標,其中特別強調必須充分促進諸多體育衍生品的創意設計,開發多種科技含量較高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產品,全方位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在這其中,必須承認運動智能穿戴設備非常引人注目,它已經成為我國未來全民健身政策實現的關鍵,是體育運動參與與互聯網有效銜接的重要紐帶。不過客觀來講,智能穿戴設備在我國體育產業中依然處于初期發展階段,諸多方面應用內容與應用價值體現還不甚明顯,特別是在學校體育教育層面的普及還并不到位。
智能穿戴設備主要是應用了智能化穿戴式技術的日常穿戴設備,設備中的智能化設計內容豐富,且輕松便攜,其在目前的體育運動領域中應用廣泛。具體來說,智能穿戴設備采用了新一代電子器件超微型化技術、具有前瞻性的計算機運算模式以及通信技術和微電子技術。整體設計令其具備了強大的信息通信能力,基于電子芯片與軟件實現對云端數據的有效設計與統計,完全是一種基于“人本”理念的智能化產物。目前,比較主流的智能穿戴設備包括智能手表、手環、眼鏡、頭盔、服裝、腰帶、手套、耳機等。其應用范圍覆蓋醫療保健、娛樂交互、運動健身以及教育教學等眾多領域。該文主要探討的是智能穿戴設備在教育教學以及運動健身領域中的實際應用。以大學體育運動教育教學領域為例,智能穿戴設備的引入絕對是新鮮且具有一定沖擊力的,它主要通過設備幫助大學生獲取、監控某些體育運動過程中的精確數據,并在互聯網工具的輔助下高效處理、共享信息內容,整個過程中實現了對數據的多方面、多層次備份,在提升大學生體育運動效率、身體素質等方面有很大幫助[1]。
智能穿戴設備具有功能豐富性與技術先進性等特征,同時價格低廉,所以在高校大學生運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備受青睞,甚至已經成為大學生運動參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南京10所高校中大學生運動參與使用智能穿戴設備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大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廣泛使用智能穿戴設備,且穿戴設備類型相當豐富[2]。以下是對南京10所高校1000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
首先,選擇穿戴智能手環的大學生人數為323人(32.3%),選擇穿戴智能手表的大學生人數為149人(14.9%),智能手環與智能手表在目前的智能穿戴設備中是比較常見的,國內外各大通信硬件品牌商都在著力打造具有最先進科學技術的智能手環與手表,且智能手表手環在國內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率也相對較高。除此之外,智能耳機(13.6%)、智能腕帶(28.%)、智能臂帶(9.8%)、智能鞋(6.5%)也較為大學生所青睞。
其次,大學生在日常參與體育運動中所使用的智能穿戴設備功能相當豐富。根據此次調查結果分析,大學生日常運動參與中使用智能穿戴設備頻繁,主要根據自身需要使用設備不同功能,其中用于步數統計的學生人數最多,達到782人(78.2%),用于心率測量的學生人數為118人(11.8%),其余為里程統計(2.5%)、動作捕捉(1.0%)、數據同步共享(6.5%)[3]。
智能穿戴設備在促進大學生運動參與過程中具有正面影響與促進作用,這是由于智能穿戴設備中的諸多功能能夠與大學生運動參與過程聯系起來,體現相關性內涵,對大學生體育活動過程具有優化促進作用。而面向南京10所高校的調查問卷也顯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智能穿戴設備對您參與的體育活動產生的影響”這一主題提問中,大學生多表示采用智能穿戴設備改變了自己對于體育運動的理解,例如它讓大學生了解到智能穿戴設備可有效記錄大學生的心率、脈搏速度、運動距離、消耗熱量等。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智能穿戴設備在內容形式設計方面越來越精細,其功能也逐漸豐富強大,對大學生運動參與具有實質性的促進作用[4]。
在大數據互聯網時代,智能穿戴設備的核心內容就是“數據”,在圍繞數據設計大學生運動參與統計內容與目標過程中,它也希望進一步優化、獲取統計數據,建立大學生運動參與數據統計媒介,確保智能穿戴設備發揮巨大技術優勢。相比于傳統體育活動數據統計方式,智能穿戴設備在數據統計方面不繁瑣,記錄者可通過計時工具、計數工具等來記錄、獲取運動數據,并結合記錄數據內容,實現數據分析歸檔優化。如此操作也是為了保證呈現較客觀的數據內容,同時提高數據的實時性,解決數據存儲困難等問題。
3.2.1 基于智能穿戴設備媒介建立大學生運動參與數據統計方式
基于智能穿戴設備媒介建立體育活動數據統計方式是有必要的。由于被調查的南京10所高校都采用了該方法,結合設備媒介建立了體育活動數據統計方式,并圍繞設備高精度監測元件作為基本記錄工具,配合云端數據對本地數據形式中的數據內容進行存儲,建立“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智能穿戴設備發展體系。在該過程中,也要結合本地高精元件建立運動數據監測體系,追求準確、實時、高效率記錄、分析、存儲大學生運動參與方式與數據內容,為大學生帶來良好的穿戴設備媒介使用體驗。具體來說,它其中就包括了基于本地監測為主的APP云端統計存儲過程、手機本地統計存儲過程、USB計算機統計存儲過程以及藍牙統計存儲過程,體現用戶數據統計準確度、實時性以及易存儲型,基于體育活動數據同時提高其數據統計的便捷性與高效性。在該過程中,需要確保數據記錄的準確度與高精度,滿足大學生對自身身體的數據觀測需求[5]。
3.2.2 基于智能穿戴設備媒介統計大學生運動參與數據統計優勢
該文基于智能穿戴設備媒介統計分析大學生的體育活動數據優勢內容,結合媒介統計分析建立體育活動數據體系,結合數據訪談了解智能穿戴設備媒介統計機制,確保大學生運動參與數據內容統計更客觀、更準確、更便捷,進而有效提升系統使用效率。結合此次調查受訪者對智能穿戴設備作為媒介的高校體育活動數據優勢性選擇進行分析,首先是準確性,認同人數為887人(88.7%),被調查的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智能穿戴設備在數據統計上是相當準確到位的;在客觀性方面,認同人數為975人(97.5%),大多數被調查學生都認為智能穿戴設備的統計結果是客觀有效的;在便捷性與實時性方面,有921人(92.1%)認同,這說明智能穿戴設備在應用功能優化方面非常到位。另外,智能穿戴設備媒介的易存儲性表現能力較強[6]。
如果希望提高大學生運動參與水平,教師應該為他們合理地選擇智能穿戴設備。因為當前市場上可選擇的智能穿戴設備種類較多,價格跨度較大,且質量良莠不齊。為保證數據的準確度,提高大學生的使用體驗,教師在選擇智能穿戴設備方面應該解決大學生負性心理作用,端正大學生心態,避免出現攀比心理,使其合理地選擇智能穿戴設備[7]。
基于調查建立多項選擇數據統計分析APP,確保主流智能穿戴設備配套針對性APP,有效統計分析運動數據。除此之外,還應該合理利用APP統計媒介多樣性數據,結合大學生用戶實際的多元化需求,優化豐富APP內容,為大學生帶來更優質的運動參與感,最大限度地挖掘智能穿戴設備潛力,使大學生運動參與附加值最大化[8]。
要及時更新智能穿戴設備升級固件,建立計算機統計操作系統,確保使用者所使用的功能正常運行。在該過程中,要優化操作系統迭代機制,更新完善功能,優化安全使用環境,保證智能穿戴設備固件更新到位。在該過程中,不但要做到穿戴設備升級固件及時更新,也要優化大學生的使用體驗,建立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安全空間[9]。
要指導大學生正確穿戴不同類型的智能穿戴設備,明確設備功能與原理,若要正確佩戴設備,還需要分析所檢測數據的偏差問題。例如,在大學生體質測試項目的引體向上測試過程中,要正確將設備佩戴于手臂手腕上,否則可能會導致設備測試數據與人工記錄數據內容出現偏差,造成測試結果不準確、不到位等問題。因此,在大學生使用智能穿戴設備過程中,要做到正確穿戴,保證檢測結果合理、準確[6]。
智能穿戴設備在提高大學生運動參與效率、優化參與結果方面具有巨大的價值作用。它可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諸多運動知識內容,提升大學生的科學運動意識,保證運動數據統計優化到位,提高大學生體育運動教學品質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