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劍鵬 南昌醫學院 曾秋霞 江西中醫藥大學
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明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大學生是社會的接班人,是未來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大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社會發展的水平和風氣。所以在高校教育中,一定要以立德樹人為核,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度,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課程思政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種將思政融入其他課程的育人方法和體系,在其他課程中滲透育人的道理和理念。在高校教育中,在立德的基礎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實現樹人的目的。在大部分的課程中,往往理論說服教育在教育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很少有實踐的機會,知行不能做到合一。
體育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國家對于體育的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在歷屆奧運會中我們深有體會,雖然是身體素質和能力的較量,但是每一次關鍵的比賽,無一不牽扯著國人的心,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在奧運賽場上的奧運健兒就是國家的代表,他們的身心素質,都代表了國家,在他們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出色的競技表現,也感受到了他們身上堅韌不拔和對自己高要求的體育精神,也看到了他們崇高的道德水平和愛國情懷,愛國情懷也是他們不斷突破自己的驅動力。在體育中增強了體魄、磨煉了意志。在堅強的意志和愛國情懷的趨勢下,鍛煉更加健康的體魄。體育和思政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
大學體育課程的設計,就是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學習任務,掌握很好的身心素質,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思政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思想政治理論體系有了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大學體育課程是思政很好的體驗和實踐平臺,讓學生在行動中培養溝通表達的交際能力,感悟蘊藏的體育精神和道德理念。
學生步入社會之前最后接受的教育就是大學教育,大學生就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健康的身心是為進入社會做得最好的和最關鍵的準備。大學教育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關鍵和重要時期,學生進入社會之前受的最后的教育,大學也是學生從學生過渡到社會人的過渡階段,不論是能力還是人格都要做好相應的準備。思政融入大學體育課程的目的就是培養身心全面發展,擁有健全人格、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高素質人才。
思政融入體育教學不僅貫徹了全國高校的思政會議精神,也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有效途徑,體育不應只以學習專業技能和強身健體為目的,更應該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和優秀品質的培養。比如在籃球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效的組織,比如小組賽,通過引導不僅能鍛煉學生頑強競爭拼搏的精神,也可以使學生感悟到里面蘊含的規則意識和團結合作的高尚思想品德。通過觀看體育賽事,也能培養并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處處蘊含著思政精神,通過挖掘思政元素,并不斷的加以引導,可以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達到育人的目的。
在傳統的體育課程的教學設計中,比較片偏重技能的訓練和掌握,在最終的學生評價里,也比較偏重最后技能的掌握程度,這就導致了,體育成為一個幾乎純實踐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也往往都是純技術的訓練,很少重視學生心理及思想道德層面的教育,忽視了育人的因素挖掘。達不到育人的目的。將思政引入體育教學,有利于全面育人目標的達成。可能思政強調的是將思政和其他學科產生協同效應,而不是一味的強調哪一部分,是兩部分互相影響,共同發揮作用。受課程思政的影響,在課程設計的時候就不會片面的只是設計技能訓練的因素,也會提前對育人因素進行挖掘,進而對可能進行優化設計。這也是可能體系的改革和優化,有利于高校全面教育理念的推廣和落實,更加有利于高校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體育是當代社會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體育可以對一個人,一座城,一個社會,一個經濟體乃至一個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體育事業發展起來的體育產業可以讓每一個參與者因體育產生激情澎湃的情緒,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最高層面的精神。體育也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代表和表現,體育人更是國家的精神文明的縮影和代表。高校的體育生中,也儲備了國家體育事業和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一些表現突出的學生,很可能會在以后的體育場上作為國家的代表站在比賽臺上,他們不僅需要出色的技能來贏得對手,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精神狀態。同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情懷也是一個健全的體育人的素質要求。課程思政的推廣和發展,將思政滲透體育教育,大力培養身心協同發展的體育人,為國家體育事業培養優秀的選手,有利于助力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建設。
將思政融入課程教學,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理念和舉措。在實際的實施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第一,教師政治素養不足,教師在教學育人中起著核心的作用,他是學生的指路人,如果指的路有偏差,那學生很難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眾所周知,大部分體育課的老師,文化課的素養大部分偏差一些,也不太重視和關注思政的理論學習,這就導致了,體育老師一般實踐性強一些,理論性偏差一下,政治素養也偏低,這無疑是課程思政推廣的最大的阻礙因素。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受教學慣性的影響,很容易只注重技能的訓練,忽視思想層面的教育,最后對學生的評價中,也是以技能的掌握程度為核心標準,倒逼的學生在學習也就偏重了技能的掌握,對于思政的教育不重視甚至采用漠視的態度,很不利于思政思想的滲透,更達不到育人的目的。第三,教學設計不合理,理論和實踐進行脫節式教育,一開始教師往往沒有全面育人的教學經驗,僅僅是把思政課搬到了體育課上,技能訓練和思政教育脫離開展,這樣不僅達不到育人的目的,還會讓學生產生反感,誤以為體育課被思政課霸占了,一旦產生錯誤的觀念和認識,就是產生厭煩的情緒,與當初全面育人,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背道而馳。
上文已經提到,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課程思政在實際教學和推廣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面臨著很多困難,如沒有正確的方法和組織來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不僅很難達到育人的目的,可能還會起到反效果。科學有效的組織設設計并將體育和思政進行有效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形成系統化和一體化的育人體系,才能提升高校整體的育人能力,達到課程思政推廣的目的。
教師是推動教育發展的軸,也是學生健康發展的指路人,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所以在推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思政素養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受教育水平。所以,教師首先應對思政進行系統的學習和內化,只有教師擁有了較高的道德素養,才能更好的在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通過科學有效的手段和自身的榜樣力量無形中滲透到學生心里,達到育人的目的。比如在開展籃球課的課程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籃球技能,更要思考通過籃球技能的學習,學生能學到什么道理,怎么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去。教師可嘗試通過組織籃球賽的形式,首先通過講籃球規則的形式,滲透遵守社會秩序和法制的思政元素;教學生在比賽中如何配合,如何成就團隊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集體主義和合作的精神;在一方比賽落后的情況下,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不拋棄、不放棄的革命精神;比賽結果出來之后,告訴學生勝敗的真正意義,讓學生感悟競技體育的真正價值,將拼搏奮進的精神內化到學生內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
體育課程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也一直是學生感興趣和積極參與的課程,體育運動本身也具有集體性、規則性、競爭性等特點,是將思政教育的精神進行落地式教育的很好的平臺。但是在教育中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讓學生感到體育課程成了思政課程,這樣的教育在學生那里就變了味道,內心就會起到逆反心理,往往適得其反。要想達到育人的目的,首先要對學生的思想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再根據具體情況對課程進行優化設計,在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都要合理滲透思政的元素。設計符合學生思想接受水平和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的滲透到體育教學中。
在實際教學中可嘗試,通過讓學生小組去探索某項體育技能的歷史發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某項體育技能歷史的掌握和學習,進而了解到體育的精神和意義,不只是對某項技能的掌握,更是促進身心發展的有效形式,甚至有可能是自己未開發展的事業。通過組織對體育賽事的觀看,讓學生自主投入到競技的環境中,感受競技的樂趣和榜樣的力量,學生會不由自主的像自己的榜樣學習,不僅學習他們對某項技能出色的掌握,更能感知到他們身上堅韌不拔,刻苦訓練的體育精神,學習進而模仿進而內化,真正讓學生感知到體育真正的力量和精神。
體育課程豐富多樣的設計,再加上本身實踐性很強的特性,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高度融合,真正幫學生感受并做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另外教育目標是教育的方向,所以在設計教學目標的同時,也要將思政的目融入進去,以目標倒逼教學過程和形式,達到良好的育人目的。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內容和機制,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內容,如果在最終的評價機制中,還是單純的以技能的掌握程度為評價標準,那么學生的學習重點也會放在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上,盡管在教育的過程中,融入了思政,在最終的評價中不進行體現,無形中就會給學生釋放了思政學習不重要的信號,不僅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思政的結果,最重要的是,學生會誤以為思政的學習根本不重要,在自己以后的學習和發展中也是不重要的,只要掌握好專業技能就可以了,以后在社會上也是如此,這是很可怕的一個現象,試想,一個人不管多么成功,如果缺失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么對于學生本身來說是毒藥、對于社會來說更是未來的毒瘤。所以要想達到育人的目的,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一定要在評價機制里有所體現和完善,完善已有的課程評價機制,促進思體聯合發展。
當今社會是信息快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信息渠道接收各種各樣的信息,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進行甄別,很容易誤導大學生誤入歧途。課程思政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創新舉措,將體育和思政進行完美的結合,發揮理論聯系實際的優勢,二者融會貫通,將有利于培養擁有愛國情懷和高尚情操的擁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質人才,將來作為社會的主力軍,推動社會健康快速的發展。